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红海湾,除了绵延的沙滩与大海外,还有众多历史遗迹。“现在来这里打卡拍照的人越来越多,都成了旅游景点啦!”看着眼前来往的人流,红海湾遮浪半岛上一栋闲置楼的管理人连泓(化名)连呼想不到。
红海湾这个人气爆棚的海上闲置楼,曾是100kW波浪能电站。据悉,1996年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曾在广东海边多个地方选址进行波浪能发电试验,最后在汕尾市遮浪半岛找到了理想地点。波浪能电站建于红海湾遮浪半岛最东端,岩石遍布,风猛浪急,海图表明这里沿岸边海深直接下切达七八米,海浪在此没有任何阻碍就直扑岸边,形成巨浪。
作为昔日波浪能电站的管理人,连泓至今已经看守这个地方17年了。回想电站刚刚投入运营时,是为了测试红海湾潮汐发电的可能性。后来由于能量转换系统中缺乏缓冲环节且自身能耗较大,使电站在大浪下往往超过工作上限,小浪时又低于工作下限,因此一直未能正式投入使用。
后来,建设方广州能源研究所就将实验场所迁到了珠海,留下了这栋建筑,并由连泓负责看管。“我来后没多久实验就结束了,这栋建筑就闲置下来了,十几年一直没什么动静。”连泓说,这个“网红点”一共有三栋楼,其中两栋用来实验潮汐发电,一座用来搞风力发电。现场还遗留着风车的底座。
连泓的儿子连南(化名),从小在遮浪长大。从2018年开始,连南就遇到了很多年轻人来这里拍婚纱照、艺术摄影、个人写真等。连南与他们聊天时了解到,如今城市发展越来越快,一次次拆旧建新后,身边很少有这种既具有年代感,又有后工业时代气氛的场所。在这里拍摄的照片往往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发到朋友圈、微博经常收到一堆点赞。
“台风山竹来的时候,地面被破坏得很严重。但好在建筑主体很结实,完全没有任何损坏。”一方面为让大家玩得更加尽兴,另一方面也为保障游客安全,连南还找来水泥,修复了一些破损的地面。
人流增加给这里带来了全新的人气,连南说,“这里是红海湾特殊的标志,也是红海湾的一个特色,越来越多人知道这样的地方,更需要做好维护。”
现在,电站每天上、下午会迎来一波游客高峰。起初游客大都来自海陆丰地区,如今外地游客也不鲜见。“平时我也尽自己所能清理垃圾,清除杂草。”连南感慨,自己从小就在这生活,有了感情,希望这里一直好好的。
如今在红海湾,像波浪能电站这样被挖掘的打卡景点越来越多,比如“落日冲浪店”“海边路”路牌等场所,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打卡。不少人也希望红海湾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旅游资源,将其串成链条,打造出当地旅游时尚潮流的新热点、新高地、新名片。
【记者】彭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