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交流共成长 高山流水见琴心——省级培养学员詹茂龙携名师团队开展走进乡村教育活动暨“云送教”活动

电白教育
+订阅

近日,2022年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学员走进乡村教育活动暨“云送教”活动如期进行。在肇庆学院和电白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精心组织下,省名校长培养对象詹茂龙带领其工作室团队成员廖秋霞老师等走进电白区观珠镇中心小学,开展名师示范课、名师讲座等专题活动。电白区教师发展中心陈方毅、蔡胜良、刘敏、吴斌等,观珠镇中心学校副校长邓仕建,观珠镇中心小学校长黄培福,詹茂龙名师工作室部分成员以及观珠镇部分语文教师和学生参加活动。活动通过同步直播的形式向广大教师进行直播,获得了一致好评和积极反响。

示范课

上午9:00,“省百”学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特级教师、电白区碧桂园城市花园学校詹茂龙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文言文《伯牙鼓琴》,呈现了一堂有声有色的语文课。

《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主要讲述了在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锺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以琴结缘,最后子期离世,伯牙破琴绝弦的动人故事。课堂中,詹老师让学生读中感悟,注意朗读和自由读的训练,从读好字音到读通读顺、读好节奏、读出理解、读出情境、读出画面、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层层递进,声声悠扬入人心。整堂课将朗读贯穿其中,辅以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升华情感,使学生感受经典故事的魅力。

詹老师还致力于指导学生如何想象,建构语言。首先从文本出发,推敲琴声,从琴声中想象高山巍巍,流水汤汤,学生积极表达,描绘出一幅幅精彩纷呈的图画;其次用音乐、诗句等拓展,让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叠词训练,学生说出丰富的古文仿句,让学生既了解了语言的结构,也收获了学习的成就感。

整个课堂结构清晰,设计精巧,问题指向性强,训练目标明确,学生发言精彩,课堂亮点频现。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深厚情谊,和着《高山流水》悦耳的琴声流淌在师生的心间。詹老师的课如行云流水,其驾驭课堂的能力更是令听课老师们赞叹不已!

专题讲座

活动中,名师工作室成员、电白四小教师廖秋霞作题为《“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的讲座。

在讲座中,廖秋霞老师介绍了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基从认知角度、动机角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学困生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内在的内部因素,二是外部条件。内部因素包括学生本身以及个性原因,而外部条件包括环境、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水平以及家庭环境等等。廖秋霞老师结合本身的教学经验,从教育学、心理学出发,根据双减政策总结出5条转化方法: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使学困生热爱学习;开展小组帮扶,以优带差;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因材施教;建立合理的测试评价体系以及与家长沟通,共同寻找解决办法。最后,廖秋霞老师建议教师们在课程设置时,要落实双减政策,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并通过优化课堂导入环节,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氛围,创新课后作业布置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转化学困生,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活动最后,观珠镇中心学校副校长邓仕建作了活动总结。

他说,本次活动为老师们架起了相互学习、切磋教艺、研究教学的桥梁。通过送教下乡活动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打造精品课堂。感谢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学员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乡村,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感谢区教师发展中心和詹茂龙名师工作室团队对年轻老师的栽培和对观珠镇教育的大力支持。希望以后多送教交流,为老师们搭建更多更好的成长平台!

活动背景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和《广东省“新强师工程"实施办法》《广东省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学员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校长的教育管理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加快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广东省教育厅决定组织开展“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项目“云送教”活动。

据悉,“百千万”团队自2016年以来,已经连续6年开展送教活动,百千万培养学员送教足迹遍布10多个地市、50多个县区,参与活动的学员达近2000人次,为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供稿:电白区教师发展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