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敬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对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意义

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如何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充分发挥其培养时代新人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深刻认识和理解加强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对于培养时代新人具有的重大意义。 

家庭家教家风的内涵

家庭和个人是构成社会和国家的基本组织和细胞,任何一个人都在一个具体的家庭里成长和成熟,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与所处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时代新人的培养有赖于家庭产生的影响。

家教就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生活之中不断地践行、逐步形成的一种、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成长成才与家庭教育的质量密不可分。

家教主要是以父母双方为主导的对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其他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尤其是在孩子的认知阶段,他们所有的认知标准都来自于父母对他们的引导。家教内容贯穿和体现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成才。在家教家风的影响下,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一旦形成,很难再改变。

家教通过孩子的综合素质充分体现出来,家教好不好,孩子的实际状况是最好的证明。家教的成功与否直接反映出父母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家长。作为父母,必须要高度重视家教的重要性,并且将其运用到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中。

良好的家教对子女的成长成才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健康成长,不要犯错误,不要误入歧途,这些都需要家长认真努力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义务,从最开始担负起自己教育子女的责任,百分百地投入自己的爱给孩子,努力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提供好的家庭教育,对子女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使得自己的孩子远离危险、保持人生正确的方向,助力他们成为有用之才。千万不要等出现严重问题和错误,走到无可挽救的地步,才后悔自己家庭教育的缺失与放纵。

家风是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凝聚一个家庭文化和家庭传统最核心的部分,反映家庭教育的价值理念。家风即家庭的一种风气,是一种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准则。它需要先内化于心,而后外化于日常的行为中,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仅需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简单的判定正误,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其做人做事的道理,进而引向教育的核心,使家风逐渐进入孩子的内心,形成一种行为的内在准则。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所关涉的乃是父母的德行素养。一个知识分子,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差强人意;一对文盲父母,亦有可能培育出良善品德的孩子。

家风重在家教,家风贵在立人,它是培养时代新人的起点和决定环节,受到良好家风熏陶的人,启蒙早,心智全,不仅具有较好的学识修养、处事技能,而且懂得恭谦有礼,与人和谐相处,进退有度,游刃有余,出格的事不做,损人的事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家庭家教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世代相传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道德规范要求和为人处世处事原则的总和。不光表现在行为举止的教育上,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指引。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就是一种直接、有效的育才方式,在人才培养的价值观念、目标追求、培养方法上都有独特的地方。

个人才华和品行是国家和民族力量的根本,家庭家风家教则为这种力量的孕育和发生提供保证。中国历史上的圣贤历来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大学》中讲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家风良好是判断个人修为的标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和起点。

家庭家教家风的现状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文化多元化都在影响着传统的家庭家教家风。其中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一些家庭开始重视家教家风对于子女的培养,并在继承传统家庭家教家风的内容中融合了一些适合时代发展的新内容,如自由、民主、平等、独立、感恩都被逐渐纳入其中。但是一些家庭家风家教的育人功能逐渐减弱,面临着一些现代困境。

笔者从事学校教育工作已经二十多年,发现身边周围的年轻人学习和表现俱佳的很多,但是也有为数不少的年轻人,有很多的坏习惯和坏毛病,比如不读书、不学习,成天睡懒觉、打游戏,包括在课堂上聊天说笑打游戏,而且基本上缺乏自知之明,没有反思和反省,甚至既不接受批评教育,也不接受意见和建议,哪怕是合理化的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笔者经过深入思考,发现这些年轻人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又与其原生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换言之,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举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现实生活当中还有不少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迷失了方向,一步步走向犯罪的边缘?作为家长,作为未成年孩子的监护人和引导者,应该反思什么?我认为,从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对孩子健康成长以及成为有用之才的重要作用。孩子的成长犹如小树苗成长的历程。树苗需要人工制作的木架来扶持它,匡正它的成长轨迹,孩子健康成长则非常需要家长的精心教育与帮助。对于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们,我不敢断定全部都是由于家庭因素对他们造成了负面影响从而产生了恶果,但我确信,他们犯错误,家长难辞其咎,需要认真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首先,不良社会风气不断滋生和蔓延,与家庭家教家风中的很多内容相抵制、起冲突,使孩子感到困惑、矛盾。有些好的传统和作风,如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积极进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以及重精神、轻物质等,某些新生代孩子可能觉得过时了,没什么价值,不屑于去继承和发扬,甚至还嘲笑老一辈人迂腐。相反,一些消极和负面的社会现象,譬如一些人因为坑蒙拐骗、制造假冒伪劣产品非但没有受到惩处反而赚钱发财,对他们产生了吸引力,他们喜欢互相攀比,追求奢侈享受,啃老索取,不讲奉献,没有公德心。这些都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的表现。

其次,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些家庭没有好的家教家风,原因在于家长自身文化知识水平以及思想道德修养偏低,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一切向钱看,追求物质享乐,有抽烟喝酒打牌等不良生活习惯,必然误导和影响子女,容易使之产生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还有很多家长没有正确的培养和教育子女的观念和方法,比如,虽然口头上对孩子提倡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但是看到很多人都在使用名牌时,为了孩子和自己的面子,往往也会尽力满足孩子的虚荣心。有的家庭因为父母没有言传身教,言行不一,教育孩子说的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一套,让孩子无所适从。

再次,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变化冲击着家庭家教家风。传统的以家族而居的大家庭模式在时代变迁中已逐渐消散,现代的家庭关系和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良好家教家风难以传承。同时,父母离婚导致的单亲家庭还有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的家庭结构,都进一步冲击着家教家风的传承和发展。离异的父母没有更好的精力和条件对孩子进行良好教育,独生子女则因是家庭的宝贝而倍受宠爱,留守儿童则是因为有的农村家庭父母外出务工,根本无法顾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只能让孩子和爷爷奶奶等老人相依为命,而多数留守老人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平时忙于农活,无暇对儿童进行培养教育,同时还溺爱孩子,这种隔代养育造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诸多毛病和缺陷。资料表明,因缺乏家庭教育而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率明显偏高。

第四,部分家长只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培养孩子的品德修为、生活能力、个人素养。家长分数至上的理念和态度对孩子们起到错误的价值引导,让孩子们认为思想品德并不重要。很多家长目标就是,不惜代价让自己的子女拼命考上名牌大学,或者花大价钱出国,学一个热门专业,毕业以后找到一个高薪水的工作,最后买车买房过上吃香喝辣的滋润生活,如此则所有的投资成本都可以回收并且还可获利,所有的目的也都达到,别无所求。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人生引导,不仅称不上有家庭家风家教,而且与正确的家庭家教家风背道而驰,严重影响青少年成长成才。

最后是学校教育没有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紧密联系、相互支撑。笔者在高等学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多年,发现在青年学生的培养教育方面一直是高校教师单打独斗,没有任何与学生家庭家长的交流和沟通。现如今对子女实施家庭暴力的家长减少,溺爱子女的家长增多,忙于工作挣钱、对子女放任自流、不管不教的家长不是少数,还有好多家长在子女未成年之前缺乏陪伴,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当子女年满十八周岁,就以为他们已经是法律承认的成年人,不再需要自己的监护,也不需要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引导,只需要提供金钱和物质的支持即可,平常联系以及寒暑假期见面均只是一般的聊天和寒暄。事实证明,现在的青年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成熟,但是在心理上和思想上仍然非常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和帮助,才能真正成为参天大树和栋梁之材,才能走得远,飞得高。家庭家教家风在人才培养方面依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能够发挥学校和老师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着力点

(一)丰富培养时代新人的资源和渠道

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是中华优秀文化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伦理。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或是“坚韧刚毅、自强不行”的人生观,还是“仁、义、礼、智、信 ”的伦理道德,都与培养时代新人的价值目标与主要内容相契合。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还保持着很多高雅的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艺术。生动丰富的家庭故事、意味深长的家规家训、言简意赅的家教典籍都为育人育才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

中国自古非常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先后产生了《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优秀的传统家训,也出现了孟母断杼、岳母刺字等关于家庭教育的历史佳话。家庭通过家教家风等教导后辈,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家庭成员建设和延续良好的家族风尚、特色的家庭风格,并在遵守和传承这种门风的过程中对家庭成员进行思想教化和行为约束。

家庭家教家风凝聚中国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理念的信仰,宽厚待人,勤俭持家,诗书传家,明事知礼,精忠爱国等,不是一种繁文缛节,而是一个个家族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凝结,贯穿整个家族辉煌的始终,这些于历史岁月中沉淀下来的优秀传统在见证每个家族辉煌的同时,也极大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净化,成为所处时代道德典范和样板,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被赋予新的精神内涵,总给予人积极向上的力量与导向。

(二)优化培养时代新人的环境

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人才培养和教育。家庭家教家风对优化培养时代新人的微观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家庭环境对子女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形成有重要影响力,父母是子女的人生第一任老师,也是子女学习和效法的榜样。由于从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父母的所作所为,子女耳濡目染,对子女有很大的示范作用。家教家风是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子女的培养教育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好的家教家风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增强家庭成员的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品味,有利于时代新人的培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家教家风也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载体。无数家庭的好风气汇聚起来,必然会形成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风气能陶冶人的情操,固化人们的良好习惯,通过社会舆论氛围来引导人们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对人才培养有约束、推动和促进作用,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三)进一步拓展培养时代新人的空间

培养时代新人的主阵地是学校。在学校教育中,主要通过系统、专门的文化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受思想政治与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实践。虽然学校教育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青年学生进入学校学习之前已经深深地打下了家庭家教家风的烙印,好的家庭家教家风已经给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打下了宝贵的基础,学校教育使之如虎添翼;反之也给学校的人才培养增添了困难和障碍,家长在家管教不好的子女进了学校,老师也无可奈何,学校教育也无济于事。如果仅仅单方面依靠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教育,并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拓展人才培养教育空间不仅是人才培养本身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通过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开展育人育才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其一,它以血缘伦理为基础,既有亲情感化,又有家规、家训的约束,是亲和性和权威性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其二,家教家风内涵丰富,形式简便,语言通俗,容易为家庭成员所接受。因此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应该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延展深化,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教师和家长相互交流和沟通,形成合力,使育人育才的空间不断拓展。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主要路径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培养时代新人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社会、学校与家庭要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路径和机制。

(一)在自媒体时代,需要选好话题,用全新的角度剖析现实中最具有说服力的家庭家教家风的正反两方面的真实案例,努力挖掘背后令人感慨的故事经历,特别注意寻求和采用适合家庭教育的灌输和表达方式。不能只局限于新闻媒体的单方面宣传,应强调学校与学生家庭的亲密互动,争取让学校教师还有青年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观察时事,关注现实生活中涌现的鲜活的真人真事,从中获得感悟和启迪,进而思考自己的家庭和人生。通过这样的全方位、互动式、立体式的接触和了解,让家长从家教家风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提高培育人才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

与此同时要努力将传统家教家风资源进行现代性转换,使其内容上与时俱进,方法上推成出新。只有坚持“扬弃”的辩证态度,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才能使家教家风源源不断地为人才培养输送养分,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二)要深入研究和学习传统家教家风中的精髓部分,历史上,颜之推、曾国藩、梁启超、傅雷,在治家教子、修身处世方面都有精彩论述,都是宝贵的精神遗产。汲取他们的成功经验,思考如何向这些家庭学习,培养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以天下为己任”,“位卑未敢忘忧国”,“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精忠报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注入生机和动力,努力改进、完善、提升自己家庭的家教家风建设。

笔者从青年时代上大学就开始阅读《傅雷家书》,内心无比震撼,感叹人世间除了关心照顾子女衣食住行的普通父母,还有傅雷这样精心培养教育儿子的特殊的父亲!我以为,《傅雷家书》之所以吸引一代又一代的老师、家长和子女,就是因为傅雷告诉了成千上万的读者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正如作家楼适夷所说:“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不同于普通的温情脉脉的父母爱子女,傅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做人的重要性: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

(三)要把传统家教家风视为一种文化和精神财富,进一步建立家教家风的文化教育学科体系及其社会科学体系,使理论研究更规范化、正规化。要正确处理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通过法律、制度、政策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家庭家教家风。

现如今很多年轻父母并不是合格的子女施教者,应对这些家长进行家庭家教家风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还要进行严格的等级考核,给他们颁发合格证书,让他们真正领会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深刻内涵,认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获得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行动力量,重视家庭教育,自觉投身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同时也有意愿、有能力进行子女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还要想方设法拓宽就业门路和渠道,让多数人能就近安排工作谋生,让每个家庭的家长能在孩子身边陪伴,给予孩子父母的关爱,做好示范,当好榜样,从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点滴小事教起、做起,如讲礼貌,讲文明,讲诚信,看到长辈主动起身迎接,有客人来访主动打招呼,借钱借物及时归还等。

总而言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必须提高行动自觉,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使人才培养走进生活、走入家庭。每个青年学生和家长都应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担当精神,将个人的能力和智慧融入到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全力提升自己的文明素养和整体素质。家长作为长辈,应当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为晚辈树立好的榜样,帮助晚辈更好地成长成才。青年学生则要孝敬父母,尊重师长,虚心学习,志存高远,正视缺点,不断改进,努力拼搏,奋发有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邓敬雷(广东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副教授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频道编辑】莫群 李卓华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编辑 莫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