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宇驰
最近,外卖骑手的健康资质问题备受关注。
据工人日报报道,个别骑手“图便宜,图方便”,在网络上私自订购虚假健康证。部分众包平台也改打擦边球,允许“先上岗后办证”。
小小的一张健康证,关乎“舌尖上的安全”。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体检,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外卖员是食品的“中转站”,长期接触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健康证为引,强制进行规律的体检,是对各方权益的负责。
相较于食品生产端依托于固定的店面厂房,骑手配送的薪酬结算灵活,工作场所不固定,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也不甚密切。这份“自由”本是好事,但同样意味着资质审核困难,缺乏自上而下的监督,给了制假用假可乘之机。
根治制假用假的土壤,监管和引导皆不可偏废。从源头上讲,应敦促平台加强审核,并对违规行为严厉处罚,提高“无证上岗”的风险成本。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实现验伪信息库对接,全国各地也逐步淘汰易被伪造的实物证明,假证黑产的空间正在被进一步压缩。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花时间做一次体检,是对自己身体的重视,也是对他人健康的负责。莫因侥幸心理吃了大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