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环抱,白云悠悠,满目苍翠,山坡上、池塘边、丛林下错落有致的摆放着一栋栋“小房子”,十分惹眼,走近些,能看到不时有蜜蜂进进出出,向山间的蜜源植物飞去……这是记者近日来到陆河县新田镇陂坑村集祥蜂业蜜蜂养殖基地采访时,看到的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立冬已过,陂坑村的蜂农正忙着今年末的“冬蜜”采收工作。该村日前刚迎来一个好消息: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广东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名单(第一批),陆河集祥蜂业合作社成功进入省级保种场名单,成为广东省中蜂(华南中蜂)保种场的建设单位,为当地养蜂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了解,养蜂已然是陆河县新田镇蜂农最主要的营收方式,也是新田镇乡村振兴重要产业之一。本地养蜂产业是如何发展起来?又是如何逐步完善并且做大做强?且随记者走近新田镇,探访养蜂产业的发展轨迹。
新田镇驻镇帮扶队在集祥蜂业蜂场设立合作点。
依托集约发展资源 养蜂走上专业化道路
新田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蜜源植物高达160多种,主要蜜源植物有鸭脚木、乌桕、毛柃、荔枝、龙眼。其中,秋冬主要生产鸭脚木蜜,源于中药树种鸭脚木花蜜, 是岭南特有的冬季蜜种,故俗称“冬蜜”。据陂坑村蜂农介绍,冬蜜有清热润燥、发汗解表、祛风除湿等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
作为广东省中蜂(华南中蜂)保种场的建设单位,集祥蜂业蜜蜂养蜂基地设在新田镇陂坑村,该村几乎家家都有养蜂的传统,蜂农利用本地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发展林下养蜂业,是一项低投入的养殖业。但长期以来,由于村民都是零星散养,养蜂规模小、产量低,再加上地域偏僻、信息闭塞、销售渠道单一等因素,制约了养蜂产业的发展。
2008年,深得父辈养蜂“真传”的丘志辉外出务工回到家乡后,偶然发现家乡养蜂事业发展的潜能,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养殖蜜蜂,成为新一代养蜂人。“自我爷爷那辈就已经在养蜂了,周围的乡亲也都有养蜂的习惯,但养蜂也仅仅是村民养家糊口的副业。当时,村民觉得养蜂收入低,都劝我不要回来养蜂,但我想把家乡的养蜂事业发展起来,成为这里的专业特色产业,帮助乡亲们致富。”丘志辉说。
2012年,在新田镇政府的支持下,丘志辉牵头成立陆河县集祥蜂业专业合作社,将多户散养蜂农联合起来,发展规模化养殖,实现蜂蜜产业化发展。目前,该合作社早已形成一套从蜜蜂养殖到蜂产品收购、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周边蜂农可以在合作社学习蜜蜂养殖技术,享受保种、育种、繁育技术到产品加工、销售等服务。
丘志辉介绍,蜂农通过集祥蜂业专业合作社销售了大量蜂蜜,解决了村民养蜂的后顾之忧,许多蜂农见状纷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从开始的几个人,到后来发展成有专业户48户、散户100余户。如今,集祥蜂业专业合作社内既有经验丰富的老蜂农,又有开拓创新的年轻人,加之镇政府、村委的大力帮扶和蜂农辛勤汗水的浇灌,使蜂蜜这一产业发展得越发茁壮。
采访中,丘志辉小心翼翼地打开养殖基地其中的一个蜂箱,密密麻麻的蜜蜂围在蜂巢里。“集祥蜂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养殖的是生存能力较强的中华蜂,俗称中蜂、土蜂,是山区的优良蜂种,一个蜂箱里就有上万只中蜂,一个季节可以产出10-20斤的蜂蜜。现合作社共有13000余群中华蜜蜂,年产土蜂蜜120-200吨,养蜂规模也从千余箱发展到万余箱,有效带动本地村民创收增收,可谓是一份‘甜蜜的事业’”丘志辉笑着说。
丘志辉还告诉记者,蜜蜂的采蜜活动也能帮助农作物、特产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授粉,使果树和农作物产量提高20%-30%,从而促进农作物、特产经济作物和其它植物产量的提高。
养蜂户在观察蜂群情况。
主动突围奋力创新 小蜜蜂成就大产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龙头。
近年来,由于受相关因素影响,“甜蜜的事业”变成了 “甜蜜的烦恼”。丘志辉介绍,以往集祥蜂业专业合作社是向蜂蜜加工企业提供原蜜,但这两年许多蜂蜜受加工企业的影响处于滞销状态,养殖规模大大萎缩。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新田镇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重点,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推进“蜜蜂养殖”,以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乡村振兴,并不断培育农业企业,加快推动蜂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着力打造了效益高、前景好、可持续的养蜂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2021年,在县、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集祥蜂业专业合作社建成蜂蜜罐装加工厂。该工厂目前建有1个生产车间和3条生产线,拥有加工车间面积约3千平方米,养殖科研基地10余亩,形成了“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
特别是今年以来,在深圳市对口帮扶汕尾市陆河县驻新田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简称“驻新田镇帮扶工作队”)、广东省科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的全力支持下,集祥蜂业专业合作社主动突围,根据市场需求寻找突破口,创造蜂蜜产业发展机遇,研发蜂蜜新产品。如研发出分离式蜂蜜水饮料、蜂蜜勺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同时,随着集祥蜂业专业合作社蜂蜜罐装加工厂的开设,带动了当地100多户蜂农的经济收入增加,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以产业促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谋划特色“蜜蜂小镇”养蜂产业迈上新台阶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产业旺,才能农民富。
2022年,经过驻新田镇帮扶工作队的不懈努力,利用广东省科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资源力量,多次深入开展专题调查、指导培训,并联合科技特派员与当地养蜂企业一起完善管理制度和健全饲养、繁育、免疫等技术,通过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现场核验,经广东省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通过,最终推动集祥蜂业成功进入省级保种场名单、广东省中蜂(华南中蜂)保种场成功落户陆河县新田镇集祥蜂业合作社。此次省级保种场的成功申请,对于新田镇的蜂蜜产业来说,意义非凡,不仅有力促进了新田镇中华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对提高新田镇中华蜜蜂繁殖技术、提升养殖水平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还有利于丰富蜜蜂产品的多样性,有助于养蜂产业提质增效、富民兴村。
驻新田镇帮扶工作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想要成功申请到省级“中蜂保种场”并不简单,需要适宜环境、专业设备等条件。期间,省级保种场科技特派员团队针对当地养殖的蜂群产量过低,蜜蜂病害易发生等问题,全方位给予养蜂户帮助,深入农村为蜂农提供科技指导和技术服务、帮助蜂农选育新品种、开展培训等,助力蜜蜂养殖提质增效。同时,驻新田镇帮扶工作队聚焦养蜂产业可持续发展,致力实现蜂蜜品牌化,出谋划策打造“新田蜂蜜品牌”,多措并举促进产销对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田镇的蜂蜜正在申请加入“圳品”。在多方的积极努力下,深圳标准促进会在“圳品”目录清单上增加了蜂蜜农产品,专门制定了相关标准及评价文件,蜂蜜从此有了进入“圳品”体系的相关标准和资格条件,为今后拓宽新田镇蜂蜜销售渠道打下坚实基础。
养蜂产业有特色、村民增收有渠道,新田镇发展可持续的养蜂产业化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阔。该镇立足特色资源,以提升养蜂产业为聚焦点,全面支持该镇养蜂产业提质发展,以集祥蜂业专业合作社作为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推动新田当地蜂农技术和产业水平提升,让养蜂产业迈上新台阶。
接下来,新田镇将全力扶持养蜂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致力打造全省蜂产品龙头品牌。同时,谋划好“陂样蜂情”景观示范带,结合绿色生态创新发展科普旅游、森林康养游憩和生态农业种植项目等,打造陂坑村省级蜂蜜特色产业小镇。由此,新田镇正通过“养蜂业”缓缓走出一条“甜蜜”致富路,绘就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丽画卷。
来源:汕尾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