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方+记者走进位于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的世界过山瑶风情园文化馆,看到瑶族刺绣工作站里,有十多个身穿瑶族传统服饰的绣娘聚精会神地创作着手中的作品,瑶族刺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邓菊花手把手指导绣娘们穿针引线。“我们瑶族家家户户都会刺绣,可以说,瑶绣就是我们瑶族的‘活文字’。”抚摸着手中的绣片,邓菊花满怀深情地向记者介绍道。
乳源瑶族刺绣工作站绣娘传授学生基本绣法。受访者供图
瑶族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乳源瑶绣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乳源将积极融合社会力量,进一步推动瑶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同走出一条瑶族刺绣传承活化之路,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双创”赋能——
瑶绣焕发新风采
在乳源瑶族刺绣工作站的瑶绣新作品与文创产品售卖空间,瑶绣图案玩偶、文具、口罩、太阳帽推陈出新,琳琅满目。萌态十足的文创IP“抱抱虎”,更在今年广东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赢得不少“回头客”。
“这些都是我们结合瑶族‘反面绣’传统技法与时尚服饰结合打造的最新成果。”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股负责人韩雨告诉记者,随着岭南文化“双创”工程深入实施,“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在瑶乡深入人心。工作站还与当地各级学校、珠三角企业广泛共建互动机制,连续两年与广州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瑶族刺绣”研培班,培养更多非遗传承人。
乳源瑶绣的“双创”成果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2年广东非遗服装服饰优秀案例,乳源瑶族刺绣工作站的《瑶绣+时尚设计,让传统工艺绽放华彩》在上百个参评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为活动案例类别的5个优秀案例之一。该工作站也在去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
“‘瑶族活文字’正在焕发新的风采。”据韩雨介绍,乳源将实施“瑶绣传承生态衍生工程”提上议事日程,推动瑶绣工艺的保护延伸到原材料的研究与生产保护。目前,工作站正在与韶关学院展开瑶族刺绣课题研究,深入探索瑶族刺绣的起源与发展轨迹。相关研究成果也将投入瑶族服饰开发应用,为瑶绣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文旅融合——
绣娘“绣”出幸福生活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但为瑶绣增添了时尚的气息,也在改变着瑶乡绣娘们的生活。近年来,在乳源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推动下,瑶绣文化促进会、妈妈制造合作社等民间团体陆续成立,引导无固定职业的女性加入到瑶绣传承与生产实践,将瑶族刺绣实践成果转化为文旅产品,实现农村家庭增收。目前,经过常态化培训,当地超过2/3的瑶族女性掌握瑶绣技艺。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乳源瑶绣工艺企业和社会团体不断发展壮大。南岭明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典型之一。“非遗传承人创业工坊”前年挂牌以来,企业已吸引30名乡村绣娘加盟。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工坊本年度收入已达到200万元。
作为当地首家乡村振兴帮扶车间,“南岭明珠瑶绣车间”也在去年年底正式开业投产。“工坊和车间不但改善了绣娘家庭的生活质量,也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南岭明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瑶族刺绣县级代表性传承人赵咏兰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据韩雨介绍,乳源计划打造瑶族刺绣文创村、文创社区、瑶绣特色街、瑶绣文化艺术之乡,并在每个旅游区设立文创产品销售点。同时将借力深圳文博会、旅博会等大型会展平台,推动瑶族刺绣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扩大文创产品的销售范围。“乳源非遗文创孵化基地”也将在年内成立,目前已吸引8家文创企业进驻。
赵咏兰表示,“非遗传承人创业工坊”正积极推动非遗产品故事化、动漫化、场景化,推动瑶绣文创产品融入社区、景区、酒店、民宿,赋予非遗再创造、再衍生、再发展的能力,“真正用非遗作品勾画城乡新貌,书写美丽乡愁”。
【记者】杨逸
【通讯员】邓红梅 罗丹 王秀连
【本栏统筹】王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