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资源变富民资本,恩平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南方+

恩平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恩平市上榜,荣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国字号”荣誉。“金字招牌”背后,恩平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恩平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和集中化输出的方式,成立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对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进行管理整合、转化提升、市场化教育和可持续运营,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转化通道,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源,为经济发展赋能。

恩平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和集中化输出的方式,成立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张婧媛 摄

依托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恩平将丰富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创新“1+11+1+N”运作机制

黄昏时分,恩平镇海湾迎来一番奇景:红树林斑驳的光影倒映在水面上,成千上万只鹭鸟从四面八方归巢,如雪花般点缀其间。镇海湾红树林面积约5000亩,由于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发展,形成了一道天然保护屏障。红树林保护修复是恩平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多年来,恩平努力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好愿景。

镇海湾红树林面积约5000亩,由于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发展,形成了一道天然保护屏障。郑君文 摄

镇海湾红树林面积约5000亩,由于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发展,形成了一道天然保护屏障。郑君文 摄

好山好水好风光,良好的自然生态是新发展阶段恩平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之一。恩平拥有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原始次生林——七星坑原始森林,最大的水库——锦江水库,面积最大的红树林——镇海湾红树林,水资源、地热资源丰富,被评为全国首个“中国温泉之乡”“地热国家地质公园”以及“中国避寒宜居地”。

生态资源的“碎片化”“单一化”,加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大大影响了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

恩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借“绿”发挥可以大有作为,靠“绿”取胜可以后发先至,点“绿”成金可以厚植优势。要旗帜鲜明保护好每一片恩平蓝、恩州绿,全力打造江门乃至广东绿色生态强市。

年初,恩平市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应运而生,标志着恩平市正式迈出破题生态资源“变现”难题的第一步。这也是江门地区首个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是恩平市推进环镇海湾生态文明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举措,是破解生态资源的价值实现难题,做大国有资产的有效实践。”恩平市资产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涵盖资源收储、运营和金融服务等三大板块业务。一方面,交易中心与镇(街)、合作社、企业、村民对接,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优质资产包。另一方面,通过对外招商,引入金融机构、产业基金、旅游开发公司等市场主体,中心对具备开发价值的资源资产进行交易融资、运营管理和开发利用,整体提升各类资源开发水平。

让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有效运转起来,体制机制创新是核心。依托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恩平建立“1+11+1+N”运作机制,通过“1”个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搭建“资源—资产—资本”转化对接平台,整合全市“11”个镇(街)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以及适合集中经营的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用地、农房、古村、老街等各类资源,汇聚成“1”个生态资源库,实现生态资源的“N”种转换,引入社会资本、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康养度假、新能源等绿色产业。

撬动社会资本实现资源溢价

600多年参天古榕、百亩咸淡水青蟹、万亩湿地红树林……随着横陂镇蓝田村与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签订生态资源存入协议,如今蓝田村红线范围内的独特资源化零为整,从实物变成了资产。

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成为一把钥匙,解锁越来越多“点绿成金”的新场景。吴满扬 摄

在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成为一把钥匙,解锁越来越多“点绿成金”的新场景。

一株水稻,实现“绿色升级”。金秋时节,良西镇稻谷飘香。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联合良西镇9个村(社区)经济组织,合资组建恩平市良西镇福稻农垦有限公司,通过整治撂荒地、生产托管等形式,打造水稻种植产业基地,壮大村集体经济。“我们已经成功垦造水田逾1400亩,实现效益235万元!”良西镇负责人喜上眉梢。

一次生态贷,注入“绿色动能”。在那吉镇,8000公顷林地未来5年的补偿收益“摇身一变”,成为质押担保,农户获得顺德农商银行恩平支行授信6亿元。这也是江门地区首笔“生态贷”。在交易过程中,交易中心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让农户凭借生态资源,“贷”来产业发展资金,实现资源溢价。

一片红树林,串起“绿色旅游”。恩平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是环镇海湾生态文明发展示范区的一颗耀眼明珠,交易中心推动投入700多万元实施红树林恢复造林项目及抚育项目,完成17.67公顷红树林恢复造林。同时,联合文广旅体等部门,串珠成链打造“红树林+古树公园+美味青蟹+阳光沙滩”特色旅游路线,打造亮丽的生态名片。

从守护、保护、呵护生态,到如今将生态禀赋转化为发展红利、转变为共同富裕的强劲动力,恩平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找到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互促互进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日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广东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公布了六大典型案例。其中,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促进“资源—资产—资本”转化案例成功入选。

“接下来,我们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持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支撑体系。”恩平市资产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撰文】周柳妤 张婧媛

编辑 李衡昌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