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报道|云浮推进全域创森,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南方日报

浅滩、草丛交错,百鸟争鸣,远处白鹭翻飞,一幅和谐的自然生态画卷在云浮大地铺展开来。

生态环境好,引来白鹭飞。邓银梅摄

自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以来,云浮厚植资源禀赋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市共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62.52万亩,森林面积达到53万公顷,比2017年增加2818公顷;森林蓄积量3005万立方米,比2017年增加403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8.23%,位居全省第六,比2017年增加0.81个百分点。

云浮绿色版图不断扩容提质的背后,是长期以来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坚持。作为北部生态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云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推进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统筹推进创森五大体系建设,奋力在打造生态发展新标杆中突围争先,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

让森林走进城市

科学规划“创森”路径

作为广东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云浮青山连绵、河流纵横、生机盎然。

图为新兴县簕竹镇。邱志娟摄

森林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云浮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升到事关云浮生态质量、事关云浮发展全局、事关300万云浮人民福祉的高度,2017年,云浮市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云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迅速成立了云浮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工作机构延伸至各县(市、区),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的工作态势。同时,市政府将森林城市建设费用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并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

云浮市强化顶层设计,摸清市内资源条件底数,分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指标要求,在做好科学论证的前提下,于2018年组织编制《广东省云浮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7年)》。规划立足云浮市山水相融、林江相依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岭南特色风貌,以“绿色云浮 生态家园”为主题,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建设阶段,重点建设五大森林体系。

自从云浮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来,云浮大地生态文明建设开启了崭新篇章。广大市民对“创森”工作大力支持,形成了浓厚的创建工作氛围,爱绿、护绿、增绿之风蔚然兴起。

云浮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能够有效推动云浮市造林绿化从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打造多层次、多色彩、高标准、高质量的森林景观,构建以“山林+园林+林带”为框架、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林城一体、生态优美、绿色宜居的生态家园。

2020年,云浮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提出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云浮成为广东省第六个提出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地级市。与此同时,郁南县率先在全市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县级)的目标任务,并在全国60多个申请备案的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创建备案,为当年全国获批的13个城市之一、全省获批的2个城市之一。云浮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向县级延伸,并已经初步形成“市级国家森林城市—县级国家森林城市—森林小镇—森林乡村”的森林城市发展格局。

云浮市召开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

今年6月,云浮市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召开,市委书记卢荣春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以志在必得的信心和战则必胜的决心,全面打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攻坚战。

云浮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林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陈金源说:“我们在统筹推进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中,坚持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积极推进全域增绿提质,加强全市森林生态景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厚植高质量发展美丽云浮的生态底色。”

让城市拥抱森林

打造城市森林绿化体系

今年6月,广东郁南同乐大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多次定格红原鸡、白鹇同框出镜的珍贵画面;今年8月,科考人员在野外进行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时,在同乐大山片区意外地发现了长鬣蜥。此前,广东已数年未有长鬣蜥野外发现的记录。

今年8月,科考人员在同乐大山片区意外地发现了长鬣蜥。

广东郁南同乐大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综合科考人员表示:“这几年,林子里的野生动物变多了,经常能看见豹猫、红原鸡、白鹇、红嘴相思鸟、画眉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说明云浮的森林质量、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动物生境营造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云浮市根据《广东省云浮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7年)》,统筹推进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组织管理五大体系建设,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作为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的重要抓手,兴产业、富民生,共享美丽经济。

生态福利体系建设初步成形。云浮市将高质量水源林建设和古树名木保护纳入今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到47个,广东罗定金银湖和广东郁南大河湿地公园荣膺“国家湿地公园”称号。休闲游憩地及城镇公园建设加快,云浮市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2017年的15.03平方米增加到18.25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达到537.03公顷,公园分布较合理,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0.88%。

罗定金银湖。

林业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云浮市林业产业总产值86亿元,其中林下经济产值49.7亿元,占比57.8%;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民人数达16.46万人。全市有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6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9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社3个、省级示范家庭林场1个、南粤森林人家5个。

生态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据统计,2018年至2021年,全市参加义务植树人数540万人(次),义务植树近2372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5%。每年,云浮林业系统通过组织开展植树节、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广东省爱鸟周、广东省森林城市建设主题宣传、广东省森林文化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走进云浮绿美古树乡村、自然教育等活动,推动生态与文化交相辉映。

在做好绿色“加法”的同时,云浮还在碳“减法”上下功夫,如严格控制野外生产生活用火、强化森林防火和推广森林采伐剩余物综合利用等,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近年来,云浮圆满完成了省下达的调查监测和防治任务;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已累计清理集中连片纯松林周边可燃物隐患51497亩,完成了总长度540.33公里的生物防火林带维护任务,森林健康体系建设持续完善。

让绿色融入生活

提升城市绿色空间品质

“每天早上一走进公园,整个人就特别舒适。半小时的‘森林慢跑’可以让我一整天都精力充沛。”云浮市石材企业主吴菲菲说,从2012年开始在广东南山森林公园运动后,身体状态越来越好,“这是花钱都买不来的宝贵自然资源!”

广东南山森林公园是云浮市生态幸福宜居城市的重要窗口,更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窗口。近年来,云浮市聚焦“让绿色融入生活”的民心所向,优化城市生态景观,推动森林城市创建向镇村延伸,强化生态公共服务供给,全力提升城市绿色空间品质。

2021年,全市5个县(市、区)大力推进建成区绿化,云城区结合中心城区首位度工作,新建体育公园、吾悦广场及青蛙山公园、环市路绿道等,对世纪大道的绿化进行完善和升级改造,云安区、罗定市、新兴县、郁南县结合美丽圩镇建设,城乡绿化美化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建成区绿地面积2891.93公顷,全市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0.81%。

漫步在新兴县太平凤凰湿地公园,岸清水绿、鸟鸣悠悠,远处的山脉连绵起伏,令人心旷神怡。太平镇以“湿地修复”为抓手,统筹面上保护和点上开发,建成了这个集旅游接待、市民休闲、科普教育、文化宣传、候鸟栖息、水生态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市民公园,让群众真正实现了“回乡就是旅游,下楼就是绿地,出门就是公园”的美好愿景,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生活品质。这是该镇让美丽圩镇建设从“面子”到“里子”,让群众从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云浮市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通过实施美丽圩镇行动,并结合绿美古树乡村建设,全方位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目前,云浮市古树名木保护率100%,创建国家森林乡村28个、省级森林小镇1个、省级森林乡村56个,绿美古树乡村11个(其中古树公园6个),绿美红色乡村2个。

南江第一湾。

南江第一湾。

云浮市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9月,《广东郁南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0年)》通过国家评审,罗定市、新兴县正在申请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

“创森”以来,云浮市组织开展多场“绿色云浮 生态家园”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活动,出版了《绿色云浮》《云浮古树名木》《云浮特色经济林》等刊物,建成了广东南山森林公园自然教育基地、云浮林场自然教育基地、广东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教育基地、广东郁南大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馆、广东郁南同乐大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科普馆等,引导市民共同建设好、呵护好美丽家园,调动全社会参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积极性;创新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市县联动共设立5个“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成为“大地植绿、心中播绿”的有效载体。

◎让绿水青山赋能

拓展森林产业经济效益

走进位于前锋镇崖楼村的岭南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只见工人们正忙着松土、培土、施肥、浇水,一株株南药长势喜人。据了解,该基地面积约2500亩,可实现年产优质南药种苗1000万株以上,辐射周边种植基地2万亩以上。“我们在大力推广南药规模化标准化生态种植的基础上推动南药产业向深层次发展,不断延伸南药产业链,助推农民增产增收。”前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林华沣介绍。

云城区云生农业南药标准化种植基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云浮积极推动南药全产业链发展,将生态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作为云浮市最偏远的山区镇之一,近年来,龙湾镇乘着云浮市建设广东省现代特色南药试验区的东风,围绕建设“万亩南药,十里长廊”的总目标,建设万亩南药种植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南药育苗、种植、加工、开发、销售的产业链,南药主导产业收入超过1亿元。

在发展南药种植和深加工的同时,该镇还以特色南药旅游小镇建设为目标,整合万亩南药基地、龙湾生态旅游景区、风车山森林公园、大石新农村旅游精品村与南药科普园等旅游资源,以农业体验为特色、以乡村风貌为载体,打造集生态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龙湾生态乡村康养度假旅游示范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2月,云浮蒲芦山森林康养基地、广东省云浮林场森林康养基地均入选2021年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名单。据了解,云浮市持续推进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探索适合云浮的森林体验与康养模式,充分利用森林、湿地、南药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行业标准完善、基地体系建设等,云浮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活力十足,实现了“绿”“富”兼得的全新生态模式。

郁南县平台镇大河水库

通过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云浮的林业特色产业进一步稳固。其中,罗定市被评定为“中国肉桂之乡”,罗定肉桂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罗定桂皮以帆船牌商标注册,出口属免检产品。同时,云浮还开展了提质增效工程,加强林果加工业,造福林农和果农,增加农民收入。截至2021年,全市共有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9个、省级林业合作社3个。

“云浮要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强化政策、资金、技术元素的引导作用,大力推动战略储备林、大径材、林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林下经济、自然教育、森林康养等林业产业新业态,倾力打造广东省、云浮市林业产业知名品牌,努力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云浮市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曾广伟说。

接下来,云浮将加强规划引领,坚持前瞻谋划,聚焦让森林走进城市的美好愿景,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牢固树立优良生态也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碳汇交易、生态康养旅游、生态科普教育等,全力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坚决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持续美化绿化云浮大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全力以赴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

2022年11月18日《南方日报》A10版

2022年11月18日《南方日报》A10版

【来源】南方日报

【撰文】王谢思齐


编辑 李幔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