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发挥互联网优势实现教学智慧共享。11月23日,佛山与双鸭山、赣州、郴州、玉溪等11个对口合作城市以及伽师、台江等5个教育协作地区相聚云端,开展跨区域可视化教学课堂展示活动,佛山市华英学校设主会场,各地设分会场,通过直播形式同上一节课。活动共计超过2万名教育系统干部、校长及骨干教师参加。
同上可视化课堂
探讨信息化教学新模式
“在这个摩天轮上,哪位同学能指出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你有见过我们身边的函数吗?小组来讨论一下。”……在佛山市华英学校,数学老师蔡萍进行初中数学《函数》的可视化课堂教学展示,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应用的一章,为今后其他函数的单元教学提供了研究方法。
佛山市华英学校初中数学《函数》可视化课堂展示。校方供图
“可视化教学是一个‘搭台阶’的过程,在具体教学中比如我会考虑加入动图,利用思维导图、鱼骨图等可视化方式展示思维发生的过程,建构学生对数学从现实到抽象的理解。”蔡萍说。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教学工具,在我们学校已经实现全面推广。”佛山市华英学校校长何轩介绍,可视化教学改变了课堂模式,通过可视化素材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更高,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合作研究能力。
南海实验中学老师陆慧敏带来的初中生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视化课堂教学展示,充分调动学生感知觉来获取信息,教学中注重场景可视化来降低认知负荷,利用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可视化技术、概念图实现关系可视化,课后实践也倡导可视化呈现,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和“生物体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协调、统一的整体”的生命观念,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探讨信息化教学新模式,佛山市教育信息化正向智能化迈进。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战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为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均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成为了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市,其成功经验向全国辐射。
佛山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岑健林介绍,佛山在“十三五”之初便启动了可视化教学行动研究,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课堂的教学结构、老师的信息素养、学生的思维习惯都有了较大提升,学生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得更强。
目前,全市100%中小学校实现“校校通”;100%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人机比达5:1,师机比1:1。全市中小学实现了“网络通、信息通、管理通、资源通、教学通”,并通过宽带接入佛山教育城域网。100%学校建成了校园网络,100%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坚实的信息化基础,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共享教学智慧
培养“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佛山市教育系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教育对口合作的重要部署开展教育对口合作。通过联合开展“可视化教学行动研究”,整体提升了佛山市与对口交流合作地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以云端合作助力打造“五好”教育新形态。
目前佛山市华英学校的数学科的可视化教学课题与新疆伽师的兄弟学校进行合作,该校的精品课例会录制成视频来分享,微课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源也会在网络上共享,通过课题合作、资源共享,将佛山教育的研究成果、成功经验推广到新疆地区,促进当地的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不同区域的教育公平。
本学期南海实验中学和黑龙江省双鸭山三十二中兄弟学校进行结对合作,率先进行语数英三大主科的可视化教学课题研究,大家以课题为抓手,以课堂为阵地,通过课题的牵引提升双方的教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南海实验中学老师陆慧敏带来初中生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校方供图
“本次活动旨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共同探讨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同时发挥互联网优势分享信息化教学智慧与经验。”佛山市教育局副局长胡定南介绍,2015年以来,佛山市与对口合作城市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累计超过700个,组织超过100所次学校结对、开展市级公开课公开课127次,培训教师40000余人次。
对口合作城市的教育部门和教师普遍反映,云端对口合作具有“投入少、覆盖广、成效高、可持续”的特点,为对口合作城市培养“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多地通过联合开展可视化教学专项课题研究、专家讲座、课堂展示等活动,带动了教师教育教学新理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转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明显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效率、效能与效益,受到佛山市及合作城市师生的一致好评。
【南方日报记者】王雅铄
【通讯员】陈希洵 王蓉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