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中午,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成立后勤保障组、物资保障组等12个疫情防控专班,从政数局、市监局、教育局等单位抽调志愿者,深入疫情一线防控与后勤保障工作中。
10月18日下午,共青团廉江市委员会开始面向全市招募社会志愿者,罗州街道、城北街道、城南街道、河唇镇、吉水镇等21个乡镇(街道)志愿服务微信群成立,通告发出后,成千上百的廉江市民踊跃扫码进群、报名参加志愿服务。
这些由各部门单位志愿者、社会志愿者、街道工作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后备力量,核酸采样、路口防控、社区服务、物资配送、后勤保障……在各个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关卡,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核酸检测点的“小蓝医生”
“不行不行,这里是绿码通道,黄码不能进,您要绕路去到那边。”清晨6点,天还未亮,已有三三两两的社区居民结伴而来,手机扫码打开的闪光灯明亮刺眼,许浩坤却盯得出神,“一定不能让黄码混入绿码通道。”
39岁的许浩坤是廉江市第六中学的体育老师,家住城北街道,11月24日起,他就开始了“小蓝医生”和“体育老师”的双重身份切换。早上五点半,他从家中出发来到城南片区的鑫源广场做核酸检测点志愿服务,下午回到家中继续给学生们上网课。
天还没亮,志愿者们已经开始协助核酸检测工作。
据悉,鑫源广场核酸检测点的工作人员由10名医护人员和40名志愿者组成,分别在鑫源广场步行街、鑫源豪庭小区两个核酸检测分点工作,他们每天需要完成一千多人的核酸采样。
“每天清晨五点半左右,大家就会在广场上集合,开始做核酸检测前的准备工作”鑫源广场检测点负责人关小玲介绍,“这些志愿者很积极,核酸检测结束后会主动留下来承担收拾垃圾、整理物资、场地消毒等工作,有了他们的协助,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轻了。”
走街串巷的“快递员”
核对清单、餐盒点数、搬运上车、开门消毒、油门一踩、出发。一整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用林雅生的话说,“物资派送必须及时”。
这支由水务局调配志愿者林雅生、邓景柳,自然资源局调配志愿者邓志辉三人组成的“快递小队”,轮番将63份午餐送到各个一线工作者手中。从社区到酒店,从医护人员到闭环志愿者,一路下来7个点。每到两三个点,作为司机的邓志辉就会下车向车内喷洒酒精消毒:“我们除了送一日三餐,也送各种医疗物资、生活用品,一天跑下来,有200多公里。”
林雅生一行人将午饭、纸巾等物资派送到一线工作者手上。
据林雅生介绍,这支城北街道办后勤服务队由16个从各部门单位调配的志愿者和9个社会志愿者组成,分别负责后勤统计、司机、物资搬运等工作,一天24小时,这些派送小队有求必应,将一线防控工作点与后勤保障服务点连点成线,保证一线防疫工作物资充足、顺利推进。
后勤物资“保障队”
“有一批支援物资即将到达,300顶帐篷,需卸货。”接到消息,石城粮所的志愿者立即紧张起来,11月22日下午三点左右,一辆九米六长的长龙车载着满满当当的支援物资缓缓驶近。
“那天碰巧下大雨,我们顶着雨把帐篷从车上搬进仓储室,穿着雨衣也差不多都湿透了。”参与物资保障的志愿者李观燕回忆:“但一想到帐篷即将被运送到各个镇(街道)、村(社区)的一线防疫志愿者的工作点,为他们遮风挡雨,我们的疲惫就一扫而空。300个铝合金主体框架、300张篷布,9个志愿者,用手提,用肩扛,几个小时才卸完。
李观燕是志愿服务的“常客”。从今年4月,她就开始到廉江市公安局参加团市委组织的疫情防控信息核查志愿服务,并多次报名参加志愿服务行动。
“早上8点送完孩子上学,我就去做志愿活动,下午4点志愿服务结束我再接孩子放学,这一天很充实。”李观燕说,长期的志愿活动,让她对防疫一线工作感受颇深,“一线医护人员太辛苦了,我别无所长,只能在这些简单的后勤服务上,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
每天搬运各种物资是后勤保障队志愿者的主要工作。
廉江市科工贸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方桂伟介绍,防控物资保障专班由廉江市科工贸和信息化局、卫健局牵头,从11个单位选调志愿者加入专班,每日有10名左右社会志愿者加入支援,负责搬运、储存、管理、输送防疫物资等工作。这支物资保障队伍每天装卸约20000套防护服、20000套隔离衣、30000套手套、40000多医用口罩,有时还有几百顶帐篷同时运送过来,工作量、强度都很高。他们与其他防疫工作者通力协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筑起牢固的后勤保障线。
防控边线“守门员”
“请出示健康码。”廉江市第三中学办公室主任龙康佑挥手招呼一辆车停下,“市雕这里是交通要塞,车流量大,一定要把好关,仔细检查,确定绿码才能放行。”
11月21日伊始,廉江市第三中学共组建6支教师队伍协助交通防控工作,从初一到高一,六个年级分别负责六个点,由1个行政领导带领2个老师组成交通管控小队,身为办公室主任的龙老师就是市雕路口的带队组长。
“除了重病或哺乳期的老师,全校400多名老师均投身到各个一线防疫工作中,除此之外,我们每日还会完成1000个流调电话的任务。”龙老师介绍,交通防控工作一天24小时三班倒,老师们结束志愿服务后再回家给学生们上网课,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第三中学老师正在交通防控点检查通行车辆绿码。
除了教师群体,村居委会、公安人员等也一起协助交警工作。据廉江市交警大队综合股股长钟水良介绍,疫情交通防控需要随着廉江市疫情形势变化而变化,交通管控区域也不断调整,最多有设置将近60个交通管制点,每个区域根据车流、人流的情况分配2—4名志愿者协助工作。
行走的“深夜食堂”
“大家抓紧打包,马上就能送出了。”晚上十点多钟,廉江市永兴国际附近的一个三十多平方小屋内香气四溢,两锅刚出炉的鸡粥摆在桌子旁,五六个志愿者立即围上前,你舀粥、我封装,不一会儿,几十碗香喷喷的鸡粥就整齐摆在塑料箱里。
厨房里,这支队伍的“厨艺担当”正将一盘已清洗干净的鸡块倒进米锅,“再有十几分钟,这一锅就好了,今晚我们要送40个点,现在这些可不够。”
阳光志愿团正在打包刚煮好的鸡粥。
“从23号起,我们每晚都会为一线防疫工作者们送上夜宵,有时是奶茶,有时是糖水,最近天气转凉,换成了鸡粥。”“夜宵小队”负责人李国治介绍,这些爱心夜宵均由志愿者们出资购买原料、亲自掌勺下厨,连续一个星期,已送出一千多份宵夜。
早在2020年廉江市发生疫情时,李国治就召集志愿者组建“阳光志愿团”,为疫情防控期间值守夜班的人搭起“深夜食堂”,连续20多天,千余份宵夜相继送到每个一线防疫工作者的手中。
【采写/图片】胡梦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