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惠阳:城市更新再发力 城市品质再提升

广东自然资源
+订阅

城市建设一头连着发展,一头系着民生。近年来,惠州市惠阳区紧紧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城市高质量发展区目标定位,同步推进“三旧”改造和城市建设,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让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品质不断提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建章立制,规范“三旧”工作

为规范惠阳区“三旧”改造工作,破解“三旧”改造中的动迁僵局,同时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惠阳区于今年9月牵头制定并印发《惠州市惠阳区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亮点主要有以下3点:

0优化改造流程

《办法》全面梳理、优化、规范“三旧”改造各个操作环节,使改造更加有章可循;同时,还丰富了旧村庄改造程序,让“村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全力为城中村改造保驾护航。

0明确配套义务

《办法》明确公益性用地及公共配建和代建保障性住房的义务,助力保障基本民生。

0加大奖补力度

《办法》创惠州先例,加大了“工改工”奖补力度:

在市场主体实施拆除重建类的“工改工”项目中,政府按照拆除房屋建筑面积给予50元/m²奖励,再按照新建房屋建筑面积给予30元/m²奖励。

在政府主导实施改造的改工项目中,扣除收储成本后,土地出让纯收益的50%奖励给原权利人;挂账收储的(政府无需支付收储成本的)扣除土地交易成本后,土地出让纯收益的80%奖励给原权利人。

惠阳区通过上述2项奖补政策,充分激发市场改造动力,助力全区产业项目转型升级,推动惠阳区“三旧”改造事业高质量发展。

补齐短板,推动城市微改造

精准识别惠阳区亟须进行整治提升的重点,选取了一批切实可行、能快速见成效的23个项目列入《2022年度惠阳区城市品质提升微改造计划》,用“绣花功夫”实现老旧城区微改造。

截至目前,2022年度惠阳区微改造工作中御和路工程、新圩镇道路改造工程、良井镇圩镇风貌提升工程等11个项目已完工,城市微改造既塑造新时期惠阳现代化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颜值和气质,也提升街区居住品质、公共服务、文化活力,又让历史风情留存于此,实实在在提升居民幸福感,让城市兼具品质和特色,让“老惠阳”乐享“新生活”。

科学部署,加速“三旧”改造

惠阳区以政府主导、计划管控为先手,依据2022年改造意愿、土地权属、规划等实际情况编制《惠州市惠阳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着力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擘画年度旧城改造新蓝图。

《三年行动方案》包含了新圩镇爱声磁带厂旧改项目、大湾区智造产业园项目、新圩新生港源港鞋厂旧改项目、淡水街道白云南旧改项目、尧岗片区旧改项目、三和街道白马工程部旧改项目等。目前新圩镇爱声磁带厂旧改项目进展顺利,已动工。工厂原本经营销售空白磁带、磁条等业务,随着音频技术更新迭代,目前已停产,存在土地利用能效极低、整体环境品质不佳等问题。

为补足片区公服配套,整合优化土地资源,提升沿线城市形象,惠阳区计划在项目范围内通过拆迁、征地、转地为更新单元腾挪一所18班小学的建设用地,增加9班幼儿园、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站等9项配套设施,全力满足更新单元内及周边地区的公共配套需求。并通过对更新单元的拆除重建,再建设1.2公顷绿化带,全面提升更新单元整体空间环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用地报批工作,并由秉德公司摘牌成交,预计2023年可完成基础施工,2027年可竣工验收。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三旧”工作

自2014年以来,惠阳区共新增实施“三旧”项目面积4568.3亩,其中已完成实施“三旧”项目有3135.15亩,连续8年超额完成惠州市下达任务,目前该区正在实施改造项目1433亩,预计年底前可再新增实施“三旧”项目775亩,完成实施“三旧”项目327亩,继续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为惠阳城市发展提供“加速度”。

接下来,惠阳区计划陆续推动继续《三年行动方案》中另外5个重点项目,根据2022年度的实施情况研究制定2023年城市更新计划,坚持问题导向,逐步研究解决推动项目落地。同时,进一步细化完善“三旧”改造实施的相关流程,积极探索研究“三旧”改造新机制、新政策,加紧《惠州市惠阳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指引》等政策文件起草工作,继续推进“三旧”项目进度,不断优化旧城镇面貌,构建城市治理新格局,推动城市更新提速提质。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