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震苗
庞震苗,教授,中医学博士,硕导,澳大利亚墨尔本迪肯医学院访问学者。广东省本科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社会办医分会常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社会办中医政策研究课题组专家。长期从事中医学、中医药政策、卫生事业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坚持临床。主编专著3部,一作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曾先后多次接受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信息时报、生命时报、新快报、健康报等的采访,是广东卫视多个中医栏目的特邀嘉宾。
01
工作美学:
做学生的好老师,做病患的好医生
采访了庞老师的学生,有在校的、有毕业的,他们都有同样的记忆“每次上课时,都只想一直看着她”,学生说:“庞老师的课非常生动有趣,用口吐莲花形容并不为过。她会结合社会时事热点、医院临床案例、个人领悟给大家深入浅出地讲解课本上的理论,并会别出心裁的设置一些教学环节,促进同学们课下自学、独立思考,像华山论剑医院管理热点辩论赛、问诊医院调研案例大赛,她开发的这些活动对同学们的文献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让我们理解到了什么叫:理论要联系实际。”
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她领会到治学的真谛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但这和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相异,大学生要及早培养这种钻研细节的治学态度。庞老师爱中国传统文化,还写得一手好字,她说:“中国书法、绘画艺术之美,在于意境,寥寥几字已是百年山河,朗朗几笔已是万年时空,这是高度的凝练与抽象,但对于现代科学来说,则需要逆水行舟”。她要求自己和学生做学问和研究要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庞震苗还坚持临床,她是广中医一附院妇科的一位门诊医师。她师承岭南罗氏妇科第三代传人张玉珍教授,多年侍诊,让她对妇科不孕症、卵巢早衰有着较深的理解。庞震苗说:“医学院教学离不开临床,就好比鱼儿离不开水塘,没有临床的实践与体会,就无法讲好一节医学课程”。庞震苗对病情严重的病人总是举重若轻,既治疗身病,也治其心病,她的病人复诊率超过80%。病患常说,跟庞医生一聊,再听庞医生一分析,感觉沉甸甸的包袱就放下来了……
专家留给病患沟通的时间太有限,是影响病患就医感受和疗效的主要因素。我们的医改,要是能回归,让临床一线医生把时间留给病患,就意味着进步了!逆水行舟,庞震苗带教学生出门诊,从不求多,她一般限号20个,自己亲手写病历,听病患详述病情,还会给学生讲解诊治处方的要点。她说,她是在以身传教,因为当年她的老师也是这样教她的……
02
生活美学:
跟大师学习从容淡定,乐观豁达的心态
庞震苗对诗词、历史、人物传记很是喜欢,王维、李商隐、李白、杜甫都是她的最爱,沉浸于唐诗宋词之中,就仿佛在青春时遇到知己,既可以把酒言欢、肝胆相照,又可以共剪西烛,却话巴山夜雨。她渴慕像东坡先生一样快意的人生,会在闲暇时读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读名人传记故事,不仅有趣,还能增长智慧、开阔视野。庞震苗喜欢蒋勋先生,更喜欢听读他的作品,向他学习在衣食住行中发现点滴生活之美、生命之美、自然之美。生活美学会影响到幸福感,这是要从小熏陶和培养的,像近期广泛讨论的人教版教材插画事件,“毒害”的不仅只是小学生课本,审美的影响才是更加深远的。
书名
《苏东坡传》
作者
林语堂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
K825.6/201201-7
馆藏位置
大学城社会科学3库(I-K) 94排1架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传记,讲述了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性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从各个方面讲述了苏东坡的全部。本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值得读者收藏。
书名
《蒋勋说唐诗宋词》
作者
蒋勋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书籍简介
美学大师蒋勋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累和宽广的文学素养,带领我们以贴近文本和诗人的方式,从字词音韵出发,去发现唐诗宋词之美,发现诗词背后的眷恋与徘徊、欣喜与悲壮,发现一个生命的情怀境遇、一个时代的辽阔世事,更引领我们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柔软与感动,让古典文学之美照进我们的生活和心灵。
注:此书暂无馆藏,已进入采购阶段,
敬请期待!
庞震苗还给大家特别推荐同是医学院校毕业的林帝浣老师的《等一朵花开》及他的公众号“小林漫画”。“他的每一幅画就是一个偈语、一句禅,一个感悟,笔画都是那么简单,让人觉得——说的、画的莫不就是自己?‘等一朵花开’的字面的意思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年少时的庞震苗,也曾感觉时运不济、世道不公,但时光和书籍让她成长,让她逐渐明白到拈花微笑是一种顺势而为、学会放手的豁达态度。
书名
《等一朵花开》
作者
林帝浣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索书号
I267.1/201609-9
馆藏位置
大学城社会科学3库(I-K) 40排1架
三元里语言文学库(H、I) 67排4架
书籍简介
用很多的耐心和微笑,去等一朵花开放,有着非常重要的人生意义。 本书是著名作家林帝浣转型之作,由平日的一些水墨画、书法作品和一些零碎杂感文字结集而成,记录下琐碎生活中的无限乐趣:谈各地美食、品茶之趣,赏宋词,感受书法之美,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从中体悟人生的兴致与禅意。
03
理想美学:
做中医的布道者,用心科普、认真传承
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一个叫瑞德西韦的西方抗病毒药物突然在网络媒体蹿红,甚至被誉为:疫情的终结者。当时媒体浓墨重彩对其争相报道,瑞德西韦一词热度颇高,相反,奇怪的是,对各省派去援鄂的中医医疗队鲜有报道,对中医药的疗效更少有谈及,庞震苗身为中医人,于是她用自媒体发了一条短视频《我想说句心里话》。第一次在社交平台上为中医发声,这条力挺中医的视频言辞真切,有理有节,引起了社会广大关注,让更多人关注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确切作用。“要有人会做高精尖的手术,也要有人会做通俗易懂的医学科普。那是一次重要的契机,很多领导、师长、朋友都支持我,有了这些鼓舞,更坚定了我做中医科普的信心。”
拥有中医妇科学博士背景的庞震苗,用自己的方式,把健康养生知识用大家“听得懂”的话说白、讲解,像“姨妈期间可以吃冷饮雪糕吗?”“女生身体小秘密,男士勿进”“发现中医之美”系列的短视频,播放量都超千万,她甜美的笑容、简单易懂的讲解,成为宣传中医药的良好载体,而她的身影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
04
回顾求学路、广中医之缘
庞震苗回忆说,父辈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他们坚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童年时的苗苗,声音甜美、舞姿轻盈,在学音乐的父亲的熏陶下,很早就崭露出有艺术方面的天分,但父亲坚决反对她学艺术,主张她一定要继续深造、读书上大学,他朴素地认为“学理走遍天下,人总要有一技傍身”,父亲当年也是品学兼优,只是因为家境贫寒而辍学。谁说不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当年父亲震怒,阻断了母亲带苗苗老师报考艺校,却意外开启了一段别样的中医人生……
为了一圆父亲的大学梦,1994年庞震苗幸运地考上了广中医七年制“本硕连读”医学实验班,七年制作为当时中国较新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全班只在全国招收20人,并首年送到中山大学学习生物学等课程。综合性大学的校园氛围,对七年制学子来说,是极好的学习经历,回校后,庞震苗还倡导成立了七年制学生会,担任第一届七年制学生会主席,和同学们一起策划举办了第一届“七年制文化节”,这个文化节非常特别,对当时校园文化相对保守的广中医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尝试和成功。2001年,因在校期间表现出色,庞震苗留校任教了。工作后,庞震苗继续深造,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取中医妇科学博士学位。
相对于班上杰出的同学都去了两个附属医院工作,对她来说,心中还是有遗憾的,因为纤瘦体弱,估计难以承载高强度的临床一线工作的原因,她只能去了非临床院系,当时刚成立的管理学院,在卫生管理教研室工作,那时的她觉得自己‘边缘化’了。但勤奋努力的她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自学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的专业知识,并逐渐承担起两门卫生管理专业课的主讲。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4年“十三五”规划期间,有关“推进社会资本办中医的政策研究”课题由国家中管局指定广东省中医药局负责,省局委托广中医管理学院物色一位既懂管理学又有中医背景老师作执行负责人,经过当时院长邱鸿钟教授的推荐,庞震苗接过了任务,经过前期认真的思考,她带着6名研究生进行了扎实的田野调查,完成了30万字的研究报告。报告中关于推进社会办中医提出的政策建议,最终有8条被采纳,并由省中医药局出具了采纳证明。庞震苗说:“那时候第一次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中医人,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起到一些绵薄之力,很幸运能接到这个课题,到了卫管,才有机会从更宏观层面为中医药事业作作贡献。医生的一个手术,只能救一个人,其数量是可计的,但一个好的政策,却可以帮助无法计数的千千万万人,这一次让我更深地领会了什么叫‘上医医国、其次疾人’”
05
腹有诗书气自华
庞震苗坦言:“学院制教育还是有些问题的,回忆我们的大学,我们没什么生活经验,也没有什么临床经验的时候,就开始学四大经典、诊断学、中药方剂、内外妇儿骨,其实是很抽象的。连病人的脉都没摸过,症状都不知道,去背那些东西,基本就是为了应考。那时虽然读了七年书、硕士毕业、戴了帽子,但不知道怎么用书上那些经典、那些高度精练的智慧总结,偶然的机会,读了徐文兵老师的《解读黄帝内经》,我好像突然开窍了,好像知道那些条文是怎么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之后就触类旁通,可以举一反三了。”她推荐同学们读读徐老师的这本启蒙之书。
庞震苗钟爱《红楼梦》,高三那年躲在床上读《红楼梦》的记忆历历在目,爱红楼,尤其喜爱林黛玉。吕启详曾说:“如果说他把天地间灵秀之气所钟的女儿喻之为花,那么,黛玉就是花的精魂;如果说他把生活心灵化而流泻为诗,创造了充满诗意的真正的艺术,那么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象最富于诗人气质,是诗的化身。”读到黛玉葬花、黛玉香消玉殒,不禁为之动容、偷偷落泪……这就是文学的力量。书籍的滋养,让优雅和知性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书名
《徐文兵讲黄帝内经》
作者
徐文兵
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索书号
R221.09/202105
馆藏位置
大学城中医书库 15排4架
三元里中医书库(R2)10排7架
书籍简介
不读《黄帝内经前传》,就不知道我们的祖宗到底是谁,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什么。读《黄帝内经前传》,知道《黄帝内经》的前世今生,我们才知道自己的祖宗有多伟大,渐渐明白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由此,我们才可能数典不忘祖。著名中医专家徐文兵老师为你系统讲述黄帝之前的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到底指的是谁,代表人物都有哪些,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什么……作为一个人来讲,知道《黄帝内经》的渊源演变,就能尽早地“保性命之真”——知道自己的天命;第二,明白如何保天命。
庞震苗爱美,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是一个生活美学的中医实践者。也许从她小时候听到扬琴叮咚叮咚的敲打声,听到那一句句抑扬顿挫的古诗词开始,耳濡目染中已开启了她的生活美学之旅,爱慕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也已生根发芽。这就是她,今天跟我们分享她的读书故事的庞震苗,一个受学生、患者、同事喜爱的岭南中医人
--------------------------------------
- THE END -
我们有一所馆子,山环水绕,春华秋实
从太阳升起,关心读书和生活
咖啡,书香,神游世界
做一个幸福的人
从太阳升起
文案编辑 | 曾紫璇 朱佳伶
执行编辑 | 曾紫璇
责任编辑 | 朱佳伶
审核 | 曾召 肖建喜
审定 | 潘伟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