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新增的机械手,代替人工把一包包豆豉抓取到包装传输带,1分钟可完成180多盒豆豉打包装盒工序。”在包装车间,阳帆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高锋向记者介绍道,公司搬到新厂区后,投用了一批新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企业生产效率有了很大提升。
豆豉是“阳江三宝”之一。作为粤菜一味不可或缺的美味佐料,阳江豆豉颇有名气。冯高锋出身豆豉制作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接触豆豉,其父亲创立的广东阳帆食品有限公司是阳江豆豉生产知名企业。大学毕业后,冯高锋回到阳帆食品公司,参与企业生产管理,推动企业向智能化生产方向转型,并积极发展工业旅游项目,传承和弘扬豆豉文化,让企业发展焕发新的活力。
本期“后浪奔涌”栏目,我们一起认识这位在豆豉产业勇于创新、不断突围的年轻“闯将”——阳帆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高锋。
从小与豆豉打交道
年纪轻轻已是行家里手
阳江人素来有酿制豆豉的传统,不少专门从事豆豉生产的食品企业应运而生。1998年,冯高锋的父亲冯康创立阳帆食品有限公司,并注册了“阳帆牌”豆豉商标,那一年冯高锋10岁。此后,阳帆食品公司稳步发展,也一路伴随着冯高锋的成长。从小,冯高锋就对豆豉生产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经常在豆豉酿晒场看着师傅们晒制一颗颗黑豆,豆豉的醇香是他成长过程中深刻的记忆。
2011年,冯高锋大学毕业后进入家族企业,他默默告诉自己做好父辈的助手,用所学知识为豆豉产业发展作一份贡献。彼时他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一点一滴学习,一步一步成长,逐渐成为豆豉生产和企业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
回想起当初一头扎进生产车间的日子,冯高锋觉得既艰辛又充实。虽然从小就与豆豉生产打交道,但在一旁观看与实际操作完全不是一回事。据冯高锋介绍,豆豉的生产流程相对于其他食品来说,过程更加繁琐,需要经过选豆、浸泡、蒸煮、冷却、米曲梅制曲、洗曲、固态有盐发酵、晒干、回油等多道工序,前后经过40多天的酿制时间,每个流程环环相扣,只要一个环节不到位,就会影响豆豉的出品和口感。
40多天的每道工序,冯高锋与一线工人们一道轮岗值班,逐步建立起对整个生产流程和不同环节衔接的清晰认知。“就像看小孩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生怕哪个环节出差错。”冯高锋笑着说。
冯高锋在查看制曲情况。
在生产一线摸爬的日子里,冯高锋对企业生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了解了企业生产运作的底层逻辑,也为他日后优化生产工艺、发展豆豉产业链打下了基础。
创新使用“色选机”
勇当豆豉自动化生产先锋
气温控制在30余摄氏度的制曲车间内,工人正在检查豆子的制曲情况;包装车间,晒干后的豆豉正在通过色选机筛选出优质豆豉,机械手不间断地来回抓取豆豉,将其打包、装盒……走进阳帆豆豉银岭新厂区,只见崭新的高楼拔地而起,一股浓浓的豆豉香味扑鼻而来,车间内处处是生产的繁忙景象。“几乎所有的生产设备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升级,投入使用了豆豉色选机、自动化包装等全新设备,新厂年产能比旧厂翻了一番。”
据悉,冯高锋刚回到企业时,阳帆豆豉的生产还主要以人工为主,产能也不高。短短几年间,在他的推动下,企业不断改进生产设备、优化生产流程,让豆豉生产效益直线提升。在冯高锋看来,自动化生产是食品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在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自动化生产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更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
包装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在进行打包、装盒工作。
为此,他在推动豆豉生产线自动化生产改造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早在读大学期间,他就想过如何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豆豉筛选。
豆豉筛选是将晒制好的豆豉去除杂质及剔除品质较差的豆豉的过程,此前靠人工挑选,很大程度上,工人的素质决定了最终豆豉的品质。
“能否用机器来挑选?”这个想法一直萦绕在冯高锋的心头。起初,他在一个电视节目上看到有一种自动挑选茶叶的机器,当时就想着能否把这个机器改进后用于挑选豆豉。2016年,经各方问询,冯高锋辗转找到一家外国厂家,但沟通下来发现该国外设备费用过高,不得不作罢。又过了两年,冯高锋偶然得知外省有一家厂商可以提供类似设备,造价也便宜不少。冯高锋立马与该厂家取得联系,经多次赴外省与商家洽谈,并根据豆豉生产实际对设备进行调试,终于在2020年引进两台国产“色选机”。
“该‘色选机'通过图片分析,使用气枪剔除原理将晒干后的优质豆豉自动筛选出来。过去豆豉人工筛选环节需20名工人,现在只需3人即可完成,产能还提高了20%。”冯高锋在“色选机”上的成功尝试,让他得到了父辈的肯定,也更加坚定了他加快豆豉自动化生产改进的信心。
近年来,冯高锋还推动引入了自动包装机等机械设备,并计划在豆豉晒制环节使用自动化传输和晒制设备,实现多个关键工序的自动化生产。除此之外,公司还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与高校合作,设立博士工作站,加大调味食品生物学研究,与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合作加大豆豉生产原料——优质黑豆新品种的研发和种植。
生产端的优化改造,让阳帆豆豉产量与品质双提升。2018年,公司豆豉年产量超6000吨,2022年新厂区投入使用后产能预计达到1.2万吨,约占阳江豆豉生产总量的一半。阳帆豆豉也在消费者之间口碑相传,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
新厂区的天然晒场。
发展工业旅游
传承豆豉非遗文化
阳江豆豉酿制技艺于2012年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轻的冯高锋也是阳江市级豆豉技艺非遗传承人。
阳帆豆豉约占阳江豆豉生产总量的一半。
为更好地传承阳江豆豉技艺,也为进一步提升“阳帆豆豉”品牌知名度,2019年起,冯高锋推动阳帆豆豉规划建设豆豉生产工业旅游项目。
阳帆豆豉非遗文化展馆一角。
2022年,新厂搬迁后,他主导推动的工业旅游项目建成使用,建设面积达4.5万平方米,打造了“观光+科普+直销”的豆豉工业旅游路线,设计了一条串联起阳帆企业文化展区、豆豉非遗文化展馆,以及豆豉制曲房、露天发酵场和封闭晒场等生产环节的参观旅游线路,让顾客能够亲眼看到豆豉制作过程,感受到豆豉生产技艺和文化魅力。
“过去我们接待过很多不同的社会团体,如外地旅游团、研学师生团等,给他们介绍豆豉的历史、生产技艺,但因为场地、设施的限制,接待人数和次数都有限。”冯高锋说,新厂区的豆豉工业旅游路线建好后,将向省内外的游客展示阳江豆豉的非遗文化以及产业发展现状。下一步,公司还将深挖市场需求,推出更多关于豆豉的旅游参观和研学体验项目,推动食品生产、工业旅游、文化体验等上下游环节融合发展。
推动自动化生产,打造工业旅游和非遗传承项目,多年来冯高锋为阳江传统食品企业带来了新的变化。“传统食品生产行业竞争很大,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地创新、突破,才能打开发展的新天地。”这位年轻的“闯将”坚定地说。
【统筹】张俊
【文字】黄林
【视频】巫雅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