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较长时间宅在家里,难免会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波动,如何调节?
为帮助市民们适应由于疫情带来的距离关系变化,疏解焦虑和不安情绪,“益企撑广州”携手壹心理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疾控中心(CDC)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心理支持专家壹心理危机处理指导组成员李强老师开展了“如何处理特殊时期很近或很远的关系” 专题心理健康线上公益直播讲座,对居家常见的情绪问题进行解答,同时给出20条建议。
问:如何处理很近的关系?
答:在比较近的这种关系当中,需要尽量给对方多一些空间,让彼此有一个缓和的一个机会。尤其在特殊时期,最好先不做重大决定,并保持一定的耐心,无论是对孩子、父母还是伴侣。一般来说,封控在家时,会因为无法出门而感觉到烦躁,对于解决问题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应该尽量延后处理。
问:如何缓解恐惧和焦虑情绪?
答:当人们遇到一些生活环境的变化时,在24小时之内就会产生一些反应,但这些反应会随着我们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而逐步减少;这是我们对环境变化的一种天然的回应,有些人就容易把这种感觉当成一种不正常的感觉来看待,从而产生过度心慌,害怕等负面情绪。
实际上这个环境不会因为自己觉得有可怕,就真的变得多可怕。不妨尽量保持平常心,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家里,尽量维持一个比较正常的生活秩序,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问:如何处理很远的关系?
答:疫情防控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见不到自己的亲人、恋人、朋友等,这种时候不妨给他们打个电话、打个视频,寄个礼物过去,表达自己的心意。
如果是家里出了一些情况需要解决,比如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老人生病伴侣闹矛盾,或者说夫妻之间长期不在一起,感情生疏等等,会给人带来焦躁或者愧疚的情感。这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情绪暂时先放一放。如果遇到困难,也要学会用多种方式代替,或者是与相同境况的人聊聊,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问:一线抗疫人员应该如何面对压力?
答:对于面临一波又一波压力的一线抗疫人员来说,最大的建议就是一定要注意休息,把自己的休息的时间一定要保障好,然后做好防护。当遇到一些负面的情况或者影响自己心情的一些事件的时候,多和自己身边的人谈心,互相支持,互相勉励。
最后,李强老师还就特殊时期调节自身情绪给出20点建议:
1.进行合适的运动,放松身体不良反应。
2.结构时间,保持忙碌。
3.你是正常人,拥有正常的反应。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已经发疯了。
4.与他人说话。聊天是治疗的解药之一。
5.不要使用药物或酒精来麻木疼痛。不要陷入物质使用的问题。
6.向外求援,大家都会设法帮助你。
7.尽可能维持日常生活
8.花一些时间与他人互动。
9.跟同事亲朋分享感受,并询问他们感觉如何,了解他们怎么做,并表达自己的关心。
10.让自己有权利觉得很糟,也可将这样的感觉与他人分享。
11.试着写下日记;也可以在睡不着的时候书写。
12.做一些让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情。
13.了解其他人也正承受着压力。
14.不要做出生活的重大决定。
15.做一些每天都会做的小决定,增加自己的控制感。例如,如果有人问要吃什么,你可以回答他们,即使你不太确定。
16.大量的休息。
17.不要与重复发生的想法、梦中的影像做对抗,它们是正常的,随着时间会减少,并且变得比较不令人痛苦。
18.均衡饮食,规律三餐,即使不想吃也要尽量做到。
19.寻求专业心理支持资源。
20.寻求医疗资源。
【记者】周中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