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是1927年秋收起义时,毛泽东写下的诗词《西江月秋收起义》。
提起秋收起义,大家熟知的是毛泽东于1927年9月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其实,广东也举行了秋收起义。
1927年8月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决定在大革命时期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秋收起义。与此同时,南昌起义军按照中共中央在起义前的决定,南下广东,以期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
于是,广东的秋收起义形成了军民联合举义的局面,为后来广东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的建立吹响了前奏曲。从8月下旬开始,南粤大地掀起了武装起义的高潮——广东秋收起义,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交相辉映。
南昌起义军南下助推广东秋收起义
在南昌起义军到达前,粤东各县纷纷举行武装起义。1927年8月31日,潮阳、普宁两县农军攻占了潮阳县城。9月2日,普宁农军攻下大坝区署和警署。9月3日凌晨,中共兴宁特支领导农军,在学生配合下一举攻占兴宁县城,缴枪200余支。
在海陆丰,经过夏季第一次武装起义及起义后数月的斗争实践,中共东江特委负责人张善铭等开始认识到,要取得新胜利,必须在广大农村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并提出了具体策略:首先“进攻势力比较弱的陆丰”,“至最后才进攻重要的地方——汕尾及海丰县城”。
9月初,海陆丰农民武装采取先打弱后打强、积小胜为大胜的策略,向敌军频频出击,于7日攻占陆丰县的大安,8日攻占陆丰县城,随后攻下海丰的青坑、梅陇、公平和汕尾。从15日起,农军分路围攻海丰县城,经一天激战,守城敌军于16日夜弃城而逃。农军于17日占领了海丰县城。
海陆丰两县城收复后,分别成立了海丰县、陆丰县临时革命政府。9月下旬,国民党惠州驻军胡谦所部一个团向海陆丰进攻,起义武装在中共东江特委率领下,按计划主动撤离两县城,转移到山区和农村。
在海陆丰农民起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梅县、五华、澄海等县农军在南昌起义军到达东江之前也相继举行了武装起义。
其中,大埔县是南昌起义军入粤的第一站。9月上旬,起义军进至福建上杭,中共大埔县部委就派人与之联系,并于当月中旬组织各区农军举行武装起义,于16日攻占大埔县城,成立了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18日,南昌起义军进入县城。
9月23日、24日,在当地工农武装的配合下,南昌起义军接连占领潮州、汕头,分别成立了潮安县革命政府和汕头市革命政府。而后,南昌起义军主力部队随即向揭阳、丰顺推进。在此期间,澄海、普宁、潮安、揭阳、惠来、饶平等县在党的领导下纷纷举行武装起义,对南昌起义军予以有力策应。
从9月28日到10月4日,南昌起义军在揭阳汾水、潮州、汕头、大埔三河坝等地,与国民党军陈济棠、黄绍竑、钱大钧部发生激战。
在揭阳汾水,贺龙、叶挺率领起义军主力6000余人与陈济棠、薛岳等部共1.5万余人激战两昼夜。起义军消灭敌军3000余人,自身也伤亡2000多人,遂向普宁方向撤退。在黄绍竑部近万人围攻下,潮州、汕头同时失守。10月2日至4日,驻大埔三河坝的朱德部遭钱大钧部3个师猛攻,朱德率部3000余人与敌激战3昼夜,伤亡近千人,打出了革命者的精神和血性。朱德指挥余部向饶平县方向转移,后经福建、江西转入粤北。至此,南昌起义军在东江遭到失败。
创建琼崖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就在粤东“秋收起义”捷报频传时,海南岛也发动了“秋收起义”。
9月上旬,中共琼崖特委为贯彻八七会议和省委指示精神,在乐会县第四区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全琼武装总暴动。
9月23日到10月12日,讨逆革命军在东西两路分别举行暴动,东路由杨善集、陈永芹、王文明指挥,进攻嘉积,然后向全琼扩展;西路由冯平指挥,以夺取儋县、临高、澄迈为主要目标。其中,琼山讨逆革命军在群众的配合下,攻打道统、岭后之民团,缴获甚丰。儋县和临高两县讨逆革命军和农军攻打并占领儋县县城,解救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群众100余人,并宣布成立县临时革命政府。坚持半月后,撤出县城。
11月上旬,中共琼崖特委在乐会县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广东省委派常委杨殷到会传达南方局和省委关于进一步贯彻八七会议精神的指示。会议制定了新的军事计划,决定进一步扩大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会议改选了中共琼崖特委,决定将琼崖讨逆革命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
中共琼崖特委扩大会议后,由徐成章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东路军,在陵水县委领导的农军配合下,攻占陵水县城,并于12月中旬宣布成立陵水县苏维埃政府,这是琼崖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也是继11月中旬海陆丰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广东党组织领导建立的又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在此期间,文昌县农军、中路工农革命军在农民配合下,攻占该县十几个墟镇,在多个区、乡成立暴动委员会。琼崖最南端的崖县,农军于12月初攻占藤桥,俘敌30余人。在万宁、乐会、临高等县,农军对当地反动武装的袭击也取得胜利。
南粤多地绽放红色光芒
南粤大地上,北江、西江、中区和南路也爆发了秋收起义。
在北江的花县,从8月初到11月中旬,农军在九湖乡、上古岭等地接连抗击民团和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有数百名农军和1000多名群众参加暴动。
在西江的罗定县,农军700多人于8月18日攻打横岗。10月下旬,郁南县农军在庙门一带,与来犯的军队和民团激战10天,后转移到山区。广宁、高要两县的农军也先后攻打反动武装据点。
在中区,9月15日,五邑地委领导恩平县农军1000多人先攻占圣堂警察所,后分3路进攻恩平县城。因缺乏攻坚武器等原因,县城未能攻下。
在南路地区,9月下旬,遂溪县农军与前来围攻的反动武装展开激烈对抗,后转移到斜阳岛(现广西北海市属)继续坚持斗争。
据悉,从当年8月至11月,广东共有30多个县(市)举行了秋收武装起义,其中有16个县一度占领了县城,10多个县(市)和一批区乡建立了革命政权。
值得一提的是,在广泛发动武装起义的同时,各地党的组织根据省委的指示,先后建立了以“工农革命军”为番号的工农武装。广东的秋收起义形成了军民联合举义的局面,为后来广东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的建立吹响了前奏曲。
【参考资料】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版。
【联合出品】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南方日报
【主笔】龚春辉 傅倩影
【出品人】丁少红 龚春辉 洪晓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