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上9点,3岁的程程(化名)小朋友因在家中玩玩具时,不慎把玩具当做食物吃进嘴里,家长发现及时,迅速将他送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寻求帮助。
硕士研究生、主治中医师刘畅为其接诊,经X光结果提示,异物逗留在儿童胃内,由于患者年龄小,无法耐受普通胃镜检查,需要在麻醉后进行胃镜下的异物取出术。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刘畅、赖鸣杰等立即启动急诊内镜预案,通知胃镜室护士立即返回胃镜室做好术前准备,同时通知麻醉科值班医生对患者进行麻醉评估,并做好麻醉前准备。最后,通过在麻醉科辅助下,逗留的儿童胃内的异物顺利被取出。
有关儿童误吞异物的案例层出不穷,应如何预防?
刘畅提醒,家长应避免让儿童接触硬币、纽扣电池等小件物品,避免为儿童购买“磁珠”类玩具;应将化妆品、药品、洗涤剂、图钉、钉子等有毒有危险物品放置于患儿不能触及处;更换下来的电池要妥善存放,尤其是较小的纽扣电池;在喂养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大块食物,并教导患儿养成充分咀嚼的进食习惯,防止食物团块嵌顿;也不要给孩子戴一些容易抓下来的饰物,如发卡、吊坠等等;也建议儿童的监护人将危险化学物品放置在原有包装中,一旦出现误服,包装上的信息有利于医疗干预。
那么,如何判断儿童是否误吞异物?
刘畅介绍,若儿童自述误吞异物,或家长目击儿童有异物吞入,且异物尚未排出,不论是否出现症状,均可认为儿童误吞异物;若无明确异物误吞史,但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刺激性咳嗽、异物感、咽喉部疼痛等呼吸系统症状或吞咽困难、恶心、呕吐、流涎、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时,应警惕儿童存在误吞异物的可能。
刘畅介绍,若异物卡在食道,轻则影响患者进食,重则压迫气道导致缺氧;若异物下滑至胃内,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甚则穿孔;若异物进入肠道内可能引起肠梗阻、甚则穿孔、坏死,危及生命。所以,当明确或怀疑儿童误吞异物后,不论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均建议去医院就诊,由医生充分评估病情,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或引起并发症的发生。
供稿/刘畅
编辑/叶咏清
审核/石浔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