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清城:让51.38万农村群众喝上水、喝好水

南方+

1

“现在和以前比起来真的好太多了,以前用井水,水质不好,还不稳定。自今年年初通水后,我们洗菜、煮饭都用自来水。”日前,在清城区石角镇回岐村见到村民叶先生时,他正在洗菜煮饭。只见水龙头轻轻一拧,清澈干净的自来水就“哗哗哗”地流了出来。提到新修的自来水,他赞不绝口,并感慨地说,现在能轻松用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完全得益于“农村集中供水”这一好政策。

清远市江南水厂。潘康福 摄

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也是最紧迫的民生工程。按照中央及省市有关部署,清城区抓好“五个一”同步落实,统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在全市率先初步实现农村集中供水“三同五化”目标(同标准建设、同质量供水、同等化服务、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近年来,清城区累计投入资金6.22亿元,敷设农村供水管网总长度3200公里,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100%。不仅让51.38万农村群众喝上水,更能喝好水。

一盘棋谋划   城乡共饮“一网水”

日前,清城区水利局组织工作人员到石角镇回岐村委会实地走访,了解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后当地的农村自来水使用情况。沿着村道,只见一条条崭新的水管延伸至每家每户。工作人员随机打开村民的水龙头,对水质进行简单的检测。

“全域通自来水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村民用水方便,水质有保障,更安全、放心。”回岐村乡村新闻官成锡勋介绍,回岐村委会位于石角镇的西部,与石角镇中心隔江相望,下辖14个村小组,860户、3700人。在通自来水之前,村民饮水主要靠井水和山水,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每年10月至来年2月是枯水期,存在用水紧张问题。今年通上自来水后,村民彻底告别了“饮水难”问题,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感大大提升。

如何加快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一直以来是清城区亟须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之一。为此,在2020年清城两会期间,农工党清城区支部委员会经过探索调研,形成了《关于破解城乡供水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建设的建议》的提案。

提案提交后,受到了提案承办单位清城区水利局的高度重视。据悉,在收到提案前,全区的“十四五”供水规划,即全域供水规划正在编制。收到提案后,清城区水利局紧锣密鼓地加快编制全域“十四五”供水规划。2021年,清城区委、区政府将飞来峡镇黄口、独树、湖洞片区集中供水问题纳入“十件民生实事项目”。

清城区坚持全区“一盘棋”思想,推进城乡统筹供水,按照“统筹谋划、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分区实施”“条件成熟一批、推进实施一批”的原则,结合城区实际,分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自来水、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3个阶段,分步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作,逐步解决全区农村群众饮水问题。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分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方案,分年度进一步细化实施计划,确保目标规划落地落实。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三阶段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建设任务。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清城区坚持超前谋划,坚决不搞水量水质保障程度低、工艺简单、布置分散的村组范围独立小型集蓄饮水工程,坚持大力推进大水源、大水厂、大水网、大连通建设,依托江南水厂、星科水厂、龙塘粤海水厂、太和第二水厂、飞来峡升平水厂5家规模水厂,在现有管网布局基础上扩散辐射,将周边农村纳入扩网供水有效覆盖范围,串珠成链,打破传统分散、独立的小型集蓄饮水格局,有效避免同质化低端建设和重复投资,率先在全市建成城乡供水一张网,高标准解决了供水不足、水质水压不稳定等农村饮水短板问题。

清城区凤城街道、东城街道、洲心街道、横荷街道、石角镇以及飞来峡镇下辖(高田)等区域主要通过市区市政供水管网供水,并委托清远市供水拓展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清远水司”)代为管理;源潭镇主要依托星科供水公司管网进行延伸扩网;龙塘镇主要依托龙塘粤海供水公司管网进行延伸扩网;石角镇回岐、舟山片区主要依托太和第二水厂管网进行延伸扩网;飞来峡河东片区主要依托飞来峡升平水厂管网进行延伸扩网。目前全区农村日供水规模达约7.25万吨,改变了农村群众以往依靠井水的传统用水习惯,实现了从“井水村”到“自来水村”的有效转变。

一张网管理  城乡同享一服务

水通了,后期如何管?据悉,清城区农村供水工程均是利用现有市政供水管网向农村区域延伸扩网,由区水利局委托清远水司、星科供水公司等5间自来水公司按供水运行管理相关办法代管镇、村(组)供水管理工作。“这举措很超前,尽管前期投入较大,但也避免了后面可能会出现的管道管理及供水服务跟不上的问题。”清远水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制水厂到供水管网的全流程、同标准统一管理,能保证供水服务的高效性。

在清远水司的供水热线与调度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清远供水智慧管理平台”展示,系统中各监测点水压和水质数据一目了然。据悉,“清远供水智慧管理平台”已上线了多个子系统应用。如供水调度方面,利用SCADA供水调度系统对辖区61个压力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及时掌握供水管网压力变化情况,进行合理供水调度调控。

“只要监测点出现水压异常,系统就会发出警报。”点开电脑,工作人员介绍,农村自来水管网点多面广,铺设支线长,通过监测点水压、水量的数值,可以及时发现供水异常,立即安排对应工作人员对管道设施进行检查,并及时处理。此外,清远水司除了对6个主管网关键水质监测点进行24小时线上监测,线下还设置44个人工取样点并每天进行循环检测,并将检测结果通过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及时公布。

“我们通过相关系统设备对管网进行24小时监测,并提供24小时的服务响应。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所享受的服务都是同等的。”清远水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对农村供水已实现抄表到户,用户水表前的供水管道由供水企业统一管理,这让农村群众的用水得到更好的保障。

除了清远水司,星科供水公司也已建立供水集中监控系统。龙塘粤海供水公司也将在今年建成,将逐步构建智慧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一揽子统管水平。“我们坚持的是‘同网同质同价’标准,推动各水厂管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水源,大大增加各水厂的供水保障率,使广大农村居民能与城市居民居于同一供水网络体系、充分享受城市化建设成果。”清城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江南水厂、龙塘粤海水厂、太和第二水厂等3家水厂已率先实现了互联互通目标,并在2021年的龙塘、银盏地区抗旱保供水应急调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质安全是核心。供水公司除每天对地表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检测外,市、区两级疾控部门还每季度定期对辖区内的农村供水出厂源头水和到户末梢水进行水质检测,并按照规定向社会进行公开,各供水企业均配建有专业化验室,每天对进出水进行常规指标值检测,每年定期委托第三方进行全指标检测,确保了全区农村供水末梢水水质100%达标。

【作者】叶慧勤

【来源】清远日报

【统筹】陈立楷

编辑 梁杰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