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内衬首节张拉施工顺利完成

广东建工集团
+订阅

近期,粤水电承建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B3标项目预应力混凝土内衬施工完成首节张拉,达到并符合相关参数要求,这是珠三角工程全线首个完成高水压输水隧洞预应力内衬环锚张拉施工的标段,标志着这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民生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为珠三角工程预应力内衬施工张拉工艺积累了宝贵经验。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输水线路预应力混凝土内衬结构隧洞长为35.60km,占输水线路总长的31.40%。本次预应力内衬张拉位于下穿狮子洋段的DG22#-GZ21#区间,为现浇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内衬标准分段长度为11.87m,每段共设置23个锚具槽口,左右交错布置,单束为8根直径15.2mm钢绞线双层双圈布置,内衬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W12F50,内衬厚度为550mm,衬砌完隧洞内径为6.4m,设计内水压力1.3MPa。

困难一:无直接借鉴实例。对如此大直径、高内压和高外压同时作用的工程,目前国内、外尚无可直接借鉴的工程实例;

困难二:有限空间作业效率低。项目工期紧,有限空间作业如何确保各种工艺快速高效的推进,降低相互干扰也是巨大挑战。

困难三:张拉数据监控难。仅DG22#-GZ21#区间张拉锚具槽多达6000余个,每个槽口张拉数据需准确无误实时上传至智慧监管平台,给现场作业以及设备精准度带来诸多挑战。

项目作为珠三角工程预应力内衬施工的“先锋队”,项目党支部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进工地”活动为抓手,成立“党员先锋队”,通过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全体党员深耕一线筑造坚强堡垒。同时以“伍玉龙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全面推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创新创效,通过优化台车编组、优化施工工艺、任务超前谋划,实现多仓面流水施工、多工序同步作业,成功破解各项难题。

针对无经验借鉴问题,项目建设团队在钢筋、钢绞线下料和安装中严格控制精度,采取工厂化加工预制定位支架、锚具槽免拆板,同时经过现场论证,优化预应力钢绞线防腐套件、环锚体系张拉工装组件,并积极与国有有关厂商沟通对接,提出了多项优化、改进和升级的意见建议,为工程预应力内衬环锚张拉施工保驾护航和经验积累奠定坚实基础,为张拉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针对有限空间作业效率低问题,为了避免张拉作业与混凝土浇筑施工相互影响,加工定制综合作业台车,张拉作业同时能够满足混凝土运输车辆正常通行。

针对张拉数据监管难问题,项目建设团队联合智能张拉设备厂家与业主智慧监管系统平台建立对接,研究开发数据平台,通过现场建立网络信号装置,实现数据实时上传珠三角PIMS智慧监管系统数字化张拉监控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智慧化管控能力。

接下来,粤水电项目建设团队将继续保持勇于担当、先行先试的工作作风,在保证安全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加快预应力内衬施工进度,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贡献粤水电的智慧与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