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停车!惠州让文明归位幸福到位

惠城发布
+订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停车看似小事,却难住了不少市民车主和城市管理者。近年来,随着惠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市区机动车保有量持续迅猛增长,城市中心区停车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停车乱象成为城市治理的顽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形象,降低居民的幸福感,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中心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近年来通过建设智慧停车场、施划路面停车位、在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区域内设置临时性停车场等,大大增加车位供给,同时加强执法管理,强化文明引导,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乱停车现象在某些特定区域还十分突出。市人大常委会一直高度关注城市中心区停车状况,组织开展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活动,听民声、察民情、集民意、找良策,把脉城市中心区停车乱象,大力推动解决城市中心区存在的乱停车问题。11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代表视察城市中心区停车乱象治理情况座谈会,邀请相关部门和人大代表面对面交流,共商良策。

代表支招 疏堵结合强化精细管理

如何破解城市中心区车辆乱停放的难题?在座谈会上,参会的市人大代表,围绕提升车主文明素养、加强联合执法、提高智慧停车场使用率、科学规划建设停车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讨论、提出建议。参加座谈的有关部门对下一步工作作出回应。

▲文华一路的智慧停车场。

01

培养车主文明停车习惯

“要破题停车乱象,改变大家的停车习惯很重要。”杨择郡说,近年来,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加强智慧停车场建设与运营,以及路边停车泊位的设置与管理,惠州城市交通秩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考虑如何增加车位供给的同时,缺乏对人的思想意识、出行习惯的引导。

杨择郡指出,停车泊位的建设和划定数量是有限的,但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把解决问题的视角转向市民习惯和行为的培养上,破除无休止加大加快城市停车泊位供给饥饿感,破除城市道路划出停车泊位越多越好的误区。

▲车辆有序停在车位里。

上述观点也得到吴俊河的认可。他表示,近几年,惠州解决停车乱象硬件建设方面作了有力探索,成效明显,要更有效地解决停车乱象,人的意识非常关键,当务之急是要在培养习惯方面下功夫。

就如何改变群众的停车习惯,市人大代表、惠城区人大专职督办员邓苑萍建议,改变老百姓的观念也要坚持疏堵结合,“堵”是要加强执法力度,“疏”是要让利老百姓,如智慧停车场可以通过发放优惠券等方式培育市场,让他们有停放专门指定位置的习惯,通过一些让利的方式去改变老百姓的停车习惯。

市人大代表、广东日升律师事务所主任钟君安建议,要结合10月20日正式施行的《惠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规范停车的意识,以思想意识为突破口解决停车乱象。

02加大规范停车执法力度

针对中心城区常见的违停乱点、媒体曝光的违停热点、群众关注的违停重点,交警、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肃查处了一批违停车辆。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交警支队在城区中心区新增监控设备86处,我们还实施违停劝离10分钟后才进行处罚的政策,既做到严格规范执法,也做到人性化执法。”

▲交警查处违停车辆。

杨择郡建议,交警、城管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力度,通过常态化开展停车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实现整治一点、管好一条、净化一片的目标。要持续开展整治占道摆卖、违规经营工作,力求从源头上解决这些商户在商圈、景区等交通拥堵路段长期占道经营和车辆违停问题。

邓苑萍指出,要发挥好严格执法和舆论引导作用,积极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集中曝光违停典型案例,通报市区违停整治效果。要印发宣传册子,深入社区、商铺面对面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市民规范停车、文明停车意识。

“采用疏堵结合方案,严管乱停乱放。”市人大代表、惠州市惠城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吴镇城提出,有条件的小区在不影响城市景观或者绿化的情况下规划停车位,如东湖花园可以利用路边规划停车位,以解决车位紧缺问题。

03

引入社会投资共建共享共管停车泊位

吴镇城建议,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健康出行。“老旧小区由于城市发展的前瞻性不足,道路规划及停车位要求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汽车保有量需控制一定数量。为此必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人们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改变随停随放的习惯。”

杨择郡也建议,“我们在思考如何破除停车位离住所、办公场所越近越好偏好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完善公共交通,合理设置路线,鼓励绿色出行,改变大家的出行习惯。”

“停车泊位是公共产品,一般由政府部门建设运营管理,我觉得这个认识是对的,但一律由政府供给这个认知有一定偏差。”杨择郡举例说,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区停车管理的内驱力应该是产权人,要破除停车泊位一定由政府供给的定律,建议引入社会投资,实现该区域内的泊位共建共享共管。

吴俊河、吴镇城表示,随着城市化发展,汽车保有量增长,城市普遍存在停车难停车乱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长期工作,要系统地解决,注重疏堵结合。

04

加强智慧停车场诱导系统宣传,科学规划停车设施

“智慧停车场的引导系统开发要更加人性化。”吴俊河说,智慧停车场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便利,但是存在停车指引、标识不够明确和清晰等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有市民反映不会用、不敢用,导致现有资源的闲置,建议运营公司不断完善智慧停车场的设计、管理,提高智能化水平,真正做到让车主易用、易找、易停、易取。同时,市交投集团要主动建设停车场,主动与第三方沟通会谈,解决停车场建设问题。

吴镇城则建议,要对市区的停车难问题进行顶层设计。随着车辆数量的日益增加、环保节能的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智能化控制技术的日益完善、大数据的应用,无人驾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建议城市开发建设要有前瞻性,利用正在建设的智慧停车场,结合智能科技的发展和管理必能满足人们向往健康、环保、美丽的生活要求。

邓苑萍建议,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有序推进停车设施建设,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锚定目标、统筹谋划,坚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的原则,通过政策“组合”,推进与保障公共停车场建设。

省人大代表、民建广东省委委员、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主任曾学智也提出,为解决好统一管理的问题,建议建立市级城市停车管理工作联席会议与协调机制,集中相关职能部门力量积极研究推进全市停车设施建设、管理与协调工作,解决目前职责分散、多头管理、治理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05

参照卫生“门前三包”做法,鼓励自建房主监管停车乱象

“建停车场是解决停车乱象的有效抓手。”市人大代表、广东乾星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民盟惠州市委会副主委邬惠远表示,建设停车场要坚持循序渐进,区分轻重缓急,分阶段、分步骤推进,要从群众最期盼、最需要的地方建起,比如东湖花园,先考虑建起来缓解停车难。同时,建设停车场要充分考虑便利性,规划要充分考量辐射区域。

秘海英说,很多群众反映港惠新天地商圈周边人流量较大,电动车停放需求旺盛,部分群众为求方便,常将非机动车就近停放在人行道上,造成行人出行不便、盲道被占用等问题,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她建议合理规划石湖路及大石湖路,分别设置电动车停放点,满足停放需求的同时,便于规范管理。

杨健华建议,要综合考虑停车设施等级、服务条件、供求关系及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区分不同区域、位置、时段、车型、占用时长等,科学制定差异化收费标准,并坚持动态调整,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停车服务资源利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效促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与公共道路资源利用。

市人大代表、市互联网协会秘书长翁国平说,城乡接合部自建房较多,停车乱象突出,建议参照辖区街道环境卫生“门前三包”的做法,鼓励自建房主做好监管,保障内街小巷的畅通。

部门回应

市文明办:以法治方式倡导引领文明停车规范停车

多层次、全方位加强对《惠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普及,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客户端、户外广告等大众传播媒介积极宣传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以法治方式倡导全体市民文明停车、规范停车,重点教育引导市民在维护交通安全秩序和文明出行上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市民群众关注的乱停车等不文明行为,《条例》作出制度安排,强调车辆停放在停车场和规定的停车泊位内,不占用行车道、人行道、盲道、无障碍通道、消防通道、城市绿地、绿道、碧道等,不占用公共空间私设停车位。我们也将组织发动志愿者,连同交警、城管等部门一起,加强对不文明停车行为的监督引导和治理监管,推动做到还路于民、还路于行、还路于畅。

来源:惠州日报、惠州头条APP、文明惠州,转载请注明。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