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坪山区以政务公开赋能 首创房地产领域全周期治理模式

南方都市报
+订阅

坪山区以“建立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房地产市场”为目标,聚焦“系统治理、群众关切、信息透明”,创新推出房地产领域“全链条闭环监管、全环节高效回应、全要素政务公开”的全周期治理模式,让房地产市场乱象无所遁形,保障市民住有宜居。

一、聚焦“系统治理”,构建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

“七阶闭环、关口前移”实现全过程监管。出台《房地产项目全过程监管指导意见》及系列配套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房地产领域的各阶段行为,实现管理方式由“分散开环型”向“集中闭环型”转变。梳理各单位职责,制定“房地产项目全过程监管流程图”,以源头治理掌握主动权,从产生矛盾的层面入手,从百姓感受最直接的地方入手,将管控重点前置,明确各环节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切实堵塞监管漏洞,消弭潜在风险。

例如:在设计阶段,引入审查指引,实施“一张图”巡查和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在规划验收阶段,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验收,实时共享验收成果,杜绝验收环节和后续监管衔接“真空期”。在批准预售阶段,提前研判潜在风险点,制定应对措施,及时公开信息,提前化解和消弭隐患。

“多方联动、精准画像”实行全方位治理。为解决群众烦忧,实现精准服务,坪山区打破以往单兵作战的“碎片化”治理模式,将住建、教育、交通等部门统一纳入监管链条。针对过往治理措施较为碎片化情况,多方联动,从“各管一摊”到“一摊共管”,为治理事项精准画像,形成分工明晰的“一体化”综合治理体系,实现“症状解”向“根本解”的有效转变,为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顽症提供了可行路径。

“全面纳管、分类监管”实施全覆盖管控。将住宅项目及产业类项目全面纳入管理,做到“应管尽管”,针对过往存在“重住宅、轻产业”的监管倾向问题,出台“项目建设设计管理审查要点指引”,堵塞项目违规设计漏洞。同时,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黑名单”制度,对于引发群诉群访事件的,纳入失信“黑名单”管理,进一步明确项目经纪机构、设计单位和物业等公司和个人的职责和惩处措施,形成严厉打击房地产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度和高压态势。

二、聚焦“群众关切”,全环节高效回应房地产诉求

统一“一套标准”引领精细化服务。对各渠道事件分级分类规则和责任主体进行全面梳理,形成“房地产管理”21小类的职责清单,并按重要、紧急程度实行分类管理,逐类制定事项说明和操作指引,每年动态更新,实现分类无交叉、事件描述精确、责任单位明确,为服务管理的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提供有力支撑。

建立“一项机制”做到超前化防范。针对学位、交通等房地产领域高发、频发的问题,坪山区通过建立社情民意综合分析研判机制,定期整理诉求内容,开展数据统计分析,提前规划、提前研判、提前核查,深挖房地产领域民生问题根源,找准矛盾症结,切实将矛盾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打造“一个平台”实现集中化处置。积极探索大数据运用,对涉及房地产的咨询、意见及投诉进行分析研判,并结合其他地区的典型案例,总结出普遍存在的9大类问题,并针对性地处置回应相关诉求。

依托“创新坪山”公众号的“@坪山”政民互动平台,构建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的诉求办理模式,实现群众诉求的集中受理。近三年以来,累计受理房地产相关事件33021宗,按期办结率达96.89%,平均处置用时5.45个工作日,群众满意度达4.4星。

三、聚焦“信息透明”,推进政务工作全要素公开

制定信息公开清单亮明任务。结合城市综合执法业务工作,梳理了107项房地产管理方面的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列明具体事项、公开内容、公开依据、公开时限及主体等要素,为进一步做好房地产管理信息公开工作列明“任务单”。

楼盘信息统一公开便民查询。紧紧围绕群众需求,依托坪山区人民政府网站建设“房地产项目信息公示”专栏,集中公开房地产项目“明细表”,涵盖项目规划、学位、交通等信息,并制定房地产项目需公示信息清单,在营销中心醒目位置专栏公示,让群众“心里透亮”,不用担心被推销者套路。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公开,方便群众快速获取关键信息。截至目前,已公开了30余个房地产项目信息。

通过项目信息公示表、项目告知书、温馨提示等方式,将群众关心的核心要素集中公开,让信息透明成为最好的市场“消毒剂”。

执法信息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制定“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实施细则,全面推进住房、建设、物业管理监督检查随机抽查工作,为房地产管理执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近两年,开展房地产市场各类专项巡查380余次,“双随机、一公开”检查129次,出动巡查人员约1027人次,现场要求完成整改78次,均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公开检查结果。同时推行工地开放日机制。邀请置业者参观施工现场,实地考察所购房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置业者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核心要素公证机制提供有力依据。针对销售合同和样板间等置业者最关心的问题,创新性引入第三方公证机构。将样板房核心要素进行公证,固化装修标准,拍照集结成册,并现场公示装修材料的材质、标准及品牌,确保实现置业者“所见即所得”。同时,委托专业机构,帮置业者提前“排雷”,逐一破解购房合同套路,并实行销售中介备案及项目合同、告知书签订记录留存等机制,为后期解决矛盾纠纷提供有力依据。

来源:坪山区住房和建设局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