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萝卜羊肉汤上场了!冬令进补正当时

南方医plus
+订阅

今日小雪。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将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冬吃萝卜夏吃姜”是民间比较流行的一句谚语。冬意渐浓,如何吃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青萝卜哪款更适合这个季节?冬季进补还需要注意什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中医营养门诊刘佳副主任中医师给出了指引。

冬吃萝卜,青白最相宜

萝卜有顺气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散瘀解毒、清凉止渴、利大便等功效。如用白萝卜煎汤,可治伤风感冒;用萝卜、生姜、蜂蜜、水煎服,治咳嗽、哮喘;用白萝卜汁和藕汁混合服下,治吐血、便血等,既简便又有效。

市面上有白萝卜、红萝卜、青萝卜……不同的萝卜品种功效不同:

白萝卜

白萝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富含维生素C、大量的植物蛋白和叶酸。中医认为白萝卜味辛甘,性凉,入肺胃经,可以治疗或辅助治疗多种疾病,本草纲目称之为“蔬中最有利者”。

白萝卜生吃能清热润肺,对秋天多见的秋燥咳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熟吃能补气顺气,尤其和猪肉、羊肉等一起炖着吃,效果更佳。

注意:

①白萝卜为寒凉蔬菜,阴盛偏寒体质者、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单纯甲状腺肿、先兆流产、子宫脱垂等患者少食白萝卜。

②白萝卜不宜与水果一起吃。日常饮食中,若将白萝卜与橘子同食,会诱发甲状腺肿。

③白萝卜主泻、胡萝卜为补,所以二者最好不要同食。若要一起吃时应加些醋来调和,以利于营养吸收。

④生白萝卜与人参药性相克,不可同食,以免药效相反,起不到补益作用。

胡萝卜

胡萝卜别名红萝卜,营养丰富,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保健功能,被誉为“小人参”。其含有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叶酸、钙质等。

注意:

①胡萝卜含有作用力极强的维生素C化酵素,在烹制过程中,会使其他蔬菜的维生素C丧失。为防止这种影响,烹饪时可以添加适量的醋和酱油。

②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是脂溶性物质,应用油炒熟或和肉类一起炖煮后再食用,以利吸收。

③胡萝卜不要过量食用,大量摄人胡萝卜素会令皮肤的色素产生变化,变成橙黄色。

④吃胡萝卜不要去皮。胡萝卜的营养精华就在胡萝卜表皮。

⑤脾胃虚寒、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不宜食用。

青萝卜

青萝卜是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萝卜,含水量丰富,可以直接生吃,被称为“水果萝卜”。青萝卜中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具有一定的清热舒肝效果。另外,青萝卜的淀粉酶、蛋白质、钾等矿物质的含量都很高,具有健脾、消痰、润燥等功效。

以上三种萝卜都可以在冬天适量食用。青萝卜因水分充足、辛辣味轻、有甜味,可以做成凉拌萝卜丝,清爽开胃;白萝卜因辛辣味重,水分较少,但经久耐炖,可以用来炖汤,还可以腌成开胃的小咸菜;红萝卜因为味道中性,没有辛辣味,孩子们爱吃,可以做成炒红萝卜丝或者红萝卜蒸菜。从节气养生的角度,冬天选用白萝卜和青萝卜疗效更好。

冬季进补循序渐进

根据中医理论,冬季在五脏中对应肾,而体之阴阳根之于肾,因此冬季摄生的重点是调摄肾之阴阳。“肾者主蛰,封藏之本”,冬季养生重在养肾。但要注意,冬季进补应按照个人体质循序渐进。

进补前先引补

冬季进补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比如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等。

多温热少寒凉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天冷的时候,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入,对抵御低温很有好处。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枣、核桃仁、桂圆、韭菜、南瓜、生姜、牛肉、羊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

针对性摄取矿物质

人怕冷与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

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等。

咸味入肾补益阴血

人体的甲状腺分泌物中有一种叫甲状腺素,它能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使基础代谢率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可以适量多吃点含碘的食物。含碘丰富的食物包括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如海带、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补益阴血等作用。

辛辣食材驱寒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中含胡椒碱。它们都属于辛辣食品,冬天稍多吃一些,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

冬季养生多食粥

粥水分充足,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我国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惯,常吃此类粥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可多食用有养心除烦作用的小麦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辨体质进补

寒性体质:手足不温、面色黄白、喜热食,可适当食用姜、葱、橘子、鸡肉、牛肉、羊肉、酒等;

热性体质:手足温暖、面色红赤、喜冷食、尿黄等,可适当食用白菜、西瓜、梨百合、葡萄、萝卜、鸭肉、猪肉、甲鱼等。

一般体质:冬季宜多食瘦肉、禽蛋、鱼类、豆类等含优质蛋白的食品,以增加营养,增强御寒能力。但须注意燥热之物应适可而止,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

【记者】江玲

【通讯员】张迅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江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