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湾塔岭村:为粉签产业发展注入“活水”

南方+ 记者

“新班子确实不一样,一来就给办好事。你看,村里的道路正在改造扩宽,想了解啥政策,干部讲得明明白白。”村民们的感受和塔岭村的变化,是塔岭村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一个侧面。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红海湾田墘街道塔岭村党组织多措并举,提升村级党组织领导力、战斗力、凝聚力,从软弱涣散走上了“强筋壮骨”之路。

配优“班子”强组织

总人口近2500人的塔岭村,一年前村“两委”班子配备不齐、干部队伍建设弱、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让组织涣散凸显。

为解决这一问题,塔岭村积极选好“头雁”,配强“班子”。村里选出新“两委”干部共4人,并根据民意实现书记、主任、经联社社长一肩挑。现塔岭村有“两委”干部中大学本科学历以上2名,大专1名,平均年龄33岁,实现了学历年龄“一升一降”。

头雁有了,塔岭村通过开展各类专题培训班,不断提高“两委”干部知识业务水平。同时,常态化落实第一议题和开展“入网知心”活动,召开“两委”干部会议,加强对村情村务分析研判,掌握群众和辖区动态。

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塔岭村进一步丰富“三会一课”内容形式,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四好农村路”及“红色山海情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将进村路及环村路进行修整,全面开展“一亲三心”活动,积极下沉一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力抓基层治理优提能力

在塔岭村,村民思想比较固化,基层治理的难度较大,管理不力曾是整治之前的状态。 如何抓好基层治理?塔岭村党支部书记罗燕生介绍,塔岭村从疫情防控、平安建设和村务治理三方面着手。

本着“防”字在先,塔岭村在疫情防控上以“三个主动”做好重点人员管控,在主动报备、主动排查、主动检测的同时,加强宣传并落实报备制度与管控措施。与此同时,积极强化重点场所防控和加强渔船渔民管理,力促全民防疫屏障的构建,强化疫苗接种率。

在平安建设方面,塔岭村对重点人员落实维稳包干责任制,对11名重点人员实现包干到人、一对一的帮扶管理,并做好安全与风险排患建设,做好防台风防汛、防溺水、道路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扎实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和燃气安全整治工作。目前塔岭村自建房排查录入556间,录入率100%,动员群众安装燃气报警器30户。

在村务管理上,塔岭村结合本村实际,集纳广大村民意见完善村规民约,让村民生活与干部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健全“四会”自治组织,推选村里作风正派、群众认可的老党员及现任“两委”干部参与“四会”治理,全面推行“四会”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

“我们村现有村民代表21人,其中有3名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负责监督村务运作情况。”罗燕生表示,塔岭村在整治中完善村基层组织决策议事机构建设,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流程切实听取党员和群众意见。

盘活产业“死水”壮经济

在塔岭村,村民经济来源以农业、外出务工、经商为主,手工制作粉签虽为本村的特色产品,但集体经济仍缺少内生动力,产业品牌化差,经济发展一度成为“死水”。

如何盘活村集体经济这潭“死水”?罗燕生介绍,一方面用活现有资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兴汕高速征地款由原来的活期改成定期存款,增加的利息每年将为村集体增加8万余元收入。另一方面,激活“塔岭粉签”发展潜能,谋划发展塔岭粉签电商平台和粉签生产基地,未来还将整合村内粉签作坊成立专业合作社,形成统一化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效益。

“塔岭粉签是我们的产业基础,接着我们思考的就是如何进行产业链条的拓展与深耕。”罗燕生说,村里引入先进食品加工企业,生产地瓜和薯粉系列产品,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除了深耕产业链,塔岭村还有融入田墘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计划,整合本村集体与农户资源,开展产业招商孵化,培育一批种植、养殖和乡村旅游优质项目。

【记者】彭骏

【摄影】黄小斯


编辑 见习编辑 李恺莉
校对 陈大钻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