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黑科技”齐聚深圳,首届全国节水创新发展大会来了!

南方+ 记者

11月17日,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广东省水利厅、深圳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节水创新发展大会,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在北京和深圳隆重召开。水利部、各流域管理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部门,广东省、深圳市有关部门等共600余人参加会议。

本次大会以“节水优先、产业驱动、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总结贯彻“节水优先”方针取得的成效及经验,分享节水最佳实践,学习国内外先进节水理念、技术和产品,研讨节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加速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与此同时,11月15日至19日,第二十四届高交会重磅展区——全国节水高新技术成果展也在深圳会展中心展出。来自6个行业的40余家国内外节水相关企业集中亮相,展出行业先进节水技术成果,与全国节水创新发展大会相映生辉,助力会议更有实效。

首届全国节水创新发展大会现场。





多位院士为节水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大会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康绍忠和王浩,以及行业协会、代表企业等诸多专家学者参加,共同打造了一场引领节水科技发展浪潮的思想盛会。

“我国节水目前已进入‘数字节水’的4.0时代,即通过信息流和业务流的整合融合来提升水流的功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在主题报告中表示,1980年至今,从聚焦行业工程技术节水的1.0阶段,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2.0时代,再到统筹生产、消费、贸易的3.0阶段,以及如今正在进行的“数字”4.0阶段,我国节水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在未来,高用水行业的节水新技术、新材料、新品种,以及先进节水设备等方面,仍值得大力探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正在进行主题报告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则表示,要“藏粮于水,藏水于技”,发展高水效农业,保障国家食物安全。面对灌区现代化改造与高质量发展,他建议建立我国灌区现代化发展基金,形成灌区投资收益保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和农民投入的积极性。通过建立资金统筹协调机制,统一协调灌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等建设项目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我们在治理污水排放过程中得到了净水,但这一过程也伴随着大量温室气体的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指出,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过高、过度治理污水,对于能源、资源、财力等消耗很大,甚至还可能造成大气污染。在过去的治水实践过程中,城市往往在“灰色系统”——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技术上下功夫多,而对“绿色系统”——湿地等自然净化能力重视不够。

“当下在城市水系统污染治理的过程中,还应兼顾绿色发展。应该追求系统最优,而非单元最佳。”任南琪说。





数字技术创新助力智慧水务

海内外企业争相秀“技”

走进全国节水高新技术成果展,可以感受到一股来自“节水黑科技”的创新发展浪潮势不可挡,可谓科技感爆棚、创新力拉满、国际范十足。

在这里,各类节水产品争相秀“技”:一款来自深圳荣钜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感应高效节水水龙头,不需电源驱动,节水率可达60%—81.23%;上海肯特的电磁水表支持全频段物联网传输方式,可以清楚计量每一滴水;大禹节水的“规模化大田农业大田智慧管理”,基于全要素农情感知和智能分析,可以精确调配每一方水、滋润每一亩田,提高农田用水效率……

全国节水高新技术成果展。

全国节水高新技术成果展。

走进粤海水务展馆,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数字卵生智慧水厂系统吸引了众多观展者的目光。“通过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应用,我们将南沙黄阁水厂以数字孪生的形式‘搬’到了一个可视化的系统内,通过软件,我们在屏幕上就可以实现水厂的智能化投药、消毒、调度、巡检、检修等智慧应用,实现水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粤海水务副总工程师赵焱说。

粤海水务南沙黄阁水产数字孪生系统。

粤海水务南沙黄阁水产数字孪生系统。

来自法国的苏伊士集团通过应用智慧管网系统,结合水力模型模组,促使澳门自来水的产销差从1985年的18.1%下降至目前的7.7%,位居世界领先行列。苏伊士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管网系统的应用,使得澳门自来水管网漏损大幅减少,每年可节约水资源200万立方米,相当于约3200户家庭的用水量。同时,该公司还在积极探索使用AR技术管理澳门城市地下管道,通过GPS和机器视觉的二次定位,建立管线和阀门的可视化管理。

“不断创新的数字技术正在融入水务行业的方方面面,助力智慧水务快速发展。”诸多参展商表示,传统水务业务正在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不仅保障水务设施更安全,也使水务业务运营更高效、管理更科学、服务更优质。





广东用水效率持续提升

已建成43个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在水利部的支持指导下,统筹推动各领域、各行业节水,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年来,广东节约用水水平大幅提升。2012年至2021年,广东人均综合用水量下降2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5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6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16%;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达到4.4 亿立方米,海水直接利用量达到523亿立方米。

截至目前,广东已建成43个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建成5000多个节水型企业等节水载体。19个地级及以上市节水型城市自评达标,深圳、珠海、广州、汕头、东莞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重点高耗水行业的节水型企业建成率超过70%、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2.4%、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至7.8%。

以深圳为例,根据深圳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深圳在广东省率先获得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并于2013年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2021年,深圳以全省5.3%的用水量支撑了24.6%的GDP,万元GDP用水量降至7.09立方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近十年累计下降64%。

“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高质量发展对节水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展望广东节水工作的未来,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围绕“强约束、聚重点、增智慧、激活力、提意识”等五个方面统筹推进,重点落实8项具体任务。

包括推动出台《广东省节约用水条例》、《广东节水统计调查制度》等节水规章制度;累计建成80个县域节水型社会,重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节水型城市群,推动深圳建成节水典范城市;将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面积 2550万亩;实现全省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达到8亿m³,再生水利用率达20%以上;建成全省统一管理的智慧节水管理平台;建成10个以上用水产品水效领跑者;建成15个省级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根据最新公布的《广东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我省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率将由2020年的23%提高到60%,珠三角核心区由2020年的40%提高到90%,实现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建立,让节约用水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记者】李赫 黄思华

【通讯员】粤水轩

编辑 彭正子 张志超
校对 潘俊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