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说明了什么?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青的蜂

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引发广泛关注。

300万辆是什么概念?

不久前,特斯拉总产量刚刚超过300万辆大关,比亚迪紧随其后,是全球第二个实现300万辆的新能源车企,由此不难想见比亚迪的风靡程度。

而考虑到比亚迪从生产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用时13年,从100万辆到200万辆用时仅1年,从200万辆到300万辆用时仅半年,其“跨越式”的发展速度更令人咋舌。

就在前几天,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透露,今年前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8.5万辆和528.0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如果说几年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靠“政策+市场”双轮驱动,那么现在已迈入市场驱动为主的规模化、高质量快速发展新阶段。

从累计数据看,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仅为5.4%,去年则已接近15%,今年前10月已经攀升到24%,这一令人吃惊的爬升速度,充分说明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全面爆发,消费者正在改变态度,以实际行动支持新能源汽车。

这得益于中国顺应汽车产业变革趋势,充分拥抱新能源革命,不断在电池等创新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换电网络等,培育了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

说明了我国把汽车产业作为“换道超车”重大战略选择的正确性。

从全球转型绿色角度来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势在必然。

而从技术创新角度讲,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领域,可以突破传统汽车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成为整个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支点。

疫情发生以来,国外芯片锐减,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却逆势增长,充分说明我们在关键技术和供应链安全稳定等方面已实现突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崛起之路上走得铿锵有力。

也说明了新能源汽车有巨大撬动作用,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全面的带动作用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是汽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而且还推动汽车产品“走出去”,成为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亮点,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另一方面,新能源车零配件多、产业链长,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今年8月,比亚迪公司对外透露,作为民营企业目前吸纳了50万人就业,今年月均新增就业2万多人,凸显了企业在稳就业中的主力军作用。

随着主要汽车强国加大研发力度,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同时还面临政策适用性不够、先进技术不强、产业生态不完备等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期待更多新能源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头部企业选准定位,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研发更多让消费者喜欢买、放心用的产品,带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 麦小华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