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由中国青年报社与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共同主办、吉利德科学提供公益支持的“2022青年防艾公益行动”正式启动。今年是三方共同推动青年防艾公益行动的第四年,本年度的公益行动将深入全国6个重点城市的青年社区开展线下HIV防治宣传教育,并将发布由各界名人共同号召青年“共抗艾滋、共享健康”的主题海报及科普视频等创新内容,进一步提升青年群体对HIV防治的关注、理解和科学认知。
艾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感染者114.8万例,在治106.6万例,新报告12.9万例。我国HIV感染呈现“两头翘”的发病趋势,即青年人和老年人发病率高,其中青年人群的比例持续增加。
青年群体的健康水平,尤其是高校青年学生的健康状况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为做好高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控工作,从2015年起,国家各部门陆续出台了多个文件,以提高全社会对青年学生HIV预防教育的重视。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指出,要在青年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健康教育,提升青年健康素养水平。完善艾滋病和性病的防治工作机制,针对重点青年群体加强宣传教育,推广有效的干预措施,切实降低艾滋病和性病发生率。2019年国家卫健委、中宣部、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制定的《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明确将“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工程”列为国家艾滋病防治的六大策略之一。
多份调查数据显示,青年群体尤其是高校学生的防艾认知还存在较多误区,比如大多学生知道HIV传播途经,但对科学防治手段和最新治疗方法的了解仍比较片面。同时,随着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防艾抗艾宣教形式也亟待创新,本次发布的主题宣传海报和青年代表创制的科普视频,就是根据青年群体的特点,通过可视化等创新的传播形式,宣传普及防艾知识,助力动员广大青年主动防艾,建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的一次有益尝试。
“目前,依然有些公众和HIV感染者对于艾滋病的传播存在认知误区和侥幸心理,实际上,任何一次不安全的性行为都可能存在感染风险。尤其针对具有高危行为或职业暴露风险的人群,我们建议定期进行检测, 及时到正规医院、疾控中心或购买试纸进行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第一时间遏制艾滋病病毒传播。此外,如果不慎发生高危性行为或出现其他HIV感染风险可以进行暴露后阻断,降低HIV感染风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中心主任赵红心指出。
【记者】严慧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