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道门找一个人,事情就搞定了,没想到这么方便!”今年41岁的潮州市饶平县新圩镇下村村民黄志伟,多年来和妻子一直没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因为在向村里申请后,仍需本人到距离较远的县城银行办理。如今,他俩拿着材料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填表、确认,并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用手机缴费,不到15分钟就办好了参保事项。
村民能享受“足不出村办成事”的便利,得益于饶平县村级“互联网+”代办政务服务试点工作的推行——聚焦村一级群众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不会办、不懂办”的痛点,探索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部分在镇党群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前移到村一级,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实现“村级代办”。
这是饶平县在洞察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之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所采取的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正如饶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许美生所说,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向农村延伸,是以公共服务改善促进乡村治理效能的有益实践,为的正是更好满足群众办事需求,让群众真正得实惠。“宁愿我们干部辛苦一下,也不让群众麻烦一点。”
从群众需求出发
梳理高频办理事项 “互联网+”延伸到村
缘何饶平县要试点村级“互联网+”代办政务服务工作?下村村可作为一个观察样本。
与其他村不同,下村村所在的渔村片区有16个行政村。说是行政村,其实都是小村,加起来只有8000多人。下村村党支部委员黄晓东说,渔村片区较为偏远,以往村民要到县、镇办事,开摩托车最少也要45分钟;此外,由于很多青年出外务工,村里多是老年人,在办事时经常会碰到各种困难,于是干脆选择不办或缓办。
民生无小事。关注到群众的这一急难愁盼问题之后,饶平县委组织部很快召集政数局、人社局、卫健局、民政局、社保局、残联等6个单位进行谋划布置,计划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互联网+”村级代办试点工作。
对目前在镇村开展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充分调研、实操模拟之后,饶平县根据村民日常需求、事项办理频次、代办可行性等条件,梳理出1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作为首批村级代办事项,其中就包括生育登记、残疾人证新办证申请、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今年11月起,该县在上饶镇永善村等13个村率先试点此项工作。据介绍,试点村的确定同样综合考虑了村离镇区距离、常住人口数、办事需求等因素。
群众只要来到新圩镇下村村的村级代办点,便可办理1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杨可摄
在不改变现有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权限的前提下,饶平县借力“互联网+”,为每个试点村配备“一网通办”平台、自助机以及扫描仪、高拍仪、读卡器、手写板等设备,由县政数局第一时间联系工程师上门为各试点村安装调试好设备,并由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打通流程堵点,做好代办事项镇一层面的系统端口搭建、数据链接、汇总处理等工作,进一步推进“村级代办”落地。
“数据多跑路,群众就能少跑腿。‘互联网+’村级代办的实施,大大方便了村一级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就能办妥。”黄晓东说。
饶平县还梳理汇总编制《村级便民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让村民在办事时对办理时限、办理条件、办理流程、所需材料等一目了然。试点工作开展前,县政数局组织开展了业务培训会,对各试点镇、村工作人员及各代办事项归口管理部门进行培训,帮助办事人员转变工作思路、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让更多群众得益
干部社工入户推广 开辟专用代办场地
将部分在镇党群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前移到村一级来代办,其初心正是让群众足不出村就可办成事。提升群众对此事的知晓度,让代办试点真正发挥作用,成了推进试点工作开展的重要一步。
位于渔村片区中心点的下村村被选为此次的试点村之一,服务对象涵盖了整个渔村片区,覆盖面较广。因此,在实现“数据跑路”的同时,该村也采取了“干部跑腿”的方式,通过村干部下乡和“双百”社工入户的方式,做好新举措的宣传推广,把列明服务事项的宣传单发到每一户,让片区群众知晓服务事项、明晰代办流程。
特别是对于低保、残疾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家庭,社工都会上门为他们仔细解读,并解答他们的疑问。有的村干部、社工在探访时还会随身带上一些较常用的申报材料,一旦群众有办事需求,可以马上让他们填表,再由社工直接带回代办点办理。有时群众连一趟都不需跑,办事效率有了明显提升。“不少群众在了解这一举措后,都竖起大拇指点赞。”“双百”社工王鹏涛说。
值得一提的是,干部和社工在入户的时候,还会留意收集群众对此项工作的意见建议。黄晓东说,自试点工作在该村开展以来,村里每周五都会召开一次复盘会,由村干部、社工分享代办经历,提出推行代办工作碰到的困难,共同讨论如何优化提升,并将需要协调的事项上报镇里。“像随身带上常用申报材料这一做法,就是大伙儿讨论出来的。”
目前,下村村的“互联网+”代办点设于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一个办公室。笔者在代办点看到,除了有“一网通办”平台、扫描仪等“标配”,这里还放置了饮水机、口罩、助听器、老花镜等,群众坐的椅子也不是常见的圆凳,而是靠背椅。
“由于来这里办事的大多是老年人,我们把能考虑的都考虑到了,为的就是给群众提供更多便利。”黄晓东说,他们正抓紧对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完善,将开辟约40多平方米的专用场地作为代办点。他也坦言,对于村里来说,“村级代办”是一个新事物,试点过程会碰到很多困难,当前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但他们有信心把这件事情做好,“只要是能让群众得实惠,我们都会尽力而为”。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杨可
【通讯员】黄煜洵 黄浩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