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 年,中山县板芙公社里溪大队党员干部将农民的淳朴与胆略、坚韧和智慧融于一体,率先进行 " 联产到劳 " 改革。此举推动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从而影响了中山乃至广东地区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四十多年后,里溪村用雕像、墙绘、村史展览重现这段历史,塑造核心风景。里溪村创建特色精品村的决心和动力,亦由此汲取着勇气。
■ " 联产到劳 " 改革讨论纪念雕像。
里溪村如今风光无限,2022 年 11 月初,新快报记者探寻 " 南粤村居 " 之美,信步村内,目睹金钟山下格桑花盛放成海,月角涌内鱼儿轻松游弋;收录 " 联产到劳 " 历史的村史馆、历史展馆接待着一批又一批访客 …… 乡村日新月异,还吸引村民回流发展,处处绘就山青、水净、气爽、人和的村居图景。
红色往事熠熠生辉四十年来照耀里溪
里溪村第一书记范展颢是 "80后 " 干部,他对里溪村的历史如数家珍。
据他介绍,里溪是 " 红色村 ",抗日战争时期,一批里溪战士为保家卫国而壮烈牺牲。后来,村里修建了烈士纪念亭,缅怀英烈。
除了 " 抗敌史 ",里溪村还有浓墨重彩的 " 改革奋斗史 "。那就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场变革。以林德成、林子艺、梁惠元等为代表的里溪大队党支部成员,奋勇为民、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率先试行 " 联产到劳 " 改革,点燃了中山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
据介绍,上世纪70年代,干活 " 大呼隆 "、分配 " 大锅饭 " 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里溪大队粮食产量连年不达标,村民也吃不饱,甚至借粮度日。
生活窘迫让里溪人遇穷思变。多名二十多岁的党员青年,常常聚在一起开会讨论解决温饱问题。" 年轻人‘敢’字当头,他们酝酿着一件‘大事’——试点‘联产到劳’。" 范展颢介绍。
所谓 " 联产到劳 ",就是农村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属于集体,生产队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分配单位,集体对生产资料拥有支配权,每个社员平等使用公共生产资料,社员若超产,就能获得奖励,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据了解,里溪村 " 联产到劳 " 从试点、铺开到出成效,历时一年多。由于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各个生产队粮食亩产量创历史新高。自此,里溪村摘掉 " 落后 " 帽子,还得到县、地区甚至省里高度关注,推广 " 里溪模式 "。
当年 " 联产到劳 " 给里溪人家带来自信和底气,于是,生产队建起了 " 气派 " 办公楼,继续勤劳耕作。
■里溪村旧时生产大队的办公楼。
时光荏苒,里溪村已建成崭新党群服务大楼,但里溪大队办公楼旧址仍保留完好。里溪村将建筑 " 活化 ",在两层高的墙体外描画彩绘,重现里溪村先辈忙碌耕作的场景。
里溪重新 " 亮 " 出这段红色印记,打造了党员主题教育基地,结合现代乡村旅游业和休闲农业发展,开启乡村振兴新里程。
史馆遗址串珠成链红色往事引领新里程
里溪村的新时代景象,也是通过大队办公楼旧址铺开的。走在里溪村的老街上,青砖石板路平整、休闲广场干净靓丽。里溪人维护家园整洁,不难体会到当年改革时,处处勤劳工作的气息。据了解,2017 年以来,里溪村致力整治环境,而此举也为开展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建设打下基础。
■里溪村内的便民广场上有抗日烈士雕塑。
昔日农村改革先行地,今天正如火如荼建设特色精品示范村。" 里溪村在上级部门指导下,高标准建造历史展厅、村史馆、村史礼堂、便民广场等,将红色资源串珠成链。" 里溪村启动了历史挖掘工作,向家家户户征集上世纪的农耕、家具、照片、书信,印证,重塑珍贵的集体回忆,让红色脉搏再跳动起来。自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7 月 15 日免费开放期间," 两展馆 "" 一礼堂 "" 两广场 " 累计接待参观学习和党建活动团队 1100 多批,共 3 万多人次。"
■游客在里溪村的村史馆内观看视频了解里溪村。
为了让人们记住峥嵘岁月,村里还组织了 " 里溪宣讲团 "。每当有旅行团来参观村史,这些亲历者、村干部就会亲自讲解。50 岁的吴金耀是村干部,又是宣讲团成员之一,她介绍:" 虽然联产到劳让先辈们创富增收,但里溪村毕竟资源不多,渐渐放慢了经济发展脚步。不过,里溪村的干部没有搁置发展改革,一代又一代接力,修好村道、完善交通、改善基础设施,让里溪村变得生态宜居,走农旅发展路线。"
在吴金耀眼中,里溪村历年秋天,今年最美。村口一片 5 亩格桑花迎着秋风盛开,她从国庆节开始,带了一批批观光者参观村道,走进展馆,最后来到花丛中。" 里溪村为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不怕困难,整治好一片烂泥塘。然后,将空地重新设计成赏花场地。"
然而,这片花海 " 出圈 " 得让人惊奇,就算非假日,游客依然络绎不绝,穿着旗袍、汉服来 " 打卡 "。这是为何?原来,村干部中的年轻人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格桑花盛景,自觉为乡村宣传。" 除了花海,我们村还有古井、造型奇特的‘树仔屋、竹林步道。都很值得参观。" 吴金耀身兼宣讲人、村干部、村民三种角色,给游客推介景点时,脸上自然流露着骄傲。
青壮年 " 回流 " 奉献家乡力促发展
里溪村要走好 " 乡村旅游业和休闲农业发展 " 这条新路,归根结底要靠人才。
" 年轻人头脑灵活,创意十足,里溪村近年吸引了多名回乡大学生加入村委,还成立了乡村振兴协会,号召一批有志青年来到里溪创业,带动经济发展。" 村委里,古翠焕是青年骨干,她不仅主持日常管理,还参与了 " 四小园 " 等便民设施设计配置。
"00 后 " 的叶逢雨就带着自己 " 智造 " 的自动售卖设备回到里溪。" 里溪村有了‘网红’打卡点,怎能少得配套?但是村史馆、花田一带几乎没有小卖部,游客玩累了,想买饮料比较困难。我就带了两台自己专利设计的自动售卖机安装到村史馆旁边。" 阿雨的创业大本营在中山市区石岐,他的自动售卖机收益颇为可观。" 投放回里溪,就是为了补充现时的旅游配套,让游客逗留时间长一些,赚钱是其次。"
游玩怎少得了餐馆食肆?看中里溪前景的,还有林伟洪夫妇。因为近年的新冠疫情关系,本在板芙镇开小餐馆的夫妇,最终决定结业,把资源集中回家乡里溪村开农家乐餐厅。林伟洪的餐馆今年 6 月开张,主打私房菜,以农户当天产出的新鲜食材吸引游客。"2020 年开始就想回乡发展了,犹豫了一年多,想起那句‘想干就勇敢去做’,就回来了。我们对里溪村旅游有信心,一定掂!"
里溪村的特色精品乡村开发,亮点纷呈。接下来,村里围绕 " 开村古井 "" 里溪古道 " 等修建多条文旅徒步环线。" 今年,板芙镇筹建中山市板芙镇文旅发展有限公司,高质量开发镇域文旅产业,里溪‘十景’就在保护开发范围内。再过几年,里溪的风景还将更美、人气还将更旺。" 古翠焕信心满满,展望着未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