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中旬过后,驱车行驶在高要的乡道上,透过车窗往外望去,不出意外你一定会看到一片片白茫茫的“雪景”,在蓝天与叠翠的映衬下如梦似幻。
有那么一瞬间,你会以为:下雪啦?不,其实是它们要过冬啦~
莲塘镇是高要罗氏沼虾养殖大镇之一。随着天气转凉,不少虾农着手搭建虾棚,为罗氏沼虾安全过冬做好准备,呈现处一派繁忙景象。
一张可以足够覆盖虾塘的连片薄膜在多名工人们灵活的动作下翻飞,大家从塘边两端,合力用薄膜把整个虾塘严密覆盖起来,将铁丝框架固定在地桩上,越冬虾棚逐渐成形。
据搭棚工人介绍,搭建一个虾棚并不容易,凌晨5点就要开始搭棚铺膜,一个上午时间,他们才搭起了6个虾塘越冬棚。
据了解,以前养殖户并没有搭建越冬棚的习惯,2008年的一场冷空气来袭,导致出现大量罗氏沼虾冻死,不少养殖户经济损失惨重,有了前车之鉴,后来养殖户便开始及早谋划,搭建越冬棚来规避风险。
随着“茜草+温棚”生产技术慢慢普及,几乎每户虾农在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开始为罗氏虾“过冬”搭建越冬棚,一直到来年的清明前后才拆下来。
在莲塘镇荔枝村附近虾塘,工人早上6点半便开始为虾塘搭越冬棚,他们会爬到棚上,用铁丝固定薄膜,确保在冬季和早春期间为虾塘保温,而每一次搭棚都需要30人以上同时工作。
“虾棚的保温效果与产量有着重要的关系,如果不盖棚就只能产一造虾,而盖了棚能产两造或者一造半的虾,对虾农来说,经济收益会高很多。”
养殖户林先生在虾塘里一边忙活着,一边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今年天气适宜,罗氏沼虾的产量不错,他经营的40亩虾塘,今年又将迎来一次大丰收。
“今年的天气很适宜养殖罗氏沼虾,养殖难度比往年要低,虾的产量不错,有的虾塘产量达700-800斤每亩,有些高产虾塘的产量甚至接近1000斤每亩,就连普通虾塘的产量也有400-500斤每亩。”
高要是著名的“中国罗氏沼虾之乡”。据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预测,截至今年11月,我区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达9.1万亩,将搭建虾棚约5.5万亩,预计今年罗氏虾产量达3.5万吨。
今年,高要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园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举办罗氏沼虾文化节、建立虾文化展馆、成立高要鱼虾病害医院监测站、炮制罗氏虾“十二道风味”预制菜等,大力发展鱼虾水产产业。
林先生的虾塘就位于莲塘镇乡村振兴示范带上,他坦言,罗氏沼虾在国内市场走得越来越远,也增强了虾农们发展罗氏沼虾养殖产业的信心。
原标题:罗氏沼虾搭棚忙 今年我区将搭建虾棚约5.5万亩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区若琳 李志滔
编辑:陈彦成
二审:李一双
三审:王雄伟
终审:王业民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制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