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市水利局、南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分别召开市、区排水单元整治攻坚工作会议,桂城街道均作出排水单元整治典型项目汇报。
今年,桂城将排水单元整治作为水环境治理重点工作内容之一,采用“谋划顶层设计+创新技术路径”的方式,全域划分336个排水单元,采用智能截流井等新技术,试点推进重点排水单元整治工作,目前已在怡翠花园小区、大冲口排水口等通过末端智能截流井率先实现“雨污分流”,接下来将以中汇、同成等社区为试点,全面推进排水单元整治。
佛山市水利局召开市排水单元整治攻坚工作会议。
雨污混错接点多
末端智能截流见成效
雨污混错接是破坏水生态平衡,影响水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污水通过雨水管道排入河道后,对河道水环境质量造成冲击,甚至引起水体黑臭。另一方面,雨水进入污水管网后,会影响污水管网的输送能力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能,间接导致城市污水管网高水位运行,遇到短时强降雨造成井管冒溢,形成道路积水、井盖移位等安全隐患。人大街道工委副主任许雨会上介绍,2021年,桂城大规模推进了第二批14个社区53个片区的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其中,在怡翠花园小区开展排水单元整治深入探索了城市小区“零直排”错混接改造的有效路径。
桂城街道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走访现场制定雨污分流方案。
怡翠花园小区约有237处雨污混错接点,其中污水立管混接入小区雨水管有224处,占比95%,污水流入市政雨水管的现象突出。“我们摸查发现部分住户对户型进行私改,造成雨污水管错接乱接,特别是洗衣机废水接入了阳台雨水管较为普遍,最终造成了河涌水环境污染,增大了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压力,也容易造成管网堵塞。”许雨介绍,怡翠花园小区以高层建筑为主,室内立管混接众多,在高层建筑外墙新建雨水立管施工危险性较高,分流不易实行。彻底实现雨污分流需对小区进行较大范围的破除开挖,综合评估后采用末端智能截流方式进行雨污分流。
雨污分流改造围蔽施工。
2021年5月,怡翠花园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启动,桂城街道河长办于小区4处市政雨水接驳口处设置4座智能雨污分流井,实现井内“晴天排污,雨污分流,雨天排涝”。由于末端市政雨水管管道底标高低于污水管标高,因此采用动力截流形式,泵站总提升能力为267.37m³/h。完工后的分流井位于地下,地面仅存一操作箱,不影响居民出入及生活。通过智能截流,怡翠花园小区率先实现了排水单元达标整治。
中汇社区作试点
因地制宜推进智能截流
智能雨污分流井是什么?记者了解到,智能雨污分流井埋在地下,是在传统的分流井中的污水口与雨水口安装上自动限流闸,将混接污水分流至市政污水管道,分流井有3个管口,分别为雨污同流管进口、污水管出口、雨水管出口,污水管口接入附近污水管网,雨水管接入附近雨水井或者外排入附近河道湖泊等自然水体。将两者结合可以准确地实现雨污分流,是雨污混错接改造、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必备设施,尤其适用于老旧城区管网的改造。
智能雨污分流井
今年,桂城街道确定了排水单元重点攻坚区域,覆盖面积17.24平方公里,位于佛平路和永安路以北,桂澜路以西,佛山水道以西。其中同成和中汇社区是桂城街道自行选取的先行先试片区。为加快推进城市水环境治理,协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目前,中汇社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中。
据了解,中汇社区下辖17个居住小区和商业综合体,社区内划分为5个排水单元。“现在我们小区的天台水是通过管道直接排到河涌,影响太不好了。”中汇社区居民梁小瑶说。经摸查,中汇社区存在地块内部排水管错接乱排;地块内部管道淤积,管网高水位运行,排入市政管网不畅;排水许可未完全覆盖,存在监管盲区等系列问题。
雨污分流改造施工现场
结合中汇社区各小区楼层高度、立管改造实施空间、雨污混错接情况,桂城街道河长办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整改方式。其中,对有条件的小区实施海绵化改造,在源头混错接整改的基础上,通过雨水管断接,组合下沉式绿地改造、植草沟、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实现雨水的蓄滞和净化,同步提升水环境质量。“对改造完成的小区,我们在关键节点安装在线监测传感设施,实时动态监管是否有新增错接现象,保障整改成效,实现小区精细化管理。”许雨表示。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佛山新闻网 郑晓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