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场和尸体解剖要认真仔细,每一个细节都是死者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声音’。”这是李冬日在课堂上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在他看来,法医是聆听死者心声的职业。
李冬日是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交通事故鉴定室主任、副教授。他从事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现场学和刑事科学技术的教学、科研及鉴定工作十余年,负责的《法医现场及刑事科学技术》本科课程获得广东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李冬日(右二)和同事在远程会诊室进行案例讨论
查监控、取证、建模,步步接近案件真相
清晨的十字路口,一桩离奇的命案,成为摆在李冬日面前的难题。
死者是当地的一名菜农,他像往常一样凌晨五点到菜园摘菜,却再也没有回来。天微亮时,他的尸体被村民发现在道路上,血泊面积很大,场面十分惨烈。
村民们对命案议论纷纷。如果无法尽快破案,可能引起更大的社会恐慌。
交警初步判定这是一起交通事故。根据死者平日的作息,他们将死亡时间定在五点左右,并依据这一时间段查看监控中的可疑车辆。没过多久,有人主动向公安报案,说自己开车时轧到了一个东西,可能是躺在路上的人,但是因为需要着急办事,其并没有停下车。
碾压的车辆找到了,但问题依然存在:死者不会无缘无故躺在地上,他究竟是被碾压致死,还是死亡后被碾压?若是后者,造成其死亡的究竟是什么?
“在看完所有资料之后,我们对尸体进行了解剖,发现其额头左侧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创口,直接导致了颅骨粉碎性骨折,颅脑受到了严重的挫裂创。我们判断这是致死的原因。死者腰背部有碾压的痕迹,但没有明显出血,这说明其被碾压时已经死亡。”李冬日说。
谜题又往答案推进了一步,下一步是要找到造成颅骨重创的肇事者。李冬日和同事们判断,小型汽车让头骨受到如此重创的可能性比较小,一辆可疑的大货车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法医们根据现场痕迹,采用计算机技术把事故过程进行还原。“这辆车长17米,当时运载着25米长的铁架,意味着铁架从车后凸出至少8米,侧面也至少凸出了2米。”李冬日解释,“凸出来的铁架在货车运行过程中砸中了等待横过马路的死者的头部,导致其当场死亡。后来的碾压是在死者死亡后发生的。”
完整的建模加上证据支撑,给了死者家属一个交代,使无辜者清白,也让涉案的大货车和所属公司接受了应得的法律制裁。
做死者的翻译官、公正的代言人
李冬日最初学习的是临床医学,到日本留学时原本想在神经内科深造,但无奈名额已满。后来,法医教研室的一位教授对他印象非常好,把他留了下来。
因为法医接触的是尸体而非活人,最初李冬日对这个职业有些抵触,但导师的一句话引发了他强烈的好奇心:“法医是聆听死者心声的职业”。
死者怎么能发出声音? 李冬日的心中种下了疑惑。
后来,他在日本全程跟进了一起案件。一名流浪汉在公园突然死亡,有人说流浪汉生前被人殴打过,可是警方在死者身上并没有看到伤痕,不像是外伤致死。为了知晓真相,警方委托法医进行解剖。
解剖发现,死者的腹腔内有大量出血,再仔细检验其腰部,法医发现了鞋底面积大小的皮下出血,排除了病理性出血的可能之后,李冬日的导师向警方说,这是一起钝性暴力导致脾破裂致死的刑事案件,死者很可能被人踩踏过。
警察在后续的调查中发现,一群十六七岁的年轻人认为死者是流浪汉、对其打骂,其中一名年轻人对倒地的死者狠狠踩了一脚。这是流浪汉的真正死因。
“听到了吗?死者刚才说他死得很冤。”
导师说出这句话的一刻,李冬日终于领悟到了“法医是聆听死者心声的职业”的含义。“我明白了法医对于社会的价值,也坚定了当法医的决心。”
曾有一位即将分娩的孕妇,医生诊断其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医院在综合评估后建议她做剖宫产,但家属坚持要求顺产,并签下了风险告知书。很不幸,在顺产过程中孕妇出现了意外,产妇胎儿双双殒命。随后,家属将医院和医生告上了法庭。
经尸检,产妇是由于顺产中突发羊水栓塞而死亡,这是一种难以预料的产科严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产前医方曾多次强调了妊高症的风险,建议剖宫产,但家属坚决不同意,也签署了风险告知书。因此,法医认为医院已经尽到了应有的责任,不存在过错。
“我们通过进行司法鉴定、科学研究、培养人才,默默为社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李冬日说,如果审判是一架天平,那么法医就是天平台上重要的砝码之一,法医鉴定关系到司法公正,法医便是公正的代言人。开展死因鉴定、确定事故责任、调节医患纠纷,都是法医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方式。
编者按:
法医病理鉴定是一项极其严谨、依据客观事实,最终解答死亡原因的工作,常被俗称为“尸检”。在社会公众面前算是一份神秘的工作:普通医生为患者治疗疾病,而法医病理工作者则聚焦让死者“开口说话”,需要超人的洞察力和精湛的专业能力。在他们眼中,一桩桩案件不只是待解的谜题,更是需要用刀、笔和显微镜来战斗的任务。近日,南方+记者专访5位法医病理鉴定人,听他们讲述法医病理鉴定的幕后故事。
系列报道
【记者】 钟哲
【摄影】徐昊
【实习生】 李艾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