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社论: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

南方杂志

全省要按照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的决策部署,把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举措做对做好,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努力续写广东高质量发展更多“春天的故事”

文〡《南方》杂志编辑部(执笔:李育蒙 黄曦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离不开大国制造的坚实支撑。

制造业同样是改革开放以来支撑广东经济“起家、兴家、发家”的厚实家当。12月8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强调要突出制造业当家,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从强调“制造业立省”到明确“制造业当家”,新一届省委坚持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聚焦发力,不断塑造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必将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东实践中书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发展实体经济,重在制造业,也难在制造业。只有发展好制造业,才能打牢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才能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制造业十九条”“实体经济十条”等政策措施,全省各地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有力支撑全省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在世界局势复杂多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广东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外流压力有所增大。要守护好、发展好、运用好这个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赢得未来的“主力军”,必须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把聚焦高质量发展作为强烈共识和重要方法论,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推进“制造业当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突出“制造业当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打造好政策“福地”。对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而言,精准的政策供给,才能稳定发展信心;优良的营商环境,才能稳定有效投资;便利的市场服务,才能稳定企业预期。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打造现代经济体系的题中之义。全省要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致力于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要充分释放政策红利,聚焦企业所急所需所困,积极落实援企稳岗各项政策,精准疏通制造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推动制造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突出“制造业当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打造好创新“高地”。创新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这些年,广东持续推动“制造”向“智造”跃升,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制造业“六大工程”,锚定走科技自立自强之路。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打造创新“高地”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培育发展半导体、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要以重点创新产业、创新企业为引领,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广东智造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突出“制造业当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打造好人才“宝地”。人才是第一资源,构建高水平的人才体系,高质量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全省各地要扎实推进人才强省建设,千方百计做好“筑巢引凤”的基本功,既要“仰望星空”,紧跟技术发展前沿,全力做好专业型、研发型人才的培育引进工作;又要“脚踏实地”,致力于结合产业实际、市场需求发展技能教育,加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让研发、生产、技能等各类型、多层次人才都能找到各自成长成才、安身立命、成家立业的“舒适圈”,充分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增创人才发展新优势。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制造业当家”是广东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希望所在,也是难点所在;而高度繁荣的实体经济,归根到底服务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突出“制造业当家”,是高水平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发展责任,更是扎扎实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政治责任。全省要按照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的决策部署,把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举措做对做好,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努力续写广东高质量发展更多“春天的故事”。

【本文责编】林若川

【文章来源】2022年第24期《南方》杂志

【频道来源】南方⁺客户端观点频道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许俊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