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人 刚转绿的健康码又变黄了!不要惊慌!“三天两赋黄码”的原因在这里→

最美清溪
+订阅

@清溪人

如果11月17日早上您一觉醒来

发现刚转绿的健康码又变黄了

不要惊慌!也不要吐槽!

这是疫情防控的正常措施

对于涉疫地区赋黄码的通常做法是“三天两赋”

“三天两赋黄码”的原因在这里→

发生本土疫情后,

为什么要对一部分人赋黄码呢?

为降低潜在感染者的社区传播风险,

为疫情处置赢得时间,

疫情处置人员会对与病例

存在“时空交集”的风险人员赋予黄码,

促使其减少社会活动、

主动接受核酸检测,

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被赋黄码

Q&A

什么情况会被赋黄码?

以下三种人群会被赋黄码:

①涉疫重点人群,即与病例同时、同场所及周围范围停留一定时间以上人员,赋黄码,需要进行核酸3天2检或7天3检;

②外省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来(返)莞人员,自确定风险、推送排查之日起第1天、第3天分别赋1次黄码;

③省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区)跨市旅居人员,自确定风险、推送排查之日起第1天、第3天分别赋1次黄码。

市民发现被赋黄码后怎么办?怎么才能转回绿码?

被赋黄码后,请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①立即向社区报告,配合社区排查管理。

②实施居家健康监测,非必要不外出。

③按短信要求完成核酸检测。

如短信要求“3天2检”,须在3天内进行2次核酸检测,2次核酸检测间隔须24小时以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若第1次检测结果为阴性,健康码只是短暂转为“绿码”,1天后将再次转为“黄码”,提示市民须按要求进行第2次检测。如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健康码才正式转为“绿码”。

如短信要求“7天3检”,则需要在健康码转为黄码后第1天、3天和第7天(第1次与第2次应间隔24小时)进行检测。如3次检测均为阴性,则正式转为绿码。

没有去过涉疫地区,为什么会被赋黄码?

赋黄码是各级各部门按照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分工协作进行的,主要是针对去过有疫情风险场所、可能接触过疫情风险人员的健康管理措施。

被赋黄码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与阳性病例涉及的重点场所或区域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有交集;

2.与阳性病例接触过的人员在重点场所或区域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有交集。

被赋予“黄码”后,对工作生活有什么影响?

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对“黄码”人员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会有一定的限制,具体规则由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制定。

为什么有些人在短时间内会出现“黄码”-“绿码”-“黄码”多次转换的现象?

“3天2检”的人员,须在3天内进行2次核酸检测,2次核酸检测间隔须24小时以上。若第1次检测结果为阴性,健康码只是短暂转为“绿码”,1天后将再次转为“黄码”,提示市民须按要求进行第2次检测。如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健康码才正式转为“绿码”。

还没做核酸检测,黄码就转为绿码,是怎么回事?

这是由于在该人员被赋黄码之后,其上一次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才被上传至健康码平台,健康码平台依据该阴性结果数据将其转为绿码。

虽然收到疫情防控办黄码提醒短信,但健康码未见黄码,是怎么回事?

在健康码赋黄码的同时,黄码人群会收到提醒短信。假如在被赋黄码后已经按要求进行了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就会被移出黄码名单;但在黄码人群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存在个别短信发送滞后、转绿码后才收到黄码提醒短信的情况。实际状态以健康码显示为准即可。

核酸阴性结果在有效期24小时内,但仍为黄码,怎么办?

部分群众的核酸检测结果虽然在24小时有效期之内,但由于采样时间早于赋黄码时间,因此仍是黄码。这时再进行核酸采样结果阴性后,就能转绿。

现在仍是防疫的关键时刻

希望各位市民都能重视起来

积极配合做好疫情防控!

特别是被赋黄码人员

一定要按要求做好“3天2检”!!!

来源:清溪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编辑/徐堉楠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