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跳不停、嘴角抽搐、面部肌肉僵硬、肌无力
甚至连吞咽水都很痛苦
这些症状
很多人都觉得是怪病
怎么治、到哪治?
这几年,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随着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癫痫、周围神经及肌肉疾病四个亚专科的逐步成熟,他们建立起了拥有3名博士、5名硕士的超高素质的医疗专业团队,这在全东莞都属罕见。
就在去年,神经病学医学博士伏红霞来到东莞,成为我院NICU病区主任。多年来,她专攻肌张力障碍(眼睑痉挛、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等)、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免疫、偏头痛、神经系统肌肉病与遗传病、脑血管病等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众多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一年来,无数患者在伏红霞博士团队的帮助下,“改掉了”嘴眼抽跳的毛病,重拾生活自信!
大叔“挤眉弄眼”2年,羞于见人
来这里治疗后重新找回自信
罗叔今年60岁,2年前,他发现自己的右侧眼皮会不由自主地跳动,刚开始只是一天偶尔跳几次,罗叔并没当回事。但一段时间后,他眼皮跳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幅度也越来越大,甚至嘴角也会跟着抽动。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说话时抽动、吃饭时抽动、睡醒了还在抽”。
有时和朋友聚会聊天,“抽抽”一发作就停不下来,朋友们有的担心有的害怕,不断询问怎么了,频繁的发作让他倍感尴尬,变得很少参加各种聚会。为此,他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口服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
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慕名来找到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伏红霞博士。接诊后,伏红霞博士在耐心细致地分析病情后,综合研判,诊断罗叔为“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伏红霞博士介绍,面肌痉挛,俗称面抽,是一种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的病症。由于面肌痉挛的初期症状多表现为“眼皮跳”,大多数患者不会当成一种疾病,但如果任由发展,患者的脸会呈阵发性、快速且不规则的抽搐,间歇期逐渐缩短,可连动到嘴角甚至颈部,往往导致同侧眼睑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
伏博士表示,面肌痉挛不仅影响面部美观,还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面肌痉挛常常使人做出“挤眉弄眼”的怪相,尤其在患者紧张时症状更为明显,导致患者不愿外出与社会活动交流,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
“放心,这种疾病是可以通过注射肉毒毒素进行治疗的。”伏主任在向罗叔详细讲解了“眼皮跳”的相关知识后,决定为其进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来医院看病,本来很着急,但看到伏博士耐心又细心的服务,顿时安心了不少。”看着充满亲和力的伏博士,罗叔感慨到。
肉毒毒素是什么?
伏博士介绍,肉毒毒素是一种从肉毒梭菌(肉毒中毒的致病菌)产生的神经毒素中提取的可注射神经调节剂,可通过注射靶肌肉,抑制外周神经末梢和肌纤维之间的神经传导,从而导致骨骼肌松弛或麻痹。被广泛运用于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是一套非常成熟的治疗方法。应用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部痉挛和眼睑痉挛是目前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为罗叔注射肉毒毒素
伏博士根据罗叔的痉挛肌肉分布大小及痉挛程度等,为其进行了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术后10天,罗叔发现自己的右眼皮跳和嘴角抽动全部都消失了,人也变得更加自信了。
作为神经科常见病之一,关于头面部肌张力障碍(如面肌痉挛、Meige综合征、痉挛性斜颈等)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及根治措施。以往在处理本类疾病中通常采用传统口服药物对症治疗,疗效有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
今年1月,在伏红霞博士的带领下,我院神经内科正式开设“肉毒素注射治疗”专病门诊,为深受眼睑痉挛、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等肌张力障碍困扰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此项技术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我院肌张力障碍性疾病的诊治水平,更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更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工作。
目前,神经内科开展的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已成功帮助无数名头面部肌张力障碍患者摆脱了疾病困扰,效果满意。
眼睑下垂、肌肉无力,七旬阿姨慕名前来治疗
黄阿姨今年71岁,一年前,她的眼皮总是往下掉,能遮住半个眼球,且四肢无力,抬不起胳膊。在当地医院就诊后,一直口服药物缓解,但过了一段时间后,黄阿姨的症状逐渐加重,以前走500米都没有问题,现在走100米就得休息一会儿再走;吃饭时间也越来越长,越吃越没劲,总得休息一会儿再吃;看东西的时候甚至都出现了重影……慢慢的,她开始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甚至连呼吸都费力。
黄阿姨的家人觉得情况不妙,当得知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伏红霞博士在这种神经疾病方面颇有建树时,便抱着希望带着黄阿姨前来寻求帮助。
在详细了解黄阿姨的情况后,伏博士诊断黄阿姨得的是“重症肌无力”。
黄阿姨的左胳膊抬不起来
什么是重症肌无力?
伏博士介绍,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减少而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原因不明确,普遍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同时也与感染、药物、环境因素有关。部分重症肌无力患者中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言语不清、咀嚼无力、吞咽困难,抬头困难,耸肩无力,梳头、抬臂、下蹲、上楼梯费力等。
在予以胆碱酯酶抑制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糖皮质激素)等规范化治疗后,黄阿姨目前已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治疗后,黄阿姨的手臂已经可以伸直了
连黄阿姨自己都没想到,在伏红霞博士的治疗下,自己竟能恢复得这么快,现在已经完全和正常人一样了。“我岁数大了,得病之后说话也不利索,但伏博士没有一点不耐烦,她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出院的时候,黄阿姨笑着说。
黄阿姨出院后,伏博士告诉自己的团队医生要多注意随访,和黄阿姨的家人保持好联系,提醒他们在照顾黄阿姨时应注意的事项。
自从伏红霞博士来后,很多神经系统的疑难杂症患者再也不用旅途奔波前往广州、深圳求医,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科室简介
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是东莞市重点专科,莞北及莞惠交界地区十三家医院神经病学专科联盟中心牵头单位,东莞市脑卒中质量控制中心副主委单位,“国家一级癫痫中心(癫痫专科门诊)”、“综合卒中中心”,“东莞市老年护理培训基地”。
神经内科现有医护人员42名,医师14名,全日制医学博士2名,硕士5名,是一支拥有较高素质的医疗专业团队。目前,神经内科设脑血管病区、普通神经病区和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开放床位80张,其中NICU5张,辖神经电生理检查室和高压氧科。年门诊量约5万人次,年出院病人近3000人次。划分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癫痫、周围神经及肌肉疾病四个亚专科。开设神经病学普通门诊、专病门诊(帕金森病)、癫痫专科门诊和VIP门诊。
近年来,神经内科在各亚专科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脑血管病专科相继开展了神经介入技术:全脑血管造影术、颅内外支架置入术、弹簧圈置入术、机械取栓术等,建立了缺血性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动静脉溶栓技术不断成熟,在急性脑血管病急救绿色通道,静脉溶栓,介入治疗等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年脑血管介入手术量400余例,年收治危重病人200余例;开展了长程脑电视频监测及颅内微栓子监测技术;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癫痫、重症肌无力、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周围神经及肌肉疾病的诊治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科室联系方式
门诊电话:0769-81368019
门诊地址:门诊楼一楼内科诊区
住院部电话:0769-81368391
住院部地址:住院部10楼
供稿:陈凤莲
编辑:李平
校对:雷蕾
初审:曾惠权
审核:廖惠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