醉龙传承屡出新招 | 非遗文化进校园,传统教育润童心

掌上西区
+订阅

西区街道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醉龙,俗称醉龙舞。醉龙舞起源宋代,盛于明清,流传于中山长洲、张溪、沙溪、大涌、濠头等地,并传至澳门。

近年来,西区街道深入实施醉龙舞传承发展工程,根据青少年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创新推出幼儿版、学生版、传统版、鼓点版以及舞台版近10种版本的醉龙舞表演,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编排适合学生课间锻炼的醉龙操,使其成为学生课外锻炼的一种重要方式,让醉龙舞更好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高青少年对这项非遗文化的认识。

非遗传承,从小开始

从2010年起,西区街道在烟洲小学常态开设醉龙舞传承培训班,发展和培育下一代优秀的醉龙舞传承人,至今已有12年

据统计,醉龙舞年均参训的中青年多达2000人次,年均展演达20多场次。每年开设醉龙暑期培训班及非遗第二课堂活动,受惠学员达2500人次

小醉龙传承培训活动成为西区街道绿色暑期活动的品牌项目。

《非遗少年说 薪火代相传》西区街道龙舞(醉龙)进校园实践案例被评为2021年度广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优秀案例奖。

▲醉龙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金渐(右)在烟洲小学开展小醉龙传承班

▲绿色暑假小醉龙培训班上,黄金渐悉心指导小学员

非遗传承,创新不断

为做好醉龙舞的保护、传承、创新与传播工作,西区街道多管齐下,在传承中坚持创新与突破。

在艺术教育方面,烟洲小学校园影视《烟雨醉龙》荣获第十三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综合类评比二等奖;《烟洲小学醉龙广播体操校本教材》出版并应用于学校校本课程;舞蹈《戏醉龙》荣获中山市第六届少儿艺术花会金奖及优秀表演奖;舞蹈《舞起醉龙乐悠悠》获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舞蹈类三等奖等多个奖项;烟洲小学获评广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在高校传承方面,2019年,西区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合作,在西区非遗文化展示馆挂牌成立“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省传统舞蹈(醉龙)教学研究基地”。2022年,全国首个岭南传统舞蹈基地落户西区,在西区非遗文化展示馆挂牌成立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岭南传统舞蹈(醉龙舞)”,推动了新时代醉龙舞的创新传承与发展。

此外,西区街道顺应当下传播潮流,用好短视频平台,通过线上传播方式,展示不同身份、不同年段的市民代表体验非遗文化的不同视觉,感受非遗文化独特的魅力。

▲西区烟洲小学编排的舞蹈《戏醉龙》,荣获中山市第六届少儿艺术花会金奖及优秀表演奖

▲2022年8月,在西区非遗文化展示馆挂牌成立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岭南传统舞蹈(醉龙舞)”,全国首个岭南传统舞蹈基地落户西区。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