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野、路边、花园和其它潮湿的地方,有一种常见的花草,带有一种鱼腥味,夏天常有人采它回家洗净泡水喝,这种花草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鱼腥草。
鱼腥草,别名岑草、臭猪巢、侧耳根、猪鼻孔、九节莲、折耳根等,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鱼腥草,名见《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鱼腥草性微寒,味辛,归肺、膀胱、大肠经。
《滇南本草》--- 味苦、辛、性寒
《本草经疏》--- 入手太阴经
《本草从新》--- 辛,微寒
《医林篆要》--- 甘、辛、咸
01.功能主治
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等功效。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蛾、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症。
《滇南本草》--- 治肺痈咳嗽带脓血者,痰有腥臭。亦治大肠热毒,疗痔疮
《本草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痁病,解硇毒
02.现代研究
鱼腥草药理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利尿、促进免疫功能、抗肿瘤、镇咳平喘、镇静等作用
1.抗菌、抗病毒、抗火。鱼腥草是天然的抗生素,有清热消炎、抗病毒的功效,对于各种细菌病毒所引起的风热感冒、咽炎、肺炎等炎症,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皮肤炎症有较好的疗效;
2. 抑菌。鱼腥草中的鱼腥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痢疾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增强免疫。鱼腥草可以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03.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15至30克,不宜久煎;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
外用:捣敷或煎汤熏洗
04.用药忌宜
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别录》--- 多食令人气喘
《食疗本草》--- 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中国药物大全》--- 虚寒证及阴证疮疡忌用
05.选购指南
干品以质脆、易折断、无杂质、搓碎有鱼腥气者为佳。新鲜鱼腥草以叶片茂盛、颜色翠绿、鱼腥气浓者为佳
06.储存方法
干品置于通风干燥处保存,鲜品不宜久存,可放入冰箱冷藏
07.营养成分
鱼腥草的营养成分
含量(每100克)
碳水化合物
0.3克
纤维素
0.3克
胡萝卜素
3.45克
维生素A
0.58毫克
维生素C
70毫克
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甲基壬酮、鱼腥草素、月桂烯、辛酸、癸酸等)
4.9毫克
此外,鱼腥草还含有槲皮素、槲皮苷、异槲皮苷、瑞诺苷、金丝桃苷、阿夫苷、芦丁、绿原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氯化钾、硫酸、β-谷甾醇等成分。
08.养生食疗配方
1. 鱼腥草大枣茶
材料:鱼腥草50克,大枣5枚。
做法:将鱼腥草洗净,大枣洗净,两者一同入锅,加水煎煮,大火煮沸后转小火再煮20分钟,滤渣取汁即可。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补气养血的功效,有助于提高体内的红细胞,可以改善容易过敏的体质。
2. 复方鱼腥草粥
材料:鱼腥草,金银花,生石膏,竹茹各1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鱼腥草,金银花,生石膏,竹茹分别洗净,入砂锅中,加300毫升清水,以大火煎煮,至药汁剩100毫升,下入大米,再加适量清水,共煮为粥,再加冰糖稍煮即可。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治淋的功效,适用于热痢,热淋等症食用。
3. 鱼腥草银花瘦肉汤
材料:鱼腥草3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猪肉100克,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鱼腥草,金银花,连翘分别洗净,一同入锅加水煎煮,用小火煮30分钟,去渣留汁,猪瘦肉洗净切片,放入药汤里用小火煮熟,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清热排脓的功效,对于肺炎、肺脓肿等咳吐黄痰、浓痰者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4. 鱼腥草拌莴笋
材料:鱼腥草50克,莴笋250克,蒜,葱,姜,盐,酱油,醋,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将鱼腥草去杂质老根,洗净切段,用沸水焯后捞出,加盐搅拌待用,莴笋去皮去叶,洗净,切成一寸长,用盐腌沥水待用,葱,姜,蒜洗净后切成葱花,姜末,蒜末待用。将莴笋,鱼腥草放在盘内,加上酱油,味精,醋,葱花,姜末,蒜末搅拌均匀,淋上香油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祛痰,可缓解肺热咳嗽,痰多粘稠,小便短赤,热痛等症。
审稿: 广东省药学会 中信惠州医院副主任药师 肖文香
二审: 广东省药学会 中信惠州医院主任药师 徐汉明
供稿 | 中信惠州医院药师 聂颖毅
编辑丨郑莹
校对 | 李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