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雨不停,连州市连州镇莲塘北街的巷道在街灯下愈显昏暗。“球进了,1比0……”11月26日傍晚18时30分许,前方一户住所传出的声音,让身穿防护服、推着载物小车走在巷道的易志伟和严波两名防疫人员相视一笑。
两大包米、蔬菜、花生油、饼干,还有面巾、筒纸……这近100斤的食物和日用品,是两户人家购买的。从蓝区(风险排查区)到红区(高风险区),同为党员和退役军人的易志伟、严波用了半小时把它们送到户主家门口。
屋里观看世界杯的声音,巷道内愈发浓香的烟火气,令推着空车往回走的两人步伐轻松起来。“保障好他们的日常生活所需,是我们的职责。”
这是连州发生本土疫情的第7天。截至目前,当地共有12名本土阳性人员,其中确诊病例4人(轻型),无症状感染者8人,正面临3年来最严峻、最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
疫情发生后,清远市委书记殷昭举立即作出指示,市长温文星召开疫情防控调度会,给予连州有力指导。连州市委书记潘正焕介绍,连州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尽可能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影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
立足“早”,突出“快”,连州正全面提速疫情防控全链条各环节,分秒必争加固防疫防线,采取更为坚决、果断措施攻坚,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波及范围,牢牢守住全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连州儿女坚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迈不过的关口,没有渡不过的难关!
连州以快制快,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黄津 摄
连州众志成城,汇聚战疫必胜的力量。黄津 摄
以快制快
全力以赴战疫情
11月24日晚,依托“绿色就医通道”,一辆负压救护车将血透患者成先生(化名)点对点从封控区家中接送至连州市人民医院,得到及时治疗。“连州有了阳性病例,我很焦虑,怕耽搁治疗,”老成难掩激动,“谢谢你们来救助,现在我不用担心了。”
开设“绿色就医通道”及时将血透患者送院治疗。胡佩英 摄
“绿色就医通道”的开设,是连州以快制快全力迎战疫情的一个注释。
时间拔回到11月20日。晚上19时24分,连州接到连州市人民医院报告,当天下午采集的一份“20混1”样品核酸初筛阳性,经复核,1人为阳性。
这是连州本土首次出现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让这座千年古城一下子变得不再平静。面对大疫,连州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全面启动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全力抗疫。
决策唯快唯准。“我们必须以快制快,按照‘围住、捞干、扑灭’的工作要求,积极抢抓‘黄金24小时’窗口期,坚决切断疫情传播链条,牢牢守护住湟川大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接到报告6分钟后,连州市委书记潘正焕火速主持召开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会议,精准施策部署。
21日,连州市委书记潘正焕在连州镇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梁浩贤 摄
一个早字,为连州决策提供了科学遵循。
疫情发生前,连州已未雨绸缪提前部署: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把防疫工作落细落实落具体;严格网格化管控措施,加强物资储备,建强疫情防控应急人员队伍;设置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开展疫情处置实战演练,提升了全市各级应急指挥体系平急转换、多部门协同处置机制等应对能力。
战疫打响后,连州立即推进流调溯源、隔离转运、风险区划定、场所封控、核酸筛查、环境消杀等工作,迅速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
连州市长戴少枚蹲点连州镇指挥所,推进各项疫情防控处置工作,落实落细市委决策部署。唐锂莹 摄
一个快字,为连州抗疫争得了宝贵时间。
在疫情发现初期,及时发现管控社会面的感染者、准确判定管控密切接触者、及时精确划定并公布风险区,是抢占疫情防控先机的关键。
连州市红楼宾馆大会议室内,灯火通明,百名流调人员迅速到位。他们按照“一链条一专班”要求,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强的力量,查清、查准风险人员暴露史、接触史、生活和行动轨迹,把病例可能往下传播的所有接触人员都找到,做到 “一刻不误、一人不漏、一查到底”。
根据流调情况,连州于11月21日凌晨4时科学划分高风险区和风险排查区,安排公安干警对管控区内关键路口实施临时交通管控,切实保障在最短时间内圈住传染源头、封死传播途径。
21日上午7时,连州紧急调配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公安干警、教师、志愿者等力量1.1万人次,对连州镇对低风险区采取网格化设点、村(社区)动员的方式开展区域核酸检测筛查。11月21至24日开展的四轮低风险区域核酸筛查,累计采样56万多人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连州镇11月21至24日开展的四轮低风险区域核酸筛查,累计采样56万多人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张晓欣 摄
一个准字,为市民群众提供了民生保障。
疫情之下,基本民生保障是必须兜住兜牢的底线。对此,连州精准施策,专门成立民生保障组,启动应急保供响应机制,实现“封控管控的重点区域在哪里,生活物资供应就延伸到哪里”。
一方面,连州迅速启动5间供保超市,设置5个物资暂存点,配备235名分拣人员、8辆运输车辆,做好临时管控区的服务保障工作,将群众的各类保障需求保障到位、服务到位。通过微信群接龙、超市二维码、网页链接、电话热线等线上下单方式实时对接群众需求,采取专车运输、专区暂存、专人入户等线下配送方式向疫情风险区居民供保服务。截至11月28日8时,累计为封控区居民无接触配送物资2660份。生活物资上,连州储备大米就超过千吨,食用油、肉类、蔬菜、水果等供应充足。
目前,连州全市生活物资储备充足,价格平稳。张晓欣 摄
其次,针对群众就医送药问题,实行有保障、有效率、有温度的服务。连州开设“绿色就医通道”, 分区设立2个临时医疗救助点,安排5组医护人员轮换做好群众医疗救治服务,部署救护车、医护人员做好医疗卫生服务,落实“三人小组”每日跟踪了解特殊人群的生活医疗物资需求。截至11月28日8时,累计救治(送医送药)62人次。
此外,为加强防控区的管理与服务,连州立即启用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网格化管理机制,市委书记潘正焕、市长戴少枚与市四套班子领导直接下沉坐镇所联系的网格村(社区),组织55名镇干部和305名市直单位领导干部分别进入高风险区和风险排查区协同开展网格化管控工作,同时抽调57名封控在风险排查区居家的干部支援,确保疫情应急处置人员充足。
众志成城
汇聚战“疫”必胜力量
21日凌晨5点的连州,晨光熹微,气温不到10℃。此时,连州市人民医院28个核酸采样小组共208名医护人员已在医院集结,旋即奔赴连州镇各社区、村委会,开展核酸采样。
在连州的抗疫一线,每天都有着500多名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廖剑锋 摄
闻听号令,顷刻响应,紧急行动……疫情发生以来,连州广大党员带头请战,医务人员逆行而上,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冲锋在前,市民群众支持配合,织密扎牢疫情防控 “铜墙铁壁”,汇成战“疫”必胜的磅礴力量。
在连州的抗疫一线,每天都有着500多名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26日,穿着密封严实的防护服,顶着冷风冻雨,连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罗巧娟等30名“大白”在高风险区内奔波了近6个小时,完成了1000多人的采样工作。浑身湿透不说,长时间的不吃不喝不拉撒,对“大白”来说是个考验。
“我们都习惯了,”39岁的罗巧娟说,做好高风险区一户一采,事关群众健康,关乎防疫工作决策,必须高效完成,拖延不得、马虎不得。
划分区域安排人员,按事件列好时间表,成立住户微信群,运送生活用品……在高风险区工作的防疫人员,宛如群众的“大管家”,事无巨细都要牢记于心、表于行动。罗巧娟说,“大白”们都身兼数职,刚刚完成核酸采样,又充当“跑腿小哥”,为居民配送物资、送药上门。
在高风险区工作的罗巧娟。通讯员供图
奋战在高风险区的医务人员为群众采样。赵邵旺 摄
不惧风雨,无分昼夜,管控区工作有条不紊,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应急隔离等工作也迅速铺开。
市人民医院全封闭的PCR实验室里,检验科副主任技师温节喆正全神贯注对核酸检测样本进行检测,与病毒“战斗”。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病毒肺炎、降低疫情扩散风险的重要一环,每一份检测报告的产生、市民群众安心的背后,都饱含着PCR实验室检验人的辛劳付出,他们与新冠病毒近乎“零距离”,是行走在“刀尖”上的“幕后勇士”。
PCR实验室里,温节喆正全神贯注对核酸检测样本进行检测,与病毒“战斗”。胡佩英 摄
向疫而行,也是一次对党员干部成色的检验。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求,连州市各级党组织将党支部前移,党员干部下沉,把党旗插到疫情防控一线阵地,在抗疫一线筑起全链条、全流程的坚强“红色堡垒”。
凌晨时分,作为“党员抗疫突击队”的一员,95后党员干部梁国卿在安排好家里两个老人和两个幼儿的照看任务后,迅速前往风险排查区,穿好防护服逐户敲门排查是否还有人居住,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这是你家孩子的药,”28日中午,易志伟、严波将抗病毒口服液、蛇胆川贝液送到一户人家手中。原来,该户群众的儿子喉咙发炎,两人将情况上报后,经过医生诊断开了药,便从蓝区取药送过来。
易志伟等防疫人员将生活用品送往高风险区群众家中。通讯员供图
协助采样,送药送物资,保障群众生活所需,是易志伟等网格员的职责。连州将疫情防控风险区划成28个网格切块管理,共组建28支网格队伍,进驻794名干部,确保24小时无死角、无盲区、无空白进行临时管控,切实将重点区域管控好、管控到位、管控完善。
在核酸采样点,党员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组织群众佩戴口罩、扫码登记、录入信息、维护秩序,使采样工作高效有序。对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等特定群体,党员开展“敲门行动”,配合采样医护人员上门采集核酸样本,确保应检尽检。
“今天在小区门口做核酸检测啦,还没做的居民赶紧下来做核酸。”21日一早,连州镇党员干部、名汇花园一期核酸检测点点长吴芬佩就拿着大喇叭开展“敲门行动”,挨家挨户进行宣传,通知居民们进行核酸检测,同时“一对一”帮助年老体弱人群,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小区3000余名居民完成核酸采样。连日来,连州镇全体干部职工冲锋在前,筑牢疫情防控网。
自费为老人打印粤核酸码,布置核酸检测场地,协助社区准备好防疫物资,引导市民有序排队、扫码……疫情发生以来,连州市教育系统2000余名党员干部和教师志愿者迅速组建志愿服务队投身到抗疫一线,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执笔时能育人,披甲时能护民。”群众说。
连州将疫情防控风险区划成28个网格切块管理,共组建28支网格队伍,进驻794名干部,确保24小时无死角、无盲区、无空白进行临时管控。冯华 摄
连州组织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公安干警、教师、志愿者等力量1.1万人次,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黄慧诚 摄
为群众打伞的志愿者。黄慧诚 摄
风险排查区内,席地而餐的防疫人员。黄津 摄
通宵达旦的防疫人员。廖剑锋 摄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连州抗击疫情第一线,这样的党员干部有很多,他们以连续作战、持续奋战的“硬核”作风,当好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门员”。
小事大爱
凡人微光温暖一座城
“吃口热饭,这大冷天,你们辛苦了!”11月23日,刘一手烧腊为市第四幼儿园核酸采样点的工作人员送来晚饭;“谢谢你们为我们守护家园,”连州市滋味馆免费为抗疫一线人员提供152份工作餐……一份份爱心餐,暖胃更暖心。
连州市滋味馆为防疫一线人员送来爱心餐。通讯员供图
疫情当前,很多人既是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也是连州普通居民中的一员,担负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责任。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朴素心愿,那就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多提供帮助,共同守护家园。
一幕幕暖心故事在上演。
福荣花园有一户人家在蓝区内,其家中老人独居在西江镇,需到市人民医院进行就医并拿取药物,但老人儿子因在防控区内无法外出带其就医。情况紧急,镇、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各方单位,让老人就医拿药问题得到解决。
城东社区大湾新村的很多老人使用的都不是智能手机,导致每次做核酸都不方便。教师志愿者黄明君了解这一情况后自费为老人打印粤核酸码,解决他们做核酸的难题。老人拿到属于自己的核酸码后,核酸检测方便快捷了。“核酸码还专门过塑了,能反复使用,今后核酸检测再也不用担心不会操作了。”老人点赞说。
11月23日21时许,风险排查区执勤点警员接到群众求助,一名在封控区的群众急需购买药品。接到求助后,执勤人员立即报告现场指挥部,治安大队长黄雄伟接报后迅速到附近药店购买所需药品送到群众手上。
为群众送生活用品的公安干警。
“我儿子每天都需要注射生长激素,但是注射针头就要用完了,现在我所住的小区因为疫情的原因,没办法去医院,快递又延期派送,请你帮帮我。”11月21日,甘女士致电连州市志愿者陈女士求助。22日上午11时,在连州市和连南两地公安民警、志愿者爱心接力下,把装有注射专用针头的快递送到了甘女士手中,让她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儿子小轩(化名)避免了停药的风险。
连州、连南两地公安和志愿者爱心接力,为群众送来急需药物。通讯员供图
11月23日晚上,连州市旺角百家超级市场有限公司根据一线防疫工作需求,向坚守抗击疫情一线的公安民辅警捐赠了1000套雨衣和1000对雨鞋,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和爱心,支持连州抗“疫”。
自连州出现疫情以来,市工商联(总商会)、市非公党委“闻令而动”,立即发出倡议,号召爱心人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捐资捐物参与抗疫活动,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截至11月25日上午,捐款捐物合计26.3万元。
捐赠一批总价值16.3万元的物资及10万元现金。张晓欣 摄
11月26日,东方家私城老板把400个N95口罩、5500个医用口罩和功能饮料等生活物资送到疫情防控一线;当晚,春满园酒楼打包90个外卖送到一线,为执勤人员提供可口的宵夜。
连续几晚,美团外卖工作人打包爱心宵夜,送往一线慰问坚守岗位的执勤人员。他们纷纷表示:“阻击疫情人人有责,一线执勤人员非常辛苦,我们只想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和大家一起早日战胜疫情”。
美团骑手送来暖心外卖。廖剑锋 摄
市民手写的感谢信。通讯员供图
“一道红光窜遍大街小巷,忙碌昼夜付出的逆行者,您好!是你们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才让我们能安心入睡。为战胜疫情而奋斗着,你们辛苦了!连州加油!”11月25日凌晨1时许,一外卖小哥为疫线的民警和医护人员送来爱心外卖,并留下一封由爱心市民手写的感谢信。
凡人微光,小事大爱,正温暖着连州城。
【记者】黄津
【通讯员】陈正华 梁浩贤 张萍 李旭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