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医保30年·改革之声|邹联:朝受命,夕饮冰,推动东莞医保传承创新(附视频)

东莞医保
+订阅

人物档案:

邹联,2014至2019年任东莞市社会保障局局长。2019年1月机构改革后,全新的东莞市医疗保障局成立,邹联任首任局长,2019年9月调任。

04:33

▲点击上方观看访谈视频

编者:2019年,机构改革后,您担任东莞市医疗保障局首任局长,在部门筹备中,做了哪些承前启后的工作,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邹联:根据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2019年1月,东莞市医疗保障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东莞医保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部门筹备中,我们新一代医保人直接面临缺人、缺物、缺信息系统、缺管理制度等诸多现实困难。作为一个新部门,承接的很多新工作都是过去在社保局没有接触过的,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十分缺乏熟悉经办业务和政策的工作人员,医疗、信息、财务、统计等方面的人才更是寥寥无几。当时,全局50多名在编的工作人员中,只有5人有医学专业背景。领导班子里没有一个有学医背景的,大家都是“半路出家”。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作为东莞医保首任“班长”、第一任局长,承担着带好一个领导班子、一支为民服务的医保队伍的历史重任,更肩负着东莞医保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神圣使命,让我倍感压力,但更充满了动力。在职能尚未厘清、工作千头万绪、上级和群众充满期待的形势下,按照“起好步、建机制、抓作风、稳待遇”的工作思路,充分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努力推动整个医保系统开局起步。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全体“医保人”上下同心干事。在起步阶段,面对这么多困难,我们先后5次召开动员会、部署会、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把每一名同事团结起来,凝聚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在工作实践中,同事们无论是考虑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自觉从对群众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组织负责的态度出发,正是这种同心、同行、合拍、合力的凝聚力、战斗力,使得我们不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二是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作用。我们每一位分管领导都非常注重工作统筹,加强对所属科室的工作指导,及时帮助科室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科室负责人注重发挥“头雁”作用,带领所属人员抓学习、讲团结、钻业务,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一道攻坚克难。特别是面对一些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新工作,科室负责人都是从自己开始、从零开始不断学习。这些情景,现在回忆起来依然十分感动。

三是突出责任传导推动工作。面对点多、线长、面广的工作局面,我最担心的是顾此失彼,因出现漏洞导致工作被动。为此,我们对每一个工作阶段、每一项具体任务,都认真研究制定推进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把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岗位、细化到人头,把责任和压力落实到每名干部职工,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有力、有序完成。也正是全局上下这种知难而上、合力攻坚的战斗作风,才保证了全市600多万参加人的医保待遇不受影响,医疗救助、医药价格等新的职能能够顺利承接。

2019年1月15日,东莞市医疗保障局完成组建挂牌,标志着东莞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踏上了全新的征程。

2019年1月15日,东莞市医疗保障局完成组建挂牌,标志着东莞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踏上了全新的征程。

编者:作为新组建的民生部门,在您看来,医疗保障局承担了哪些新职能与新使命?

邹联:作为新组建的市政府组成部门,市医保局在原社会保障局所属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的基础上,整合市发改局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市民政局的医疗救助等相关职能,主要承担医疗和生育保险政策制定、待遇保障和服务管理,监督管理医保基金、制定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政策与监督实施,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等多项职责,内涵丰富了很多,同时也有效化解了过去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协调困难、运转不畅的难题,实现了“一个部门管医保、专业事情专人办”的目标要求。

从国家到地方,自上而下组建成立专门的医疗保障部门,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医疗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既有利于理顺医保管理体制、明确监管职责,也有利于打破分治格局的局限和掣肘、提升全民医疗保障体系运转的效率,为推动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加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创造了条件。

关于如何履行新使命,作为新组建的民生部门,我认为,应当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高度重视推陈出新,在新起点上谋求新发展;二是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医疗保障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准确把握新时期医疗保障工作新定位;三是要聚焦重点任务集中攻坚,全力打造医保服务新高地。四是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奋力开创医保事业发展新局面。

编者:新成立的东莞市医保局在深化医疗制度改革、提升服务保障效能方面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邹联:在制度改革方面:一是积极推进职工和居民分类保障。及时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协调财政、卫健、社保中心等部门抓好数据测算分析,科学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类保障工作方案,为后续工作开展创造条件。我们希望能够全力做到在贯彻落实省统一政策的同时,也不影响到东莞原有参保人群的医疗保障。二是大力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将其纳入全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围绕丰富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场景,增强参保人医保服务体验,形成全市“一盘棋”、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工作局面。三是探索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为满足群众对互联网诊疗服务的需求,积极开展互联网诊疗医保服务试点,服务范围主要包括特定门诊及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在线复诊服务。四是推进港澳台居民在莞参保工作。按要求将在内地(大陆)居住且办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未就业港澳台居民纳入我市社会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统一缴费标准,享受同等待遇。

在惠民政策方面:一是落实精准扶贫,加大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力度。对全市特困、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人员每月给予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全额资助,并通过二次医疗救助对困难群众实施的政策性兜底扶贫,困难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有效缓解,困难家庭经济压力显著减轻。二是持续降低药价,推进国家药品集采在莞落地。我在任期内,推动东莞全面落实了国家第一、第二批集采政策,全市100余家医疗机构签订了国家集采合同,两批国家集采药品合计为全市患者节省费用3.6亿元,大大减轻了百姓药费负担。三是加强沟通协调,维持我市“两病”支付政策。针对省新的高血压、糖尿病用药医保支付标准调整方案,主动向省局沟通暂缓实施,继续维持我市现行“两病”支付政策,有效避免了参保人因政策调整导致医保待遇下降。

东莞医保改革一路走来,我觉得我们的每一个决策、每一项政策的研究,都是站在为群众服务的角度上,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方便,群众利益始终是我们在工作中放在第一位考虑的事情。

邹联接受采访。

邹联接受采访。

编者:在您在任期间,推动出台了东莞市困难家庭二次医疗救助办法,这一办法有哪些创新与亮点?

邹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管理经办上实现了与其他险种的无缝对接。我市成熟健全的医保经办管理机制,可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有机衔接,为二次医疗救助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在救助对象和救助范围上进行了具体明确。对符合《东莞市困难家庭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的贫困人员,纳入本市医疗救助范围;救助对象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医保核付以及一次救助后,剩余的个人负担总医疗费用纳入二次医疗救助费用范围。三是在救助效果上切实避免了因病返贫问题的出现。以2019年为例,全市先后有334人受到二次医疗救助,在医保支付和一次医疗救助的基础上,二次医疗救助支付金额为45.75万元。与政策实施前相比,贫困人员个人医疗费用人均支出下降32.65%,帮扶效果非常明显。要让医疗保障更公平惠及百姓,就应该更多关注困难群体,让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编者:医保基金安全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化解基金安全风险方面,东莞市医保局做了哪些重要工作?

邹联: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一是注重基金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成立专项治理工作小组,先后出台多项制度与方案,向社会公开举报渠道,形成了制度支撑、社会监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基金监管长效机制。二是注重日常监督与专项行动协调推进。在落实日常巡查与不定期抽查的基础上,每年4月份,在全市开展“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集中宣传月活动。同时,以省、市、镇三级联动的方式在全市定点医院组织开展大型宣传咨询活动,营造了维护基金安全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以2019年为例,我们共接受群众举报33次,立案10宗,追回骗保基金5.24万元。查处冒用他人社保卡2例,涉案金额5.46万元,1人被移送公安机关立案调查。三是注重医保队伍党风廉政建设。为防止干部职工因思想蜕化、党性思维异化而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我们把开展谈心谈话和抓早抓小提醒谈话作为经常性工作,确保广大医保人始终保持忠诚、干净、担当的优良作风。同时,围绕药品与医疗器械采购、医保基金划拨与分配、医疗救助等核心业务,我们开展医保领域行业从业信息采集,全面排查岗位职责廉政风险点,给各个岗位的风险点评级,建立健全与自身职能任务相适应的防控体系,依靠制度进行管理,这就有效保障了我们队伍的安全与纯洁。

2019年12月3日,邹联(左三)参加东莞市医疗保障局南城分局挂牌仪式。

2019年12月3日,邹联(左三)参加东莞市医疗保障局南城分局挂牌仪式。

编者:在新时代下,您认为东莞医保改革如何在做好国家“规定动作”的同时,打好“自选动作”,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治理水平,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千万人口共生共融?

邹联:当前,国家越来越注重顶层设计,确保所有医疗保障政策都在统一的制度框架内实施。因此,未来东莞医保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扎扎实实把国家的政策规定落实好,确保医保改革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全面惠及广大参保人。至于“自选动作”,我认为,就是如何进一步细化国家的政策标准,进一步优化服务措施,进一步强化医保基金监管能力,以更高的服务保障水平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踏上“双万”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医保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责无旁贷,医疗保障必须在“人人参与”“人人享有”上下功夫、见成效,通过不断扩大参保覆盖面,不断增强政策执行力,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用心、用力、用情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使医保真正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成为千万人口共生共融的“润滑剂”。

岁月如新,初心如故。过去,东莞医保团结进取,用汗水浇灌收获;未来,期望广大医保人接续奋进,以实干笃定前行。衷心祝愿东莞医保明天更美好!

【出品】东莞市医疗保障局  南方+东莞频道

【采写】郭文君 何绮莹 龚菊

【设计】曾競



编辑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