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江门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南方+ 记者

近年来,江门市公安局加快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紧密结合、一体推进。2022年以来,江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6.7%,其中盗窃警情同比下降26.3%,降幅全省第一,接处警群众满意度连续多个季度在全省警务评议中排名第一。

江门市公安局正加快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图为江门民警升起中国人民警察警旗。

江门市公安局正加快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图为江门民警升起中国人民警察警旗。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着力打造“平安侨都”

江门市委、市政府把基层治理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平安江门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江门市公安局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推动防控体系由“部门主责”向“党政主导”转变,全市划分出2954个智慧网格,党建、政法综治、民政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全覆盖建立党组织,全方位加强对网格内人、地、事、组织等要素管理工作。

江门市公安局以派出所综合改革为契机,将全市122个派出所优化整合为98个,推动基层警务纳入综治中心、警力融入基层网格,全市905名社区民警、1494名辅警按社区警力与网格员“人员合编”要求,全部融入智慧网格,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推进矛盾纠纷防范化解工作。新会睦洲派出所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4+N”基层治理新路径,创新推出“邻里和、村里调、所里解”工作法,擦亮了“和睦之洲”的名片。今年,睦洲派出所被评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爱民模范集体”,成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样板。

借力县级和乡镇党委、政府力量,江门市公安局对个别镇街开展突出治安问题集中清查整治,对涉及走私、社会治安等问题实施挂牌整治,全面落实党政治安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了警企治安联勤联防、娱乐场所分级分类管理等一批镇域治安综合治理机制,有力推动了当地治安面貌的明显好转。其中,一挂牌整治镇街刑事治安警情大幅下降41.7%,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排名大幅上升。

今年,江门市深化“平安义警”建设,建立“义警”队伍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和设立江门“义警”专项经费,将治保会成员、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园等各类单位的内保人员及保安员、物业、热心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纳入“义警”队伍,实现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职责、统一标识、统一保障,成为平安联创的重要参与力量。目前,全市已组建“平安义警”队伍2万余人,每个派出所都有1支常态化运作的“平安义警”队伍,打造起多层次、多结构的群防群治体系。

同时,江门积极推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粤居码”推广应用工作,“粤居码”便利、服务属性深入人心。全市流动人口“粤居码”持码率达101.51%,排名全省前列。江门在全省率先完成门楼牌立法工作,拟于2023年上半年正式施行,回应城市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发挥科技支撑优势 着力打造“智慧侨都”

增强治安打防“精准度”。江门市公安局稳步推动防控手段由“人海战术”向“数据赋能”转变,完善社会面治安巡防管控“四个一”体系,规范设置“1、3、5分钟”快速反应圈73个,组建战勤训一体化运作的特战机动队并融入快反体系;全覆盖建成校园、重点单位最小应急单元2126个,参与成员10087人;着力做到“一点布控、全网响应、整体联动、合成作战”,社会面违法犯罪活动同比下降45.9%。

江门市110率先打通省政务流转平台“粤省心”系统。

增强矛盾化解“精细度”。江门市公安局积极推动110与12345社会联动机制建设,在全省率先打通与省政务流转平台“粤省心”系统边界,充分依托12345热线统筹的全市47条部门服务专线、超过440个承办单位联合处置非警务警情,共分流非警务警情34.61万件,非警务类报警同比下降6.1%。矛盾纠纷的事项匹配转入“粤平安”由“信访超市”跟进处置,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闭环管理。

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着力打造“幸福侨都”

按照“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原则,江门市公安局全面推动治安防控由“管理为主”向“优化服务”转变,大力完善涉企服务机制。全市168家重点企业、27家侨资企业被纳入重点服务范围,编制五大类、179项涉企服务事项清单,依托公安涉企服务管理平台,建立起“实时受理、统一交办,限时办结、监督回访”闭环管理机制。同时,全市推出放宽两类流动人员居住证申领条件、企业办理港澳商务备案和涉外单位备案“零跑动”等10项惠企安商措施,先后为企业解决服务需求事项425项。

2022年7月至今,江门新车办理登记注册58745宗,增长8.05%。

在“放管服”改革方面,江门市公安局推进特种行业业务“容缺办”“零跑动”。今年累计通过告知承诺制核发旅业特行证45个,为新开办企业网上申办刻章21751枚;在全省率先建成“境外优才就业居留服务专区”,实现对外国人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 “一窗受理、一并发证”。今年以来,全市已为外籍人员签发工作类居留许可232枚、为直系亲属签发45枚。

为进一步便利群众购车后办理登记手续,江门全面推进“新车上牌快捷办”“变更登记异地办”“农村地区就近办”等8项促进汽车消费“放管服”举措落地。2022年7月至今,全市新车办理登记注册58745宗,增长8.05%,二手车转让登记35123宗,增长5.35%。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李霭莹

【通讯员】曹晶

【图片】江门公安提供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