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家人心中,散发着沁人饼香的黄金玉香糕,不仅仅是一种美味的食物,更承载着祈愿团圆美满之情。
来自梅县区丙村镇的黄金玉香糕制作手艺已有上百年历史,其中要数古家的最为正宗。古家五代人扎根丙村圩镇从事客家糕点经营,坚持传统手艺,让黄金玉香糕成为中秋佳节的传统美食。目前,黄金玉香糕正在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金灿灿的黄金玉香糕承载着客家人祈愿团圆美满之情。朱日晖 摄
“中秋吃黄金玉香糕是客家人的传统,也是我们家族的一门传统手艺。”黄金玉香糕第五代传承人、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古运宏是一名“80后”,拥有20多年糕点制作经验。他在精益求精之中,为客家人延续了这份记忆和乡愁。
传承
“长大后有种使命感,想去学好这门手艺”
在梅县丙村镇安街18号,有一家开了40多年的古家食品店,每逢圩日,客人陆续前来购买各式各样的糕点,其中黄金玉香糕最为畅销。每一天,古运宏都要在门店、生产厂房来回忙活,用从他祖辈那里传承下来的手艺,制作出几十年不变的老味道。
古家食品店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个世纪初期。“古家糕点技艺由我父亲的外婆刘仁娣家族传授而来,上个世纪初期,她们家族凭借传承客家糕点手艺扎根松口镇。”古运宏说。
据介绍,当时刘仁娣兄妹三人均学得家族手艺,在松口镇接棒经营糖果糕点生意。1928年,刘仁娣为避免兄妹三人在同镇经营,与丈夫付文辉随锦江河而上,在丙村镇安居,并取“刘南记”为号经营糖果糕点作坊。
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刘南记”被纳入丙村食品厂,40多年后末丙村食品厂解体。“当时我的父母亲便接替祖辈经营,取名丙村生凤糕饼厂,直至我大学毕业后,继承家族手艺接班经营,成为今日的古家食品。”古运宏说,古家几代人扎根丙村圩镇从事客家糕点经营,自产自销糖、糕、饼,其中黄金玉香糕是名牌产品之一。
“80后”的古运宏(左)已是做了20多年糕点的老师傅。朱日晖 摄
“黄金玉香糕是从白切糕改良发展而来,清朝末年下南洋水客带白切糕外出,遇到环境湿度大时外层容易变质。祖辈就结合客家的甜粄工艺,在白切糕的外层加一层甜粄再蒸熟,利用表皮隔离水分来延长保质期。”谈及黄金玉香糕,古运宏打开了话匣子。
他从小伴着饼香长大,看着父亲做各种糕点,小时候就开始帮忙打下手,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对这个味道产生了深刻的记忆,对传统糕点制作很有情怀。
“我们家族五代人都在做这个,长大后的我,莫名有种使命感,就是要去学好这门手艺,把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下去。”古运宏说,祖辈靠着一门手艺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相信只要勤劳肯干,定能保护传承好这门手艺。
本着这样的想法,古运宏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接力棒”。2019年,黄金玉香糕被列入梅州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这一客家老味道的手工制作产品迎来了新的传承平台,古运宏也成为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匠心
“看似简单的制作,实则每道工序细腻且复杂”
黄金玉香糕能一直流传下来,成为逢年过节深受欢迎的一道客家美食,不仅因为它的美味,还因为它有好寓意。
据古运宏介绍,在客家话中,“糕”与“高”谐音,民间有“百事皆高”之说。每逢时令节气都要打糕吃糕,寓意步步登高,讨个好彩头,中秋节吃黄金玉香糕便有此佳意。
“以前是中秋佳节才能吃上黄金玉香糕,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成为一道日常的客家糕点。”古运宏说,“看似简单的制作,实则每道工序细腻且复杂。”
一块美味的黄金玉香糕是如何制作成的呢?古运宏娓娓道来。
“黄金玉香糕的原材料有上10种,包括糯米粉、粘米粉、黑芝麻、冬瓜条、白糖、花生、香葱等。”古运宏说,其中黑芝麻要用柴火炒制,花生仁用炉火慢炒。
看似简单的制作过程,对于古运宏来说,却没有半点马虎。“芝麻翻炒讲究火候,柴火的火候难掌控,一不小心就炒焦了。还有糯米粉与水、糖的比例也有讲究,我们必须用手来回揉搓,直到手感觉到有韧性,才能保证黄金玉香糕的口感细腻香糯。”古运宏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制作过程,在将这些原材料全部搅拌成团后,馅料才算基本完成。
接下来就是制作金黄色馅皮来包裹馅料,制作馅皮就好像手工制作饺子皮,需要耐心揉搓,待其成团后铺平,平铺的时候面团要均匀且推平整。先前准备好的馅料放入正方形盒子定型后,表层裹上一层馅皮,采用天然的栀子汁将表皮涂上一层金黄色,不仅可以增色,还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随后隔水蒸两个多小时,蒸熟冷却后切制成一块块即可。
香味口感纯正,香糯柔软适中,这是多数客家人对黄金玉香糕的评价。
为了保持品质稳定,他会把每一种糕点的材料配比详细记下来,一直沿用至今。这也是古家食品出品的糕点,几十年都是同一个味道的秘诀之一。
古运宏告诉记者,还有一个秘诀就是坚持选用优质材料,这也是最关键的步骤。每一种材料,从选材到收货一直都是他亲自把关。“对制作材料的要求严苛,每一样都需要精心挑选,稍有差池都会影响口感。”
正是这份匠心,让黄金玉香糕流传至今,且越来越受欢迎。
坚守
“我会坚持传统制作,守护好这份舌尖上的乡愁”
古味今又尝。古运宏依古法工艺结合现代食品生产要求,不断优化生产流程与生产技艺,得以适应市场的潮流。当传统的配方和手艺结合现代工艺,黄金玉香糕逐渐走出大山,开始被更多人了解。
古运宏说,每年农历七月是制作黄金玉香糕的高峰期,要组织十多名工人加速制作黄金玉香糕的生产线,年年如此。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古运宏作为传承人,开始尝试新包装和打开新销路,例如尝试在新媒体平台宣传,并通过现代便捷物流体系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去年9月19日,广东省文化馆推出节庆“叹”非遗——中秋节系列活动,中秋非遗美食品鉴会当天,近30家非遗项目相关单位及传承人带着各式月饼、糕点、小食、茶艺来到现场,与广大市民朋友共同分享非遗美食。
当天,古运宏带着客家人的月饼——黄金玉香糕亮相品鉴会,吸引食客驻足。一位长期住在广州的客家阿姨在现场品尝了黄金玉香糕之后,连连表示吃到了“童年的味道”。
“今后计划结合电商之路,通过直播等平台,继续拓宽销路,将我们客家人老字号的美食产品推广出去,让全国各地的客家人都能在中秋佳节吃到‘家乡味’。”古运宏说。
经过百年的传承与发展,黄金玉香糕依然能勾起客家人浓浓的乡愁。“过年过节,外出的客家人回来总会买上几份黄金玉香糕,对于客家人来说,它饱含了浓浓的乡情。”古运宏说。
一城一味,一食一忆。古运宏说,家族几代人只做一件事,就是坚持传统制作,“到了我们这一代,希望能把祖辈传承下来的手艺和招牌做好,把这个百年品牌好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吃到黄金玉香糕的传统老味道,守护好这份舌尖上的乡愁。”
【来源】南方日报·梅县视窗
【记者】汪思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