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声响起,视障儿童在台上自信歌唱;穿插成束,肢体障碍者精心设计着心形捧花……赛场上,看着这些温馨画面的展演,许多人难以想象,背后策划这些助残项目的,同样是一群残疾人。
被命运击伤,但不被命运击败。日前,2022年广东“众创杯”残疾人公益赛决赛获奖名单发布,其中,24个创业创新项目脱颖而出,大部分由残疾人主导。他们带着对群体更强的同理心,研发智能器具,帮助残疾人有尊严地生活;聚焦精神世界,让残疾人在音乐和鲜花中感受生活色彩。
同时,这群残疾人创业者,也在用自己的创新创业行动,为广大残疾人开拓新的就业路径。让更多残疾人有钱赚、有工做、有更美好的生活——这是他们的期待,也是他们将继续前进的方向。
听障人士因爱创业
“让助听器不再是奢侈品”
此次“众创杯”,“一路知音”智能助听器项目获得金奖。侯秋莹是项目的负责人,也是一名听障人士,佩戴助听器近20年。
侯秋莹的创业源自对父亲的爱。“父亲年轻时因重感冒导致耳膜穿孔,听力下降,也需要佩戴助听器。小时候,我常常看到他因听力不好遭到冷遇。”这让侯秋莹有了一个信念:长大以后一定要保护好父亲,不再让他因听力问题受伤害。
作为助听器的使用者,侯秋莹也更能切身体会助听器被普遍诟病的价格问题。根据她和团队的调研,目前听障人士使用的助听器绝大多数依赖进口品牌,价格高昂、几年一换,每年还要支付额外的维护调配等费用,许多听障人士和家庭难以负担。
如何才能改变现状?2020年,侯秋莹结识了一群年轻人,并组建了一支有着大湾区背景、由听障和健听人士组成的融合团队。“听障团队是我多年的朋友们,主要负责设计类工作。我是产品研发、质量、体验的把关人。”侯秋莹说,团队研发把普惠摆在前面,通过努力压缩渠道等成本,为听损中轻度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
在“众创杯”上获得金奖,侯秋莹很是兴奋:“这是重要的肯定和褒奖,说明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她和团队正加紧对产品进行软硬件改良调试,完善产品销售链的各个环节。“希望未来助听器不再是奢侈品,有更多的听障人士愿意用、用得起。”
截瘫小伙研发吃饭机械手
“帮助残疾人更有尊严地生活”
对肢体残疾人和失能老人而言,辅具是生活中不能缺失的“伙伴”。此次“众创杯”,来自江门的智能辅助餐具团队为上肢功能缺失而进食困难人群,专门研发了一款“人工智能吃饭机械手”。
团队成员黄英杰说,2017年到2018年,他因截瘫并发症经常住院治疗,医院中残疾人和失能老人无法自己进食的场景,让黄英杰很是心酸。和几个相熟的朋友商量后,他们开始了人体骨骼与智能机械手仿生运动方面的研究。
智能辅助餐具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是残疾人。从产品前期调研开始,他们花了近2年时间才把初步产品做出来。“从工厂生产到实际使用,这中间的差距只能通过不断调试去优化。”
反复的优化改进让团队对产品的功能和品质有了底气,没想到,刚开始带着样品去机构做展示,却常常遭到拒绝。“别人会质疑,‘这个东西有什么用?’”黄英杰说,但看到残疾人实际使用时反馈很好,又坚定了继续研发的信心。
今年,该项目获得“众创杯”铜奖。“通过参赛,我们不仅获得了场地、资金的资源信息,也得到了产品研发方向上的启发。”黄英杰透露,下一步团队计划在智能辅助餐具中加入眼动控制系统和AI自动识别等功能,增加产品适用场景,帮助残疾人更有尊严地生活。
视障女孩用音乐传递力量
“让更多人看见残疾人的可能”
如何帮助残疾人拥抱美好生活?倪以爱选择了音乐。每个周六,深圳市音爱而生音乐体验探索促进中心(下称“中心”)创始人倪以爱都要给视障亲子合唱团上一节合唱课。开嗓、练声,再学唱2到3首歌曲,一个半小时的课程里,视障孩子、家长和社会志愿者一起参加,在音乐中互动,共同探索生命的力量。
倪以爱在三四岁时,就常跟着母亲一起参加合唱活动。“后来因病导致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下降的时候,是家人的爱和音乐给了我力量,去克服内心的沮丧。”上大学后,她专门进修了心理咨询和音乐治疗专业知识。
慢慢地,倪以爱萌生了用音乐帮助他人的想法。在积累了多年社工和公益活动组织经验的基础上,2019年,倪以爱注册成立中心,致力于以多种形式的音乐体验探索,让视障群体和各种有需求的社会人士在音乐中获得快乐和力量。这中间最有代表性的项目,就是音爱陪童—初声视障亲子合唱团。
通过合唱,倪以爱看到了发生在每一组家庭和视障孩子身上的变化,也看到了视障孩子身上更多的可能性。“盲兼多重障碍患者小贤的家长告诉我们,在参加一期合唱训练后,小贤回家喊爸爸妈妈了,这是他十多年来第一次开口说话。还有一名全盲的男孩小初,参加合唱训练期间,不仅合唱能力提高了,钢琴水平提升也很快,现在每次内部演出,他都能上台表演,弹奏得很流畅。”
孩子们的变化,让倪以爱成就感满满,她说,要通过更多的音乐活动,带动残疾人走出去,让更多人看见残疾人的可能。
在轮椅上打造“座上花”
“像花朵一样绽放美丽”
刚刚结束“众创杯”比赛,座上花手作生活美学项目负责人高翠娴又扎进自己的工作间,开始为年末的手工饰品订单忙碌起来。
多年前,因车祸导致肢体残疾,还在上高中的高翠娴,和那个原本爱唱爱跳的女孩作了别,但她没有放弃对美术的喜爱,也没让自己“闲”下来。这些年,她做婚庆策划、设计场地、参加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花艺”项目比赛,还获得第4名的好成绩。
几年奋斗的经历,让高翠娴在手工饰品、花艺制作上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她参加“众创杯”的项目,沿用的正是自己创业摆摊时的摊名——座上花,意为坐在轮椅上,事业从花艺开始。
获奖后,高翠娴计划明年把项目落地,承接定制手工项目和制作手工制品,并针对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花朵盛开时是很美的,希望有更多残疾人能通过巧手插花,点缀自己的生活。”高翠娴说,她要用自己的经历告诉社会大众,虽然残疾人遇到的困难比健全人多,但他们会勇敢克服,像花朵一样,绽放生命的美丽。
【南方日报记者】余嘉敏 尚黎阳
【通讯员】粤残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