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树名木留住番禺小谷围历史文化记忆

番禺融媒
+订阅

“我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玩耍,夏天的时候和其他小伙伴从这棵树上跳水到珠江河里游水,这码头的水很深,这棵树应该有一百多年了。”12月8日上午,当记者来番禺小谷围街北亭码头了解码头旁边的一棵古树的历史时,正坐在树下石凳上看江景的洪叔如是说。

洪叔介绍古树的历史

今年73岁的洪叔是土生土长的北亭村人,洪叔告诉记者,这棵树的主干很多年前就已被切掉了,现在看到的都是侧枝。

记者从旁边的古树名木信息牌上了解到,这棵细叶榕树已有120多年了。

北亭码头这棵古树已有120多岁了

记者看到,古树虽然现在保留都是侧枝,但都比较粗,树干互相牵扯,树冠宽大,枝深叶茂,树下安放着不少石凳和石桌。

洪叔告诉记者,每天早晨和傍晚,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都会来到这里玩牌,看江景,打发时间,也有不少人坐在树荫下钓鱼,树旁的草坪上则是孩子们的乐园。

古树名木分布图

北亭村一棵110多岁的古树

小谷围街城管办负责人郭志泉告诉记者,在小谷围街,像这样登记在册上百岁的古树有15棵,北亭村最多,有6棵,南亭村有两棵。这些古树见证了小谷围从一个小渔岛演变成科教之城。

在郭志泉等陪同下,记者来到了南亭村。

园林工人正在为南亭树一棵140多岁的古树除草

南亭村的两棵细叶榕树,从古树名木信息牌上可以看到,这两棵树比北亭码头那棵细叶榕树的树龄还要大,都有140多岁了。

阳光透过树冠

其时,正有园林工人为其中一棵古树切除周边的杂草,阳光透过高大的树冠倾泻下来。

记者看到,这棵古树的树干上挂着一个塑料袋。郭志泉告诉记者,那是专门为古树输营养液用的。

为古树输送营养液

据郭志泉介绍,为了保护这些古树名木,小谷围街党工委发挥五级组织架构力量,划分9个巡护责任区,实施“一树一档”建档服务,实现“一张图”精准定位和动态管理,推动324名党员主动认领古树名木巡护工作,组织党员进行古树巡护;组织专业绿化养护人员定期对古树进行巡查,落实精细化管养措施;完善古树名木二维码,确保“一树一码”有效扫码。同时,人大小谷围街道工委还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对古树名木和绿化管养工作开展督导检查,要求加强古树名木管养,尤其是对生长在土壤瘠薄、地势陡峭等生态脆弱地带的古树,要进一步改善古树生长环境,避免虫害以及坡滑树倒,引导群众参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党群合力共同守护林木资源中的瑰宝,让古树名木留住小谷围历史文化记忆。

南亭村这棵古树也有140多岁了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袁辉 陈国添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