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惠阳淡水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1-2035年)(草案)》通过专家评审会评审。根据《保护规划》,未来惠阳区将依据不同的建筑、街巷,对淡水老街分类制定与之相匹配的保护整治措施,并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体量、材质及色彩,制定相应的控制引导要求,使之与传统建筑风貌相协调,融合古今风貌环境,焕发淡水老城生机活力。
淡水老城历史悠久,“依河而生,因渔盐而盛”,是惠阳城区的发源地,也曾是东江流域最繁华的商贸集镇之一。今日的淡水老城依旧延续商贸功能、历史格局和风貌显著,古建筑众多且集中在西部和东北部,涵盖庙宇、民居、宗祠、会馆、书院、茶楼等多种建筑类型,堪称活态的历史建筑博物馆。2014年,作为惠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淡水老城获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近年来,我区加强对淡水老城逐渐分类制定保护整治措施,根据不同的建筑、街巷,对淡水老街分类制定与之相匹配的保护整治措施。其中历史建筑的修缮,以“修旧如旧”为原则,不改变历史建筑整体的外观以及内部的布局结构,让文明传承、文化延续。
位于淡水东门梁屋七巷9号的历史建筑梁屋,占地超过600平方米,为三进式建筑,前两层后三层,屋子装饰精美。门窗两侧均有罗马立柱,上面还有圆弧形的拱环做装饰,大门则是传统的朱红木门。屋顶两侧既有祥云图案,也有类似教堂的三角形尖顶,典型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与美达楼、奕新楼一同被称为“淡水三大名楼”。
梁屋管理人梁英明:现在“修旧如旧”,(计划)要把将损坏的瓦顶、门窗保护和修缮好,不会漏水漏风,这样才能保持长久。资金充裕就全部慢慢维修好,资金不充裕就先维修下水道、门窗、楼梯等关键部位。有限的资金做有限的事,尽量能保护好建筑不漏风漏水。
2021年,“加快淡水老街片区品质化改造”被写入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目前,淡水老街改造(一期)正在实施当中,项目主要对淡水老街祖庙前街、水巷街沿街约650米进行改造,包括弱电线落地、路面硬化美化、建筑立面改造等。
区住建局工作人员 杨国祥:现在也是依托我们淡水街道办第一期的老城改造工程,改善我们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从而使他们有积极性保护好这些历史建筑。同时欢迎那些老居民回来这里居住,同时也给予这些历史建筑活化,以更好地体现它们的价值。
根据《保护规划》,惠阳区将按照整体保护、真实还原、延续活力、有效实施的基本原则,以商贸文化、客家文化、名人文化为基础,在淡水老城形成“一带三轴四片区三节点”(“一带”:滨河休闲文化带;“三轴”:古今交融文化商旅轴、客家民俗展示轴、名人寻踪文旅轴;“四片区”:祖庙特色文化区、传统商贸区、客家居民区、客家人文区;“三节点”:文教服务节点、历史商贸节点、祖庙特色节点。)的空间结构,规划定位淡水老城成为东江流域客家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传统商贸文化创意展示基地,打造成为湾东4A级文旅景区新地标。
惠阳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刘曼丽 邓朗天
编辑:朱光阳 誉靖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