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上交年终“答卷”:有的阴霾未除、有的逆势增长

南方+ 记者

临近12月,国产手机厂商即将迎来“年终大考”。多个调研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持续低迷、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手机厂商整体表现不佳。在国内,今年第三季度手机销量下滑12.4%,部分厂商的手机出货量同比降幅在20%以上。

但也不是没有积极信号。从环比数据来看,OPPO、vivo等都实现一定增长,显示我国手机市场略有“复苏”迹象。Counterpoint预测,随着全球半导体缺货情况缓解、各品牌新机频发、国产手机库存水位健康度提升,市场有望自明年起陆续恢复正常。

小米:阴霾未除,砸锅卖铁“造车”

在经历了第二季度的营收、利润双下滑后,小米第三季度依旧“愁云惨淡”。最新财报显示,小米单季营收704.7亿元,同比下降9.7%;经调整净利润为21.2亿元,同比下降59.1%。

究其原因,除小米所说的地缘政治不稳定、全球市场大盘下滑、通货膨胀严重等客观因素外,品牌持续为智能汽车项目“输血”,也是利润下滑的核心原因之一。

财报显示,小米第三季度研发投入达到41亿元,同比增长8%,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汽车业务前三季度投入累计达18亿元,占总研发投入的16%。就在不久前,小米创始人雷军透露,汽车项目团队迅速扩张,员工数已达到1800人。

业内人士表示,汽车业务是一项重资产业务,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雷军自己也曾表示,“我非常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动辄就是百亿规模的投资,而且要3-5年才能见效。”但就目前的财报数据来看,在小米营收的“三驾马车”——手机、IoT、互联网业务增速均出现放缓的背景下,“押注”汽车业务或许是小米目前最好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第三季度手机平均售价(ASP)由去年同期的1090.5元减少3%至1058.2元,显示品牌“冲击高端”受阻,不进反退。据业内人士分析,百元机、千元机仍旧是小米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机型,折叠屏产品等对消费者吸引力严重不足;但也不排除是小米为了减轻库存压力采取的降价促销手段,间接影响了ASP数据。

vivo:暂列第一,“冲高”获阶段性胜利

在2022年第三季度,vivo(包括iQOO)以19.9%的市场份额站稳了国内第一。究其原因,除产品竞争力优势越发彰显外,可能也与品牌在本季度发布了比其他厂商更多的新品有关。

比如,就在11月22日,vivo正式推出X90系列,搭载联发科天玑9200芯片售价3699元起。与X系列往代产品一样,该款手机在影像性能上重点发力,不仅搭载升级版自研V2影像芯片,还在AI算法上选择与蔡司联合研发,为的是打造媲美专业相机的影像能力。

除此之外,vivo还将目光转向了折叠屏手机领域。国庆假期之前,vivo打造的X Fold+正式上市。据业内人士分析,除了意在撬动高端用户市场,vivo打造该类产品,还有着“秀肌肉”的目的。vivo希望借此让消费者对品牌建立“创新先锋”“技术引领者”的印象。

可喜的是,vivo的“冲高”策略已经迎来了初步成功。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统计,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高端智能手机份额前六位分别为苹果(46%)、vivo(13%)、华为(11%)、荣耀(9%)、小米(8%)、OPPO(8%),显示消费者对vivo高端手机越来越“买账”。

尽管如此,vivo想要拥有像华为之前那样在高端市场的影响力,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在研发投入还是核心技术领域,其与华为都有差距。vivo若要持续站稳国内第一的位置,甚至复刻“华为成果路径”,还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财力。

OPPO:居安思危,“造生态”对手众多

与vivo一样,OPPO第三季度的新品也层出不穷。就在11月24日,品牌刚刚发布Reno9系列新品,售价2499元起。其搭载骁龙8+以及天玑8100-Max移动平台,采用自研影像芯片马里亚纳X,在影像上提供了实现了诸多升级。

市场份额上,仅次于vivo,OPPO今年第三季度排名国内第二,达18%。不同的是,据IDC统计,相比其他国内手机厂商,OPPO出货量同比下滑幅度最大,达27.9%,显示OPPO手机的整体竞争力有所下滑,品牌需要挖掘更多“爆款”产品或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比如IoT。

此前,OPPO打造自研影像芯片马里亚纳X、全新一代操作系统ColorOS 13以及潘塔纳尔跨终端系统。其中,OPPO打造“潘塔纳尔”意在“造生态”。其希望打通手机、PC、平板、电视、汽车等跨品类、不同操作系统间的设备,让它们能通过顺畅互联、无缝连接。

这样的跨设备连接思路有一定创新性,与“鸿蒙”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尽管“鸿蒙”的定位是面向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但却对安卓有“替代性”;而“潘塔纳尔”的设计思路,则是兼容安卓、iOS、Windows甚至是“鸿蒙”,打通所有操作系统。这对开发者、消费者来说可能更易接受,也更友好。

当然,在“造生态”这条路上,OPPO的对手不止华为,还有vivo、小米以及“新军”荣耀。对它来说,从手机转向IoT生态战场,挑战才刚刚开始。

荣耀:逆势增长,淡化“华为影子”

从华为“独立”两年后,荣耀逐步确立自身品牌影响力。Counterpoint统计数据显示,荣耀在今年第三季度以17.2%的市场份额位居国内第三;尽管仍然不敌vivo及OPPO,但回归仅两年就有如此成绩值得肯定。不少业内人士也表达了对荣耀后续市场竞争力的看好。

比如,IDC研究分析师Mengmeng Zhang就曾表示,“荣耀的快速回归已经对vivo、OPPO产生了影响,并可能直接造成了两者第三季度市场表现的下滑。”事实上,就在今年第三季度,vivo、OPPO销售额均下滑24%以上,但与此同时荣耀却实现了2.5%的逆势增长。

业绩稳步爬升的同时,荣耀身上的“华为”影子正在变淡。就在刚刚举行的荣耀新品发布会上,荣耀总裁赵明发布多个品牌独家技术优化方案,并首次将新机与华为手机对标,称在安全性、流程性、稳定性等方面,荣耀产品可能比华为有更好的表现。

不仅如此,在万物互联赛道上,荣耀与华为的发展路径也开始分化。

11月22日,荣耀发布MagicOS 7.0操作系统。与华为“鸿蒙”类似,MagicOS同样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目标都是为用户打造跨设备、跨系统的无缝互联体验。不同的是,荣耀认为“鸿蒙”是“替换安卓的系统”,而MagicOS则有着“融合生态”这一更宏大的目标。

据荣耀总裁赵明表示,MagicOS在技术架构、设计理念上,与鸿蒙有着本质区别。它不是要取代鸿蒙、iOS或任何一种现有操作系统;相反,MagicOS希望打破安卓、鸿蒙、iOS、Windows及各物联网操作系统之间的生态壁垒,将它们有机融合和统一,从而为用户打造真正流畅的跨设备使用体验。这是一个推动设备从“各自为营”到“互联互通”的过程。

事实上,这一思路与OPPO“潘塔纳尔”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荣耀展示的技术方案更具体。在万物互联操作系统赛道上,谁能最终胜出?恐怕还要时间给出答案。

华为:退出Top5行列,业务重心已不在手机

遭受一系列制裁打压的华为,已经彻底退出全球前五大手机厂商行列。据多家调研机构统计,2022年第三季度华为国内市场份额已不足10%;尽管如此,对比去年同期依然有4.8%的增长。原因是“尽管缺乏5G支持,但其Nova 10系列等在消费者中很受欢迎。”

无

以手机为核心的终端消费品销售额的下滑,对华为的整体营收带来了负面影响。2022年上半年,华为销售收入3016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3204亿元,同比下滑5.87%,净利润率5.0%,净利润为150.8亿元,同比下滑51.97%。为了“活下来”,华为急需“开源节流”。

目前,华为正将越来越多注意力放在运营商业务和企业业务上,尤其是企业业务。近年来,华为先后成立20余个“作战军团”,聚焦煤炭、电力、机场和轨道等各个细分行业或领域的头部企业,通过为客户提供数字化全套解决方案等方式实现“创收”。

据华为企业BG副总裁陈帮华表示,华为各“军团”均由科学家、技术专家、产品专家、销售专家等组成,人数在数十到一百多人之间;有严格的管理纪律,定期要接受独立考核。“军团”组织战略地位极高,与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及重点业务三大BG并立,可以说,该组织是华为在终端业务折戟的大背景下,全面发力政企商用市场的象征。在此基础上,华为还打造了相应下沉地市的商业策略,在全国90多个地市投入700名以上专职人员,以服务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与此同时,华为也在加大“鸿蒙”生态的建设力度。在南向,将各品牌、各品类物联网硬件设备“连”起来,北向对接应用开发者,加速构筑物联网生态。截止2022年11月,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华为设备数已突破3.2亿台,不久后,支付宝也将接入鸿蒙生态。

然而,推进其他业务的发展,不代表华为要放弃手机业务。据业内人士分析,现阶段华为对手机业务采取的态度是“存续”“维持”,“通过每年三到四次的新品发布会维持品牌热度,在库存量和市场需求间寻找平衡。与此同时,对外继续争取相应权益,直至业务重回正轨的那一天。”

【记者】许隽

编辑 刘静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