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读一书】品书 | 读书心得分享

潮州河长
+订阅

机关书屋之“读后感”

读家书 悟自省

市堤防局办公室主任 潘秀芝

曾国藩,不仅仅是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神话一般的传说,他的诸多修身立名之法也成为了很多人追随的人生法则,正所谓是“年少不读曾国藩,读懂已不再年少”,他的集大成者《曾国藩家书》更是成为了无数人一生的处事宝典。

《论语》有言日三省吾身,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佛陀也主张自觉自省,两千年前几乎在同一时空,世界的三大智者都强调自省,可见自省对一个人思想成长的重要性。人生总是需要一定的修正过程,没有自省,修正的门就会关闭,思想就会落后于时代,唯有在自我反省中思想才能与时俱进。

曾国藩是自省的典范。他几乎每天记日记,也经常地写信,就是为了彻底的反思、清扫认识的障碍。他的勤奋尤其体现在自省上,他说过:“心要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曾国藩大概写下近一千五百封家书,他写家书不是记个流水账,而是把整天所思所想,有何感悟,都要跟弟弟们分享,这个就是曾国藩家书的特点,就是每天必然反思。有一次,曾国藩与朋友小珊因小事产生嫌隙,经自省,认识到自己是犯了“尽人之欢,竭人之忠”的过错。他宜速改过,走小珊处,当面自认不是。一点点小事曾国藩都会立刻反省自己,每一次的反省让自己的心更加清明。曾国藩的一生,是自省的一生,正因为自省,他的人生修养和事业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也为后人留下了灿烂的精神财富。

曾国藩留下了大量关于自省的名句,如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句句中肯,情真意切,都是座右铭。

读《曾国藩家书》,回望历史,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学会自我反省,更能立足自身,在无限延伸的时代里找准自己的价值和定位,更能安心立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心得体会

市凤溪水库管理处股长 韦志军

作为青年,我们总会关心一些事情,如:读书、运动、社会、情理、艺术、人生等等。有一本书,就是作者把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囊括到十二封信中,指引我们前进。这本书就是《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写的书信集。作者在信中的观点全都用上一系列真实的例子佐证,令人信服。信中语言和蔼可亲,令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一阵阵挥之不散的暖流。

朱光潜先生对于“孝”的看法令我非常赞同。在当今这个时代,孝敬父母早已被纳入了法律,成了像他所说的那种“义务”。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他们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孝”也是一种爱,一种源自于知恩图报的理所当然的爱,而不是你给我多少,我还你多少的酬劳。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所以当我们有能力报答他们的时候,请把孝敬当做义务而非报酬,尽心尽力地感恩,就像小时候他们耐心地教我们走路的样子。

这本书中令我最受益匪浅的是第十封信——“谈摆脱”。朱光潜先生认为:如果你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那就摆脱它;如果“摆脱不开”,生命就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剧。我仔细想了想,觉得的确如此。如果一个人循环往复地做一件不感兴趣的事情,就应该立刻果断放弃。因为做一件明知无聊的事情久了,心会累,热情会丧失,又有何意义呢?在我看来,摆脱不是喜新厌旧,也不是终结,而是从毫无意义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是美好生活的重新开始,何乐而不为呢?

第十二封信——“谈人生与我”也让我感触颇深。朱光潜先生曾写道:“我们所居的世界是完美的,正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句话其实不是不通顺,而是蕴含深刻的道理:如果世界是完美的,那人们的审美、生活都将单调无比;正是因为现实世界有完美和不足,才会有成功和失败;有富裕和贫穷,才会有不同的生活状态;有生命的顽强和心灵的脆弱,才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们……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才是有趣的,精彩的,有意义的。我从来不赞同种族歧视、战争等令人发指的事情,谁都不想这些坏事发生。但在这样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总避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尽管如此,还是有这么一群人,不断为消除世间不公而努力,那不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吗?这个有喜有悲、充满希望的世界,才是值得我们去奋斗、拼搏的!所以,人生的得意和消沉都是正常的,它们给世界带来了精彩,我们也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去活出精彩的人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就像三伏天的凉风、三九天的阳光、新一年的春雨,抚平着、温暖着、滋润着读者的心。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认识了人生,让我更加信心满满地走向光明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