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梅江区与疫情又一次正面较量。
11月19日晚报告2例新冠肺炎病例,划定梅江区金山街道部分区域为高风险区;11月20日新增2例无症状感染者,划定江南街道鸿都社区部分区域为高风险区;11月21日新增2例无症状患者……
严防疫情扩散,唯有以快制快,与病毒赛跑。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梅江区以有力担当、暖心措施,迅速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
党员干部深入一线,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受访者供图
关键字 快
遏制高风险区疫情扩散
11月19日晚,接外市协查通知,该市2例新冠肺炎阳性个案活动轨迹涉及梅州市部分地区。接报后,梅州市、梅江区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开展相关工作。接连几日,病例相继在高风险区、集中隔离人群中出现。
与病毒赛跑,就是与时间竞速,跑得越快,就越能掌握主动权。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足于快,梅江区涉疫重点地区排查、人员排查管控、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等各项工作迅速完成布置。
准确判定管控密切接触者、及时精确划定并公布风险区,这些措施都是抢占疫情防控先机的关键。如果犹豫不决、错失疫情防控的关键期,疫情防控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接到外市协查函后,梅江区当即快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做好风险区划定,确定密接人员并全部进行隔离,同步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对重点场所开展终末消毒工作。
11月20日,将金山街道梅江碧桂园片区(东至国道G205为界,西至城北镇古洲村为界,南至环市西路为界,北至梅县区城东镇为界)划定为高风险区。
11月22日,划定江南街道鸿都社区部分区域(东至梅水路为界,西至康居路为界,南至新中路为界,北至豆子脉路为界)为高风险区。
与此同时,梅江区坚持“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强化责任担当,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担负起防控责任,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把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进一步抓实抓细。
11月20日下午,整装待发的医护人员、党群志愿者和公安民警等近900人奔赴高风险区,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有序开展卡口值守、核酸采样、物资配送、重点人员转运管理、医疗救助、群众生活保障、特殊人群服务、垃圾清运、人文关怀等各项工作。
缜密的部署,需要各方的坚决落实;有效的措施,需要各方的有力执行。坚决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以快制快,一条全社会共同防控的局面迅速成型。
关键字 齐
干群步调一致抗击疫情
面对疫情,梅江区再一次展现了担当和果敢。
金山街道碧桂园社区内有近1.3万人、4800多户常住居民。小区居民中,既有在梅江区生活数十年的“老梅城人”,又有外来务工的“新梅城人”。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结合、新型小区和城郊村屋的组合,给防疫筛查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来自市直单位、区直单位、社区的党员站了出来,扛起防疫的重担。
封控区现场防疫指挥部结合当地实际,根据地方面积、居民人数等将整个风险区划分为10个网格,由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担任网格长,带领医护人员、党群志愿者、物业和公安干警等,在各自网格内仔细部署,尽心服务。
叶秀燕是来自梅江区委宣传部的一名党员,她主要负责的工作是为封控区居民送物资。每天物资分拣好后,她便与其他的党员干部将一包包物资送到隔离群众家门口。“尽管工作繁琐,且多日无法回家,但只要能快点战胜疫情,我们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一批批“爱心包”接连送到风险地区。受访者供图
不只是党员干部,社区的群众也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
11月22日凌晨,鸿都社区部分区域被划定为高风险区。当天上午,嘉应汇住宅小区的3名党员闻令而动,立即成立临时党支部,就地转成志愿者,发动小区内另外5名年轻住户组建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响应创建无疫小区。
在临时党支部的引领下,志愿者分工协作,在小区住户微信群内积极宣传防疫政策、收集业主需求、传达防疫指令等,重点关注老人、小孩和患病人群,及时沟通协调有关工作人员,既方便了住户,也大大减轻了防疫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闻令而动、逆行而上,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全力保障小区秩序、守护群众安宁,这份辛劳被业主看在眼里,温情暖意也在社区传播开来。“有党员干部给我们送餐,应急分队的人员对环境进行消杀,让我们很安心。”居民焦霏说。
高速路口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大家要做到逢车必检,不漏一车、不漏一人,货车司机全部要落地检测和登记。”深夜11时,抽调至高速路口参与疫情防控的梅江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黄峻强与队员仍在西阳高速路口奔忙。今年以来,梅江区人大机关先后选派12位同志加入“党员先锋队”,参与高速路口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疫情面前,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志愿者、市民群众,大家步调一致,齐心抗疫。
关键字 暖
医疗热线守护特殊群体
疫情无情人有情,凝聚力量向前行。疫情之下,一幕幕暖心画面不断上演。
“今天上午我们接到2名临产孕产妇需要紧急送往梅州市人民医院生产的救助电话。”梅州市梅江区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黄春生是梅江区疫情防控指挥办医疗救治组的成员。他说,自从封控以来,群众的求助信息不断,“孕产妇是其中情况比较着急的一类。遇到危急情况,我们第一时间与指挥部联系,将患者送往医院。”
志愿者挨家挨户为群众送去所需的生活物资。钟伟才 摄
为给封控区群众及时提供医疗救助服务,梅江区设置了医疗救助服务热线,还专门设置了孕产妇热线、妇女同胞服务热线、重残人员服务热线等。
在设置高风险区内紧急医疗热线电话后,梅江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梁奎伟的手机铃声响个不停。“高风险区医疗救助的情况还是比较多,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处理。”
11月21日晚,梁奎伟接到家住梅江碧桂园居民的紧急求助电话,称家里老人突发心梗。梁奎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即与黄春生联系,让其上门了解情况。医疗救治组现场做好医疗处置,并紧急联系梅州市人民医院,合力将病人送上救护车。
“您好,我可能要生了……”11月23日清晨,碧桂园社区接到一名孕妇的求助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声音。社区党总支书记钟志玲一边安抚对方情绪,一边协调120急救车辆,在最短时间内将孕妇送至医院并顺利生产。“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社区针对老弱病残、孕妇儿童等特殊群体制定了应急预案,将信息登记在册,以便高效安排就医治疗和物资配送。”钟志玲说。
疫情面前,人文关怀是一剂良药。一个个温暖有爱的场面、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瞬间,彰显出疫情防控中的温情。
特写
破谣言 战疫情
在全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时,一些混淆视听的谣言开始在网络上传播。这些谣言往往借疫情之题发挥,通过网络快速传播。
表面上看,这些谣言多以“提醒”的形式,处处为市民、为防疫“着想”,但实则误导大众、引起恐慌。如果任由其传播,不仅会损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也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破坏防疫大局。
在梅江区抗疫队伍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坐在电脑前,及时发布官方消息,用权威的一手资讯粉碎谣言。他们就是梅江区宣传教育组。
11月22日,一条“梅州城区即将静默管理”的消息在微信群、朋友圈传播。一时间,市民涌入各大超市、菜市场,抢购物资。
对此,宣传教育组第一时间联系省、市、区三级媒体,并对广大市民关心、疑惑的物资问题及时进行采访、报道,对已经产生的谣言及时求证、辟谣。
“还好有媒体及时发布的新闻澄清谣言,除了文字还有图片和视频,让我们这些没买到物资的人安心了不少。”居民黄燕说。
据了解,疫情防控期间,宣传教育组严格按照市、区疫情指挥部指令,统一在各新媒体平台发布各类信息,保证相关工作通告和权威信息在10分钟内迅速发出,并要求合作各媒体记者下沉一线,如实报道疫情情况,加强政策解读、通告执行、部门防疫、党建引领、物资保障等方面宣传报道。据统计,疫情期间共刊发各类资讯86条,阅读量约628万次。
此外,宣传教育组收集各镇(街)一线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工作内容,制作成《五句板|梅江防疫有八条》《疫情防控|个人防护莫放松》《抗疫先锋 情满梅江》《戴口罩,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疫情防控常态化 个人防护不放松》5部宣传片,阅读量约36.5万次,传递满满正能量。
原标题:
以快制快 齐心战疫
梅江区筑牢防控屏障,快速阻断疫情传播链
【来源】南方日报·梅江视窗
【记者】梁时禹
【通讯员】黄易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