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2025年建成碧道144.2公里!广州南沙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

南方+ 记者

建成碧道总长144.2公里,消除劣Ⅴ类水体,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水质提标升级……近日,《广州市南沙区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印发,为南沙水务发展划定路线图。

根据《规划》,到2025年,南沙将基本建成与南沙战略定位相适应的现代化水务服务保障体系,形成人水和谐的碧道环境、清水环绕的优质滨水生活圈。

水安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根据《规划》,南沙将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潮)能力,持续打造科学安全、富有韧性的城市水安全格局,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建设蓄排结合、系统长效的内涝防治体系。

在堤防提升上,南沙将开展13个联围的防洪(潮)安全系统提升工程,达标加固海堤不少于54公里,重点打造明珠湾区起步区横沥岛尖生态海堤。水闸工程方面,南沙将重建或改建大王头、宝善、八顷、迪安等水闸,新建、改建新沙一队、横栏东等泵闸。

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上,南沙将结合老旧小区微改造、旧村改造、排水单元达标创建等工程,推进重点区域海绵化改造,到2025年底,完成建成区4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根据规划,南沙将力争全区堤防设防标准不低于50年一遇,重点地区堤防达200年一遇,构造堤围韧性框架,建立更完善的防洪应急处置机制,打造更科学安全的防洪(潮)体系,全区洪潮防御能力明显提升。

水资源:完成水质提标升级

根据《规划》,在水资源综合保障体系建设上,南沙将在配合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完成后将优先使用珠三角水资源引入南沙供水系统,原沙湾水道引水作为应急备用水源。

同时,榄核水厂、黄阁水厂也将完成扩建,推进供水系统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北部三镇环状供水系统。

此外,南沙还将完成水质提标升级,推进全区2000年前建成的无物业、无加压设施的老旧用户公用用水设施改造工作。黄阁水厂采用活性炭+臭氧、榄核水厂采用膜处理的深度处理技术,全面提升供水水质,构建同城同质同价的供水保障系统。

在水污染治理上,南沙将实现消除劣Ⅴ类水体,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河湖生态进一步改善,建立从源头到末端、重要污染点源治理和面源污染治理并重的全过程水环境治理体系,实现长制久清。

南沙还将推进智慧水务管控体系建设,加强水务物联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打造数字孪生流域,逐步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全时全域立体的智慧水务管控体系。

水环境:构建“城水共兴”的格局

根据《规划》,南沙将以碧道工程建设为引领,通过河湖岸边带生态修复,构建自然生态河湖;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探索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构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美丽河湖。

根据《规划》,南沙将开展凤凰湖水系连通及生态整治工程、灵山岛尖竹湖建设工程,推进金洲涌等重点河涌景观提升。

同时,南沙还将推进碧道工程建设,建设碧道116.2公里,其中外江碧道86.8公里,内河涌碧道29.4公里,其中都市型碧道14.6公里,城镇型碧道67.7公里,乡野型碧道31.4公里,自然生态型碧道2.5公里。至2025年底,全区建成碧道总长144.2公里,将南沙碧道建设打造成为“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升级版”。

依托碧道工程建设,南沙将提升滨水生态景观,优化明珠湾、南沙湾等区域滨海管控,塑造疏密有度的滨海天际线,推进庆盛枢纽片区、横沥岛尖片区等重点城市区域水网滨水景观建设,构建“城水共兴”的格局。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任燚


编辑 尤丹娜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