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脉动:实体企业生力军缘何纷纷进驻

南方+ 记者

虽已进入冬季,但是横琴岛上依然热气腾腾。在横琴这片热土上,处处可见奋斗的身影,可闻奋进的足音。连日来,南方日报走进横琴多家企业,寻找锚定产业第一、经济向实而行的“横琴作为”。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揭牌成立以来,不断完善配套环境,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多措并举打好企业上岛实质性运营“组合拳”。

风力发电树“琴澳一号”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南方+ 关铭荣 拍摄

一方面,出台系列政策,从企业经营、人员聘用、办公用房等维度,对企业实质性运营发展予以扶持,并将其作为政策申报前置条件。另一方面,对重点企业一对一专人对接、点对点精准服务,推动企业在合作区纳统,一大批重点项目落实实质性运营。

截至11月底,合作区商事主体实体登记占比由揭牌之初的13.77%提升至31.62%。其中,实体登记的占新登记总数近97%,四大产业新登记企业数占比77%。此外,月均新增涉税市场主体约500户,辖区内企业1-10月增值税发票开票户数、开票销售金额同比增长分别超7%、8.5%;企业职工参保人数10月同比增长约13%。澳资企业达5238户,较合作区成立时增长约13%。

如今,合作区市场主体活跃,四大产业发展量质齐升,实质性运营成效初显。

筑平台

城市秀场供企业挥毫泼墨

来到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单位国电投(广东)综合智慧能源创新研究院(以下称“国电投创研院”),路旁一棵通体由金属打造的“树”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无风时,树叶如同花朵含苞待放;起风时,翠绿的叶片便会迎风旋转,产生电流为路灯、充电桩供电。

“一个单叶片系统一天的发电能力是300瓦,一棵树每小时的发电能力便可达5000瓦。这抵得上同样时间的近50平方米的屋顶高效光伏组件发电。” 该院总经理徐文辉说,这是国内首棵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发电树“琴澳一号”,目前已完成样机研发设计。

凭借这一套结合了景观照明、碳中和概念的新能源设施,国电投创研院已经收到澳门、深圳、珠海等单位的洽谈,很快便会在城市景观、新农村建设中加以应用,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和落地生产。

当前,合作区正锚定“双碳”目标,着力将横琴打造成为国际零碳岛,这也为企业提供了大展拳脚的空间。

“在横琴的大楼里面,基本上没有外挂的空调,因为冷气都是通过能源站统一供过去的。” 徐文辉透露,对比单独采用中央空调制冷,横琴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一期预计每年可减少制冷的耗电量4亿度,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5万余吨,该项目也是全国首批综合智慧能源示范基地。下一步,能源站将探讨为澳门的大学、酒店进行冷气供应。

合作区如同一张画卷,等待每一家企业泼墨挥毫,描绘美好城市蓝图。

珠海小可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小可乐”)自2016年落地横琴后加速发展,目前人员规模已比进驻初期增长了20倍。同时该企业加快在新能源方面的布局,在全国283个重要城市落地了充电站相关业务。“澳门同胞使用电动车越来越多了,未来他们开特斯拉、小鹏来到横琴充电都是没有问题的。”小可乐智慧通勤总经理薛鹏介绍。

小可乐智慧通勤总经理薛鹏为人们介绍公司业务。  南方+ 关铭荣 拍摄

同时,为了便利琴澳两地人员往来,小可乐还开通了全国首条跨境通勤线路“横琴--澳门”跨境专线,并配置了指静脉验票技术。11条专线的开通,实现了日均2000琴澳市民的跨境流动,不仅有效推动了琴澳人才交流,而且采用的新能源通勤减小了燃油私家车出行次数,减少碳排放。

小可乐的新能源充电产品。  南方+ 关铭荣 拍摄

跨境专线的顺利运行,离不开合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中国铁建投资集团(下称“铁建投资”)将注册地落户至横琴,并开始为合作区的城市发展贡献建设力量,相继打造了大横琴隧道、杧洲隧道等新通道。

借助合作区所搭建的展示舞台,铁建投资正不断拓宽企业的发展空间。铁建投资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张秋华表示,2021年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建“)历史上首笔基建类QFLP基金正式落地,在首个募集周期成功引入境外资金4亿元人民币。“合作区能够有效对接境内外的资本与市场,拓宽境外融资渠道,提高中国铁建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铁建高速公路运营指挥中心。  南方+ 关铭荣 拍摄

优政策

释放红利助企业实质性运营

政策雨露,企业均沾。合作区揭牌以来,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旨在引导企业上岛办公,鼓励实体经济发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作为土生土长的澳门科技企业,珠海博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称“珠海博维”)来到横琴已经有三年时间,并成为这波政策“红利”的直接受益者。

“合作区对科技型企业有租金补贴。一年下来,我们省下了将近100多万的成本。节省下来的成本可以继续投入研发、吸引人才,实现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运转,进一步推动企业成长。” 珠海博维总经理吴鸿祺对此欣喜不已。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珠海博维对技术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在横琴招聘的人才,合作区会给予就业方面的税务补贴。因此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博维就招了将近60多人的团队,弥补了人才方面的不足。” 吴鸿祺说,研发团队汇聚了物联网、边缘计算、虹膜识别算法等专业人才,打造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元宇宙应用开发平台标准化产品、元宇宙VR脑机一体化硬件产品。

珠海博维所研发的元宇宙VR脑机一体化硬件产品。  南方+ 关铭荣 拍摄

珠海境成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境成资本”)创始人、管理合伙人丛远华对此也深有感触。在孵化珠海镓未来科技有限公司的过程中,丛远华就力邀全球氮化镓技术引领者吴毅锋博士从美国回国进行研发。正是因为合作区的人才政策对像吴毅锋这样的海归有着吸引力,境成资本成功吸引了不少优质企业落户横琴,并在此组建人才队伍。

“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框架下,一系列政策的兑现程度是比较好的。”丛远华说,因为合作区开放的金融政策,让境成资本这类基金管理公司落地后,可以享受租赁办公用房的补贴。“除了自身获得政策支持,我们更感兴趣的是我们投资的企业,能够受益于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合作区能够实现实质性运营。”

境成资本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处理业务。  南方+ 关铭荣 拍摄

境成资本在横琴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撬动作用,持续用资本赋能科创产业发展,成功投出了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领军企业镓未来、澳门青年创业的人工智能语音行业深度应用企业普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药公司因明生物、一站式大数据及AI智能应用明星企业数说故事等项目,且被投企业均落地经营。

目前,境成资本正计划发挥合作区的对外平台和窗口作用,利用琴澳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吸纳境外高层次人才在琴澳两地研发转化,打造跨境联动孵化的创新创业项目,促进琴澳融合及多元化发展。

促创新

琴澳联动激活科创新动能

走进珠海舒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舒桐医疗”)的分子研发中心,研发人员正从摇床中取出实验培养液,摆在洁净工作台中进行菌液接种。除了分子研发中心,舒桐医疗还配套了GMP级别的NGS实验室、细胞房及纳米材料制备中心等,不少研发人员正在其中忙碌。

舒桐医疗的分子研发中心里,研发人员正在忙碌。  南方+ 关铭荣 拍摄

在这些研发实验室里,舒桐医疗已开发出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CRISPR基因编辑工具,形成了以病毒清除和肿瘤治疗为核心方向的药物研发管线。其中,HPV清除靶向药物已完成IIT临床研究,在药物疗效和安全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

“舒桐医疗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横琴。” 舒桐医疗首席技术官田瑞回忆到,起初团队是在广州一个200平方米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后来,横琴招商投资部发现实验室所进行的药物研发,与园区的理念相搭配,便介绍初创团队来横琴看一下。他们考察后发现横琴拥有对接粤澳高校的便利性、配套设施完善,舒桐医疗便扎根下来了。

“我们在仪器设备以及研发创新能力方面都能为澳门高校学生提供帮助,因此与澳门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比较多。” 田瑞透露,舒桐医疗在今年11月与澳门理工大学签订了科研教学实习基地协议,未来会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进行学生的联合培养。

据了解,10月31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支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支持澳门高校在合作区的产学研示范基地发展,每个基地年度最高补贴500万元。

在此背景下,合作区相关科研机构发展动力明显。其中,多个合作区企业已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联合开展中药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中医药保健品和化妆品研发。

舒桐医疗的分子研发中心里,研发人员正在忙碌。  南方+ 关铭荣 拍摄

距离舒桐医疗不远处,珠海丽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称“丽凡达”)的实验室内,“基因药店”的概念正从理想映照进现实,未来将走进百姓生活。

“通过技术创新,我们可以把基因制作成药效更突出的产品。” 丽凡达总裁彭育才解释到,mRNA疫苗也是一种基因产品。专注于mRNA技术研发的丽凡达,已经研制出了狂犬病毒mRNA疫苗,并通过动物试验证实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良好;同时,新冠病毒mRNA疫苗也完成了Ⅰ期、Ⅱ期临床试验,正在海外申请Ⅲ期临床试验。二价新冠mRNA疫苗也提交国家药监局进入临床审批阶段。

在丽凡达的实验室里,研发人员正在工作。  南方+ 关铭荣 拍摄

彭育才还透露,丽凡达已经与澳门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将依托双方的技术及平台优势,建立产学研合作,实现人才培养及共同开发创新性生物药产品。

在丽凡达的实验室里,研发人员正在工作。  南方+ 关铭荣 拍摄

良好的科创环境使得不少企业看好横琴。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数据显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注册企业已达230家,其中澳资企业60家。各大产业方面,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体娱乐业、金融业开票户数分别同比增长8.53%、5.44%、10.17%、9.01%。

此外,为确保相关优惠政策落实落细,促进实体经济充分发展,合作区财政税收、产业发展、商事服务等多部门正联合制定关于在合作区符合条件的产业企业实质性运营有关问题的公告,将针对“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在合作区实质性运营的判定予以说明,总体方向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采写】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黄天儒

南方日报记者 梁涵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统筹】南方日报记者 梁涵


编辑 文秋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