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医护支援广州核酸检测,广东第二中医院党员抗疫群像

南都广州
+订阅

第13期

面对本轮严峻复杂的疫情,广州如何更好地开展核酸采集、医疗救治、后勤保障等工作?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的党员们给出了答案。2022年10月下旬起,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的党员们主动响应,倾尽全院力量出征抗疫。截至11月10日,医院共派出16批次近3千人次支援广州白云、荔湾、海珠、天河等街道的核酸采集工作,累计采集核酸近100万人次。

为抗疫再出发的援鄂队员、支援隔离转运专班的“摆渡人”、既做队长又做队员的“双带头人”……这是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党员们的抗疫群像。2022 年 10 月下旬以来,面对广州这轮严峻复杂的疫情,省二中医院党委紧急启动应急机制,29个党支部书记率先和护士长联合带队外出支援。截至11月10日,医院共派出16批次近3千人次支援广州白云、荔湾、海珠、天河等街道的核酸采集工作,累计采集核酸近100万人次。

援鄂队员再出发,进驻“市八医院”抗疫

2020年,总院重症医学科刘秋江主任中医师曾参加国家中医医疗队驰援武汉。面对广州这轮严峻疫情,他早已做好外出支援的心理准备。11月9日晚,在家中吃晚饭的他收到通知要进驻“市八医院”支援,热闹的饭桌突然沉静下来。他回忆,当时家人们既担心又不舍,但还是支持他再次出征。秋江妈妈连忙去厨房多炒个菜,秋江爸爸把家里的口罩、消毒液都找出来,妻子赶紧去房间收拾行李,大家默默地以行动表示对他工作的支持。

同时进驻“市八医院”支援的,还有来自黄埔医院急诊科的李继庭副主任中医师。经过严格的院感培训考核,11月11日晚,他进入隔离区开始第一个夜班。当看到患者们渴望关心的目光时,李继庭发现那里的患者需要治疗的不仅是身体的疾患,还有心理的支持和安慰。李继庭把患者们当作朋友一般看待,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安抚他们的情绪。

支援隔离转运专班,昼夜兼程的“摆渡人”

广州疫情防控任务艰巨,前方人手紧缺。11月9日,省第二中医院响应号召,在医院内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派出总院急诊科商文轩医生、闫冬护士、丘桂新和黄晓龙司机4人,加入广州市120阳性患者转运专班,支援抗疫一线。随着阳性病例和密接者人数的急剧上升,转运任务非常繁重,这几天来,他们的工作基本都是连轴转,一趟班下来超过10个小时,有时候凌晨才回酒店。

有一次,他们的任务是从海珠琶洲转运6名患者到白云钟落潭。因路程较远,加上发热不适,一名6岁的小女孩一直在车内哭闹,这让商文轩感到心痛,他马上安慰小女孩,“不要害怕,叔叔是来保护你的,不要哭了,你会很快好起来。”慢慢地,小女孩逐渐平静,依靠着妈妈睡着了。

商文轩告诉南都记者,疫情下大家都不容易,但却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想到这里,我就会觉得身体没那么疲惫,反而多了一股力量。作为一名医生,我要在工作中尽全力帮助患者,跟他们一起度过漆黑的夜晚。”

“双带头人”带头抗疫,既做队长,又做队员

肾病科张秋林主任中医师既是党支部书记,又是科主任。作为“双带头人”,他在短短20天内累计7次外出支援核酸采集,除了做好院内医疗工作外,他还全力支援院外疫情防控。

外出采集核酸时,张秋林有时是作为队长带队,有时是作为队员亲自采集核酸。针对采集点位置的安全性、队员穿脱防护服处的设置、流程等,他每次都会与街道办、居委会、三人小组一起核查、改进到位。他多次主动以队员身份参加核酸采集工作,已经57岁的他一上就是两个小时,常常汗流浃背。他告诉南都记者,自己是医生,这事是应该做的,能够做的,仅此而已。

重症医学科赵丽芸主任中医师同样是一名“双带头人”、11月10日,她带队支援天河车陂街道核酸采集工作。当天核酸采集目标量是10万人次,面对前所未有的任务量,在人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她深知责任重大。从早上9点到下午6点,队员们完成了6万多的采样任务。为了尽快完成任务,赵丽芸主动向医院请缨:“这里的情况我熟悉,不需要换队长了,第二批继续由我来带!”于是,送走第一批队员后,赵丽芸又带领第二批队员奋战到深夜11点,顺利完成任务。

“疫情正处在最困难的关头,有多少人都在拼尽全力与时间赛跑,有多少人在夜幕下坚守,我是党员,又是医护人员,更应该为抗疫出一份力。”赵丽芸说。

年轻党员主动请缨,支援核酸采样工作

呼吸科杨春进是医院招聘的首位男护士,也是第一个竞聘上岗的男护士长,因其在工作中时刻精神饱满、精力充沛,被身边人称为“鸡血男”。虽然杨春进是一名只有1年党龄的新党员,但他曾多次主动请缨奔赴广州各区及东莞、清远等多地支援核酸采样工作。近1个月来,他曾9次外出支援核酸采集任务。

同样在抗疫路上奔走不息的,还有来自白云院区大外科的护理负责人王晓弢。10月6号晚上11点多,当医院通知要派人支援荔湾区采核酸,她第一时间带头报名,并在接下来的8天连续外出支援,经常要到凌晨一点才完成工作布置,第二天6点多就出发集合点。“作为医务人员,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我们责无旁贷。”她说。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李竹

新媒体协作:叶黄丽

通讯员:曾永发 罗霄山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