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金秋稻谷黄,冬种蔬菜忙

南方农村报

走进怀集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种植示范基地,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摆,水稻收割机笔直前进往来穿梭,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收割、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农民们将金灿灿的稻谷打包装车,忙得不亦乐乎。

 秋冬种是次年粮油生产的第一仗,为夯实明年春收基础、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定,怀集县扎实推进晚稻收获和冬种生产工作,全方位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记者从怀集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今年全县秋收粮食面积约35.76万亩,其中水稻收获面积约32.1万亩,玉米收获面积约1.01万亩,大豆收获面积约0.19万亩,薯类收获面积约2.46万亩;预计目前全县冬种面积约4.8万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约4.2万亩,马铃薯等薯类作物种植面积约0.44万亩以上,草莓等高值高效特色水果种植面积约0.02万亩以上,其它冬种作物种植面积约0.2万亩以上。

良种良法配套,促丰产增收

粮食要增产,种子是关键。怀集县是广东优质大米的主要种植区之一,为充分发挥良种增产提质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近年来怀集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开展水稻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工作,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提升。

“本次展示的这几个新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等优点,非常适合种粮大户选择和种植。”近日在梁村镇谭石拱村举办的怀集县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上,肇庆市种子管理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邱卓荣现场讲解水稻新品种以及种植新技术。经过审核观察,参会人员一致选定了华航31号、软华优金丝、恒丰优金丝苗等高产优质水稻品种作为明年的主推品种。

“目前我县晚造水稻示范区栽种了23个新品种,这些品种均表现出很好的优势,预计今年晚造示范区亩产600至650公斤,优质稻谷的收购价格会普遍提高。”怀集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一方表示,示范区建设并完善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集成配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酸性土壤改良技术、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等主推技术,实行“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水肥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的“五统一”措施,以良种良法同步推进为水稻提质增产打下基础。

同时,怀集县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区+农户”“专业合作社+示范区+农户”等生产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双季稻轮作示范推广、水稻全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目前全县双季稻轮作冬种绿肥油菜花达2.71万亩,创建4个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水稻病虫害集中统一防控达8.7万亩,有效降低了防控片区粮食作物病虫为害程度,保障粮食稳产保供。

稻菜轮作正酣,人田两不闲

一行行田垄整齐划一,一株株包菜、菜心、芥兰、椰菜和辣椒等蔬菜长势喜人,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青翠。怀集县冷坑镇蔬菜产业园的种植基地里,菜农们三五成群,正忙着在菜地里采收。这些蔬菜经过分装打包之后,将会通过冷链源源不断地运抵大湾区人民的餐桌上。

怀集县水稻种植一年两造,在过去田块冬闲后就没有任何经济效益,而现在冬闲田纷纷种满蔬菜披上“绿装”,迸发出勃勃生机。“收完水稻就开始种菜,我们在家门口一年四季都有钱挣!”菜农陈大叔高兴地说。

为确保耕地“入冬不闲”,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怀集县坚持“稳粮保蔬、轮耕提质”的方针,大力推广“水稻+蔬菜”轮作模式,引导群众在晚稻收割后利用冬季闲置农田种植蔬菜,有效改善了耕地土壤质量、提高了粮食产量,实现了社会效益(粮食安全)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以前种植结构比较单一,一块土地只用来种植蔬菜或者水稻,收割完之后农田就闲置了。”肇庆全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马乃尧告诉记者,不管是水稻连作还是蔬菜连作,长期的单一种植容易导致土壤板结,养分失衡,使土传病害和有毒有害物质积累加重,降低作物产量与质量。而实行稻菜轮作可以实现水旱优势互补,同时原有的病菌会失去寄生物种而自然减少,从而减少农药等农业品的投入,对保持、恢复甚至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明显。

据了解,自2017年怀集县在冷坑镇熔炉村等蔬菜基地开展“稻菜轮作”试点以来,该基地在每年4月到9月种植水稻,水稻收割完后就开始种植蔬菜,一直到来年4月,不仅创造了良好的收益,还为周边农民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目前在怀集各乡镇,“稻菜轮作”已成为普遍采用的耕种模式,今年梁村镇已利用冬闲田种植包菜达2000多亩,种植辣椒达150多亩;冷坑镇蔬菜产业园里种植优质菜心、芥蓝等蔬菜达3000多亩。

【记者】欧晓嫦

【通讯员】覃松生、巩云云

【来源】南方农村报、南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林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