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外科普 l 腕管综合征

三叉神经痛专家张勇
+订阅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权威科普

  腕管综合征(CTS)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遭到挤压而引起的一种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主要症状表现为腕前部疼痛及手部麻木无力,常见于正中神经分布的拇指、食指、中指区域。

  腕管综合征科普

  01

  疾病病因

  腕管综合征发病与患者的职业工作性质有很大关系。

  另外任何影响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必需空间的因素都有可能成为腕管综合征的病因,包括:外源性的压迫,腕管变小、管腔内占位等。

  基本病因

  外源性压迫

  由于外源性的压力可通过腕横韧带直接传导到腕管,因此当手腕部受到长期压迫时容易引起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压,从而引起腕管综合征。此处皮肤有严重的瘢痕或者良性肿瘤的压迫也可导致腕管综合征,不过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腕管管腔变小

  腕横韧带可因肢端肥大症、黏液性水肿等内分泌病变或伤后疤痕形成而增厚,使管腔变小。桡骨骨折、腕骨骨折等腕部的骨折、脱位畸形愈合,可使腕管后壁或侧壁凸向管腔,使腕管狭窄。

  管腔内容物增多、体积增大

  当腕管内出现腱鞘囊肿、神经鞘膜瘤、脂肪瘤及伤后血肿等疾病时,将占据管腔内容积,使腕管内组织结构相互挤压、摩擦,从而刺激或压迫正中神经。

  职业因素

  如程序员、木工、厨工等职业,长期过度使用腕部,腕管内压力反复出现变化,将引起正中神经慢性损伤。

  02

  典型症状

  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腕部感觉异常,常见于拇指、食指、中指等正中神经分布区域。

  典型症状

  患者常会感到拇指、食指、中指指端麻木或疼痛,持物无力,症状以中指为甚,夜间或清晨症状比较明显。一些症状严重者,疼痛可达前臂、上臂甚至肩部(需排除其他疾病的影响,如颈椎病)。

  ●初期:以间歇性手、腕部感觉异常和感觉迟钝为特征,且频率逐渐增加。深夜可因烧灼样剧烈疼痛而痛醒,伴麻木及针刺感,适当抖动手腕可减轻不适和恢复知觉。

  ●中期:出现持续性手指疼痛、麻木,随后发生感觉减退,甚至丧失,精细动作的灵巧性下降,如捏硬币、扣纽扣等活动障碍。严重时麻木、疼痛症状会延伸至手肘或肩膀。

  ●后期:可出现大鱼际部肌肉萎缩,肌力减退,伸展困难,最严重时可出现正中神经支配的区域感觉完全丧失,但极为少见。

  03

  相关检查

  医生查体

  临床体查测试很多,其中以Tinel征、 Phalen征(屈腕试验)检查最为常用:

  ●Tinel征:用叩诊锤轻叩腕部正中神经对应的部位,当正中神经支配的区域出现麻木、疼痛或如同蚂蚁在皮肤上爬行的异常感觉,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Phalen征:屈肘、前臂上举,双腕同时屈曲90度,屈腕时出现手指刺麻感或压迫腕部中间部位后出现刺痛或麻木的感觉,如果在60秒内出现上述症状,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影像学检查

  X线及CT

  检查结果多为阴性。多作为手腕部骨折、脱位、肿瘤以及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腕管狭窄等疾病的鉴别手段。

  磁共振成像(MRI)

  可以观察正中神经的粗细、压迫等情况,并且确定腕部关节周围组织结构是否正常,作为确定病变部位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B超

  可以观察正中神经的粗细、压迫等情况,并且确定腕部关节周围组织结构是否正常,经济快捷。

  特殊检查

  神经传导检查(电生理学检查):进行肌电图或神经传统速度的检查,检查若发现腕部区块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变缓甚至波形振幅变小,可判定为腕管综合征。

  此检查当前在临床上被认为是腕管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但因为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且检查中的电刺激可能让病患感到不舒服,所以通常一般会优先以临床症状来诊断并治疗。

  04

  鉴别诊断

  颈椎病

  患者手臂及手掌部出现局部疼痛、感觉丧失或肌无力等症状。

  ●查体:腕管综合征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基本正常且无痛。

  ●辅助检查:颈椎病X线、CT、MRI检查可见椎间孔狭窄,神经根被压迫。

  神经肌电图结果显示神经根损伤,且颈椎病的屈腕试验和腕部Tinel征均为阴性。

  胸廓出口综合征

  由于颈神经根受到颈肋、束带、前斜角肌的压迫或锁骨下血管压迫神经根所致,下颈椎处的血管杂音和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

  05

  治疗

  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治疗

  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神经营养药物等,其目的主要为减轻局部水肿、消炎止痛、营养受损神经.

  局部封闭治疗

  腕管内注射药物,常用注射药物为类固醇激素.普鲁卡因等,可使腕管内组织水肿减轻,神经本身充血水肿减少,从而缓解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药物注入正中神经内,否则可能加重症状。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在保守治疗无效或有明显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进行。手术目的为解除正中神经的压迫,为恢复神经功能创造条件。

  手术治疗方法

  包括传统开放性腕管减压术(OCTR)和内镜下腕管松解减压术(ECTR)。

  ●开放性腕管减压术(OCTR):该手术为开放性手术,创伤较大但效果很好。

  ●内镜下腕管松解减压术(ECTR):随内镜技术及手术器械的发展,内镜下腕管松解减压术近年受到广泛应用,ECTR相较于传统的OCTR手术具有一定优势,其创伤小,术后恢复期缩短。

  专家介绍

  专

  家

  介

  绍

  张勇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

  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及南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世界颅神经疾病医师联盟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首批认证神经外科专科医师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外科管理分会主委

  广东省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委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一线工作30余年,擅长复杂的脑动静脉畸形切除、复杂的脑动脉瘤夹闭、颅底巨大复杂的肿瘤切除、颅内静脉窦旁脑膜瘤切除、垂体腺瘤经蝶窦手术、听神经瘤及三叉神经鞘瘤手术、岩斜及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颅颈交界区畸形矫正、高颈段脊髓肿瘤切除、脊柱退行性病变及内固定术等。

  专

  家

  介

  绍

  罗唯师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教学主任

  脊柱脊髓亚专业组组长、暨南大学兼职副教授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外科管理分会常委兼秘书长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神经脊柱协会(CNSA)青年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十余年,对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颅脑脊髓损伤、脑出血、颅脑及脊髓血管性疾病、脑肿瘤及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颅颈交界区畸形、椎管内肿瘤、颈椎病、腰椎病、脊髓栓系、骶管囊肿以及各类神经痛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